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68,分125页显示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实经
实义
实道
实业
实际
实际海
实际回向
实际理地
实语
实德处
实谛
实谛甚深
实愿
实證诸法
据实通论
实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三乘之权论,而一乘之诸经,谓之实经。法华文句记曰:「若将求灭权论,用释开会实经。」
【佛学常见辞汇】
指一乘的经典。
实义
【佛学大辞典】
(杂语)真实之义理也。华严经二十九曰:「分别实义得究竟。」报恩经六曰:「不可以实义。」正理论二十三曰:「能止推徵令證实义。」
实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真实之正道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
实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恶之业,真实得苦乐之果,谓之实业。
实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法性为诸际极,故曰实际。又极真如之实理,至于其穷极,谓之实际。最胜王经一曰:「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智度论三十二曰:「实际者以法性为实證,故为际。(中略)善入法性,是为实际。」大乘义章一曰:「实际者,理体不虚,目之为实。实之畔齐,故称为际。」唯识述记九末曰:「无倒究竟,无倒所缘,名为实际。」
【佛学常见辞汇】
真实到极点的意思,是真如法性的别名。
【俗语佛源】
在佛教中,「实际」一词与法性、真如、实相、法界、涅槃等含义基本相同,指唯一绝对,常住不变的本体。实际无所不容,无处不在,一切现象都是实际的显现,故亦名「实际海」。《大智度论》卷三二谓:「实际者,如先说,法性名为实,入处名为际。」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一解释:「实际者,理体不虚,目之为实;实之畔齐,故称为际。」「际」犹边际,在实际中指特定的范畴而言,用法与法界之「界」相同。北魏《中岳嵩阳寺碑》云:「化息双林,终归实际。」此处实际当指涅槃而言。后来,实际成了俗语中一个常用的多义词。有时指事实,即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丁玲《一九三零年春上海》:「她只耽于一些幻想的美梦里,她不愿接触实际。」有时指具体的,事实的,如鲁迅《致内山嘉吉》:「在中国,版画虽有实际应用,但所谓创作版画尚无所知。」有时也指实践,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李明权)
实际海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实际广大如海,谓之实际海。观佛三昧经十曰:「行是定者住过去佛实际海中。」
实际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回向之一。(参见:回向)附录。
实际理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无相之境界也。护法录六曰:「实际理地不染一尘。」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无相的境界。
实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实者不妄不异之义。显教谓语之称于实,又行能与语相应者,为实语。密教谓说真如之言为实语。是释摩诃衍论所明五种语之第五如义语也。金刚经曰:「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大集经十曰:「猛风可说索系缚,须弥可说口吹动。不可说佛有二语。实语真语及净语。」探玄记六曰:「如言起行,故云实语。」大日经疏一曰:「真言梵曰漫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
【佛学常见辞汇】
真实的言语。
实德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德处之一。
【三藏法数】
谓以是智慧,见真谛空,故名实德处。
实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假谛之外有真谛。理谛之外有实谛。圣者所见之理真实诚谛,谓之实谛。涅槃经十三曰:「言实谛名曰真法,若法非真,不名实谛。」
实谛甚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甚深之一。(参见:甚深)
甚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之幽妙谓之深,深之极谓之甚。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又曰:「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探玄记十一曰:「超情曰深,深极曰甚。」
实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行于愿相应,乃至如所愿得果,谓之实愿。胜鬘经曰:「以此实愿安慰无量无边众生。」同宝窟上末曰:「此愿有行来应之,故名实愿也。又真实心起愿,故名实愿。又此愿实能利物,故名实愿。又此愿实能得果,故名实愿。」
实證诸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金刚心)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法实相之理,非实非虚,非有非无,悉皆真实證知,故云实證诸法。
据实通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据胜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