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实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权化之外,有实化。同一丈六之释尊,法华已前为权化,法华已后为实化。
实本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尔前之三乘,谓之权迹,法华之一乘,谓之实本。妙玄十上曰:「拂之以权迹,显之以实本。」
实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非虚妄而为事实之义。凡夫不知一切诸法为因缘生,无其实性,执之为实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实在的有。世人不了知一切诸法都是缘生的,无有实性,因而妄执它为实有。
实色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二种色身之一。(参见:色身)
【三藏法数】
实即实有。谓诸如来因中于无数劫所修相好等业,至于果成,感得无量相好庄严,其身周遍法界,是名实色身。
色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身之一,自四大五尘等色法而成之身,谓之色身。楞严经十曰:「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佛学常见辞汇】
由四大等色法所组成的肉身。
实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假我之外有实我。(参见:假我)
【佛学常见辞汇】
实在的我。我本来是五蕴假合而有的,离开了五蕴,那里有实我的存在。
假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蕴之假和合者。外道凡夫妄执之为实我,悟道之圣者了达为因缘生之假我。假我为因缘生,与兔角龟毛之都无不同。若拨无此假我,即为恶取空之邪见。经中诸贤圣之自称我者,皆但就假我而言,即如如是我闻,又我此土安稳。我说即是空,皆从人法假立为我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五蕴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这种假我误认为实我,只有悟了道的圣者才能彻底的明白这个我乃是因缘所生的假我。
实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为因缘生,无自性,谓之实空。智度论十九曰:「一切诸法因缘生故,无有自性,是为实空。」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法皆因缘生,无有自性,故谓之实空。
实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异名也。仁王经中曰:「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同良贲疏曰:「诸法实性者,诸法性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的别名。仁王经说:「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
实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證,法位,涅槃,无为,真谛,真性,真空,实性,实谛,实际,皆是实相之异名。又依名随德用之三谛言之,则空谛为真如,假谛为实相,中谛为法界。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般若说般若佛母,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阿含说涅槃。在华严之始教天台之通教已下者,不变之空真如为实相,在华严之终教已上,天台之别教已上者,不变随缘之二相为实相。华严以随缘之万法为实相,天台真言以性具之诸法为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槃,大乘以我法二空之涅槃为实相。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同观众生品曰:「佛为实相法人。」涅槃经四十曰:「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妙玄二上曰:「实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遍今也。」法华文句记四中曰:「言实相者,非虚故实。非相为相,故名实相。」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独实,不变不坏,故名实相。
【俗语佛源】
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佛家还指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说人间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又如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后指真实情形,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满洲行政之实相也。」(文贤)
实相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实相是从本以来佛佛传持之印玺,故谓之实相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一切之大乘经以此实相印印之。法华经序品曰:「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佛学常见辞汇】
四法印之一,因实相是无始以来佛佛相传的印玺,故名实相印,一切的小乘经皆以三法印印之,一切的大乘经则以此实相印印之。
实相花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实相之妙理,为佛道修行者之欲證悟而眺望者,故喻之以世间之花,而谓为实相之花。
实相门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与实相之法门同。
实相风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实相之妙理,吹拂凡夫迷妄之尘垢,如世间风之拂尘垢也。
实相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三种身之一。(参见:三身)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三身之一。(参见:三种身)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实相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实相之深义也。法华经序品曰:「佛今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实相的深义。
实相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證实慧实相,谓之实相慧。维摩经净影疏三曰:「真慧證实,名实相慧。」
【佛学常见辞汇】
證悟诸法实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