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7,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为实施权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圆实
圆实堕
极微假实
遣虚存实识
称实声闻
瓶体无实
废权立实
实
实之极微
实大乘教
实叉难陀
佛类词典(续上)
无实为实施权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圆实
圆实堕
极微假实
遣虚存实识
称实声闻
瓶体无实
废权立实
实
实之极微
实大乘教
实叉难陀
无实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实体也。南本涅槃经十二曰:「有名无实即世谛。」不真空论曰:「以名求物,无当名之实。」
(术语)无实体也。南本涅槃经十二曰:「有名无实即世谛。」不真空论曰:「以名求物,无当名之实。」
为实施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使归于真实,假施设权法也。法华玄义第一序有曰:「为莲故华者,譬为实施权。」是盖为解释法华经题目莲华二字三义中之一义,尔前与法华相对,于尔前四时说逗机益物之法者,皆是为使归于法华真实之妙圆,假设之方便权说,虽暂有用而终可废者。
(术语)为使归于真实,假施设权法也。法华玄义第一序有曰:「为莲故华者,譬为实施权。」是盖为解释法华经题目莲华二字三义中之一义,尔前与法华相对,于尔前四时说逗机益物之法者,皆是为使归于法华真实之妙圆,假设之方便权说,虽暂有用而终可废者。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智慧译。前为文殊菩萨发菩萨心之愿文。中明五智勇识之真实名。后有文殊之一百八名赞等。
(经名)一卷,元智慧译。前为文殊菩萨发菩萨心之愿文。中明五智勇识之真实名。后有文殊之一百八名赞等。
圆实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顿一实也,称天台圆教之教理。一行圆融一切行,一位圆具一切位,而成佛顿极顿速,谓为圆顿。此理为一而无二三,为真实而非虚妄,谓为一实。
【佛学常见辞汇】
圆顿一实,是天台圆教的教理。一行圆融一切行,一位圆具一切位,而成佛顿速,叫做圆顿;这种道理只有一而无二三,是真实而非虚妄,叫做一实。
(术语)圆顿一实也,称天台圆教之教理。一行圆融一切行,一位圆具一切位,而成佛顿极顿速,谓为圆顿。此理为一而无二三,为真实而非虚妄,谓为一实。
【佛学常见辞汇】
圆顿一实,是天台圆教的教理。一行圆融一切行,一位圆具一切位,而成佛顿速,叫做圆顿;这种道理只有一而无二三,是真实而非虚妄,叫做一实。
圆实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堕落于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邪正不二,善恶一如等说之圆实理谈而破戒行流于放逸也。
(术语)谓堕落于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邪正不二,善恶一如等说之圆实理谈而破戒行流于放逸也。
极微假实
【佛学大辞典】
(杂语)胜论师言极微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亦离散而意游于空中。小乘之经部成实谓现在为实有,而过未为无。小乘之有部宗谓极微为三世实有,常恒不变,只依众生业力之有无而有作用之生灭众生业缘未熟,微体未起作用之位,为未来之极微,正起作用,集成根境,从而为现在之极微,作用已,再为体,为过去之极微。极微体法虽为恒有,而其作用,则生灭无常。故胜论异于常经。然则未和合之第一位极微之微,为实法。所和合之第二位色聚之微,亦为实体也。又七微聚集之阿菟色亦为实法。但就于事实现见之上而论,第三七微于和聚之位,始得实成现见一物体,故可谓为实之极微,第一第二之微,于事实上非如此分离,但为以智慧分析之之比量分齐,故谓之为假之极微(观上所引之正理论可知)。然而大乘谓一切之物质,随其量之大小。念念刻刻,自阿赖耶识之种子变现,无自微积至大之法。然则极微者,止为破我见成析空观时,以假想分析物质,实体之极微,决为无有也。唯识论二曰:「识变时随量大小顿现一相,非别变作众多极微合成一物。」
(杂语)胜论师言极微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亦离散而意游于空中。小乘之经部成实谓现在为实有,而过未为无。小乘之有部宗谓极微为三世实有,常恒不变,只依众生业力之有无而有作用之生灭众生业缘未熟,微体未起作用之位,为未来之极微,正起作用,集成根境,从而为现在之极微,作用已,再为体,为过去之极微。极微体法虽为恒有,而其作用,则生灭无常。故胜论异于常经。然则未和合之第一位极微之微,为实法。所和合之第二位色聚之微,亦为实体也。又七微聚集之阿菟色亦为实法。但就于事实现见之上而论,第三七微于和聚之位,始得实成现见一物体,故可谓为实之极微,第一第二之微,于事实上非如此分离,但为以智慧分析之之比量分齐,故谓之为假之极微(观上所引之正理论可知)。然而大乘谓一切之物质,随其量之大小。念念刻刻,自阿赖耶识之种子变现,无自微积至大之法。然则极微者,止为破我见成析空观时,以假想分析物质,实体之极微,决为无有也。唯识论二曰:「识变时随量大小顿现一相,非别变作众多极微合成一物。」
遣虚存实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重唯识之一。(参见:唯识)
(术语)五重唯识之一。(参见:唯识)
称实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声闻)附录。
(术语)(参见:声闻)附录。
瓶体无实
【佛学大辞典】
(譬喻)喻诸法无我之语。五蕴之诸法,皆为假和合者,决非如凡夫之思惟有实体者。此其喻也。成实家之用语。
(譬喻)喻诸法无我之语。五蕴之诸法,皆为假和合者,决非如凡夫之思惟有实体者。此其喻也。成实家之用语。
废权立实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之语。迹门法华三喻之一。谓如花落莲成,三乘之权教废已,独一乘之实教成立也。法华开显之能事毕于玆矣。四教仪曰:「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故言开权显实,又言废权立实,又言会三归一。」(参见:开显)
(术语)台家之语。迹门法华三喻之一。谓如花落莲成,三乘之权教废已,独一乘之实教成立也。法华开显之能事毕于玆矣。四教仪曰:「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故言开权显实,又言废权立实,又言会三归一。」(参见:开显)
实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外道十一宗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杂语)外道十一宗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实之极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极微)
(术语)(参见:极微)
实大乘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带权方便之大乘教也。言天台,华严,真言,禅等。
(术语)不带权方便之大乘教也。言天台,华严,真言,禅等。
实叉难陀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ks!a%nanda,译曰学喜。于阗国人,译出华严等经十九部一百七卷。见开元录九。
(人名)Siks!a%nanda,译曰学喜。于阗国人,译出华严等经十九部一百七卷。见开元录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