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7
词典
4
分类词汇
83
共83,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脩道
律行
克践
还愿
悟门
履蹈
应典
实施
议学
安履
医案
主体
真金不怕火来烧
土专家
五谷不分
《漢語大詞典》:
脩道
(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
《礼记·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
《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
:“及 光武 即位,乃之 琅邪 劳山 ,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宋
苏舜钦
《火疏》
:“夫贤君见变,能脩道以除凶。”
(2).遵循某种原则、规律。
《
荀子·天论
》
:“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3).修整道路。
《
周礼·地官·大司徒
》
:“大宾客,令野脩道委积。”
分類:
遵循
修整
行道
道路
原则
实践
规律
思想
《漢語大詞典》:
律行
(1).指僧徒持守戒律的行为。 南朝 梁 慧皎
《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
》
:“律行从是竟,摄心缘中住。” 唐
李肇
《
唐国史补
》
卷下:“ 楚 僧 灵 ,律行高洁,而能为文。” 唐
法照
《送清江上人》
诗:“一国诗名远,多生律行高。”
(2).谓僧徒按戒律实践。 明
李贽
《豫约·早晚钟鼓》
:“然声音之道原与心通,未有平素律行僧宝而鐘鼓之音不清越而和平也。”
分類:
僧徒
持守
戒律
实践
行为
《漢語大詞典》:
克践(克踐)
履行,实践。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辛亥革命·立宪派·政闻社宣言书》
:“团体势力永不发达,而其对於国家之天职,将无术以克践。”
分類:
履行
实践
《國語辭典》:
还愿(還願)
拼音:
huán yuàn
求神以后,得遂所愿,就照当初的许诺来谢神,称为「还愿」。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三折:「庙官哥哥,俺两口儿一径来还愿的,赶烧炷儿头香,暂借一坨儿田地,与我歇息咱。」《文明小史》第四三回:「预先牌示要到城隍庙里拈香,并且太太还要同去还愿、上匾、上祭。」
分類:
还愿
求神
神保
保佑
实践
许下
报酬
《漢語大詞典》:
悟门(悟門)
(1).佛教语。觉悟的门径。与侧重实践的“行门”相对。 唐
杜荀鹤
《赠临上人》
诗:“不计禪兼律,终须入悟门。”
(2).指悟入之门。 魏庆之
《
诗人玉屑
》
卷十五引
《诗眼》
:“识文章者,当如禪家有悟门。”
分類:
佛教语
悟入
觉悟
门径
侧重
重实
实践
《漢語大詞典》:
履蹈
(1).犹言实践,实行。
《
礼记·表记
》
“道者义也” 唐 孔颖达 疏:“凡可履蹈而行者,必断割得宜,然后可履蹈,故云道者义也。” 明
袁宗道
《乞进讲大学衍义疏》
:“其躬修贵约,其履蹈贵实,其咨询贵虚,其问学贵恒。”
(2).指德行。 晋
葛洪
《
抱朴子·疾谬
》
:“夫德盛操清,则虽深自挹降,而人犹贵人;若履蹈不高,则虽行凌暴,而人犹不敬。”
分類:
德行
实践
实行
《國語辭典》:
应典(應典)
拼音:
yìng diǎn
实践所说的话。如:「他说的话老不应典,久而久之大家就不信任他了。」也作「应点」。
分類:
实践
说过
《國語辭典》:
实施(實施)
拼音:
shí shī
实际施行。如:「实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实施须符合民意。」
分類:
实施
施行
实践
《漢語大詞典》:
议学(議學)
(1).谓谋议兴学化民之事。
《
明史·儒林传一·陈谟
》
:“ 洪武 初,徵诣京师,赐坐议学。”
(2).指研究议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说。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
:“自西学之东来也,玄妙如宗教、哲学,奥衍如天算、理化,资治如政治、经济,实用如农、工、商、兵,博雅如歷史、文艺,无不各有专书,而独於浅近需要之议学,则尚闕如。”
分類:
谋议
化民
理论
实践
学说
《漢語大詞典》:
安履
安心实践。 宋
范成大
《东宫寿》
诗:“俭宝躬安履,仁端性自然。”
分類:
安心
实践
《漢語大詞典》:
医案(醫案)
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载 淳于意 所云诊籍,当为医案的起源。后世医家的处方,前面书写症状、病机、脉象、舌苔和治法,后列药名、剂量、炮制法及服用法等,称为医案,体现了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明 江瓘
《
名医类案
》
、 清 吕留良
《东庄医案》
、今人 袁焯
《丛桂草堂医案》
,皆此类。 清 周中孚
《
郑堂札记
》
卷三:“
《
史记·扁鹊传
》
所载 赵简子 、 虢太守 、 齐桓侯 三则,及
《仓公传》
齐 侍御史 成 以下二十二则,乃后世医案之祖。” 徐特立
《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西医有读中医的医案的必要。”
分類:
中医
临床
实践
记录
淳于意
《國語辭典》:
主体(主體)
拼音:
zhǔ tǐ
1.事物中的主要部分。如:「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2.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3.法律上使用行为主体或权利主体等用语,权利主体指可以享受权利、负担义务的个体。例如:《民法》上的自然人或法人。
分類:
主体
哲学
法学
统治
治地
民法
地位
法中
客体
中指
享受
权利
负担
义务
体有
认识
公民
实践
法人
能力
帝王
《漢語大詞典》:
真金不怕火来烧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怕任何非议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
郭沫若
《相见以诚》
分類:
真理
立身
正直
人经
实践
检验
便能
能有
不怕
非议
火来
《漢語大詞典》:
土专家(土專家)
指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在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人。 石言
《秋雪湖之恋》
:“我们 老储 现在是养羊的土专家了。”
分類:
受过
过正
正规
学校教育
实践
中获
获得
知识
经验
《國語辭典》:
五谷不分(五穀不分)
拼音:
wǔ gǔ bù fēn
嘲讽人分不清五谷。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动,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比喻人脱离现实,昏昧无知。《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国,使民以时的那个时字,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分類:
脱离
实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