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脩道
(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及 光武 即位,乃之 琅邪 劳山 ,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宋 苏舜钦 《火疏》:“夫贤君见变,能脩道以除凶。”
(2).遵循某种原则、规律。荀子·天论:“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3).修整道路。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宾客,令野脩道委积。”
《漢語大詞典》:律行
(1).指僧徒持守戒律的行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律行从是竟,摄心缘中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楚 僧 灵 ,律行高洁,而能为文。” 唐 法照 《送清江上人》诗:“一国诗名远,多生律行高。”
(2).谓僧徒按戒律实践。 明 李贽 《豫约·早晚钟鼓》:“然声音之道原与心通,未有平素律行僧宝而鐘鼓之音不清越而和平也。”
《漢語大詞典》:克践(克踐)
履行,实践。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派·政闻社宣言书》:“团体势力永不发达,而其对於国家之天职,将无术以克践。”
分類:履行实践
《國語辭典》:还愿(還願)  拼音:huán yuàn
求神以后,得遂所愿,就照当初的许诺来谢神,称为「还愿」。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三折:「庙官哥哥,俺两口儿一径来还愿的,赶烧炷儿头香,暂借一坨儿田地,与我歇息咱。」《文明小史》第四三回:「预先牌示要到城隍庙里拈香,并且太太还要同去还愿、上匾、上祭。」
《漢語大詞典》:悟门(悟門)
(1).佛教语。觉悟的门径。与侧重实践的“行门”相对。 唐 杜荀鹤 《赠临上人》诗:“不计禪兼律,终须入悟门。”
(2).指悟入之门。 魏庆之 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识文章者,当如禪家有悟门。”
《漢語大詞典》:履蹈
(1).犹言实践,实行。礼记·表记“道者义也” 唐 孔颖达 疏:“凡可履蹈而行者,必断割得宜,然后可履蹈,故云道者义也。” 明 袁宗道 《乞进讲大学衍义疏》:“其躬修贵约,其履蹈贵实,其咨询贵虚,其问学贵恒。”
(2).指德行。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夫德盛操清,则虽深自挹降,而人犹贵人;若履蹈不高,则虽行凌暴,而人犹不敬。”
《國語辭典》:应典(應典)  拼音:yìng diǎn
实践所说的话。如:「他说的话老不应典,久而久之大家就不信任他了。」也作「应点」。
分類:实践说过
《國語辭典》:实施(實施)  拼音:shí shī
实际施行。如:「实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实施须符合民意。」
《漢語大詞典》:议学(議學)
(1).谓谋议兴学化民之事。明史·儒林传一·陈谟:“ 洪武 初,徵诣京师,赐坐议学。”
(2).指研究议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说。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自西学之东来也,玄妙如宗教、哲学,奥衍如天算、理化,资治如政治、经济,实用如农、工、商、兵,博雅如歷史、文艺,无不各有专书,而独於浅近需要之议学,则尚闕如。”
《漢語大詞典》:安履
安心实践。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俭宝躬安履,仁端性自然。”
分類:安心实践
《漢語大詞典》:医案(醫案)
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 淳于意 所云诊籍,当为医案的起源。后世医家的处方,前面书写症状、病机、脉象、舌苔和治法,后列药名、剂量、炮制法及服用法等,称为医案,体现了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明 江瓘 名医类案、 清 吕留良 《东庄医案》、今人 袁焯 《丛桂草堂医案》,皆此类。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史记·扁鹊传所载 赵简子 、 虢太守 、 齐桓侯 三则,及《仓公传》 齐 侍御史 成 以下二十二则,乃后世医案之祖。” 徐特立 《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我认为西医有读中医的医案的必要。”
《國語辭典》:主体(主體)  拼音:zhǔ tǐ
1.事物中的主要部分。如:「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2.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3.法律上使用行为主体或权利主体等用语,权利主体指可以享受权利、负担义务的个体。例如:《民法》上的自然人或法人。
《漢語大詞典》:真金不怕火来烧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怕任何非议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郭沫若《相见以诚》
《漢語大詞典》:土专家(土專家)
指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在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人。 石言 《秋雪湖之恋》:“我们 老储 现在是养羊的土专家了。”
《國語辭典》:五谷不分(五穀不分)  拼音:wǔ gǔ bù fēn
嘲讽人分不清五谷。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动,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比喻人脱离现实,昏昧无知。《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国,使民以时的那个时字,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分類:脱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