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积年(積年)  拼音:jī nián
1.多年。《列子。周穆王》:「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红楼梦》第六五回:「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体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著。又将凤姐素日之为人行事,枕边衾内尽情告诉了他。」
2.资格老、有经验的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三回:「那老者也是个积年,相见四位,各行一个相见之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是个积年,看出文若虚不快活的意思来,不好说破,虚劝了他几杯酒。」
《國語辭典》:常见(常見)  拼音:cháng jiàn
常常看见。如:「这是近年来常见的广告手法。」唐。刘长卿 感怀诗:「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常见大人家强梁僮仆,每每借著势力,动不动欺打小民。」
《漢語大詞典》:复言(復言)
(1).谓实践诺言。左传·僖公九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復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 杨伯峻 注:“復言,犹言实践诺言。”国语·楚语下:“周而不淑,復言而不谋身,展也。” 韦昭 注:“復言,言可復,不欺人也。”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復言重诺,非信也。”
(2).再发表意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已矣,将军勿復言!”
《漢語大詞典》:林学(林學)
研究林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一般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更新、林业机具的应用改良、森林经营管理等培育森林方面的科学。广义的林学还包括木材采运和林产品加工等森林工业方面的科学。
《漢語大詞典》:行地
(1).行于地上。《淮南子·人间训》:“今人待冠而饰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蜀郡 有 万里桥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万里则归。’”
(2).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王弼 注:“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 孔颖达 疏:“以柔顺为体,终无祸患,顺行地无疆,不復穷已。”后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顺。后汉书·皇后纪赞:“乘刚多阻,行地必顺。”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怀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处世实践。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人之处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迹难。”
(5).经行的地方。 宋 杨万里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诗:“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國語辭典》:亲知(親知)  拼音:qīn zhī
亲戚与知己。《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唐。白居易山中问月〉诗:「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國語辭典》:修道  拼音:xiū dào
1.修习道德学问。《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宗教信徒虔诚地学习教义,并将教义贯彻于自己的行动中。
《國語辭典》:文化  拼音:wén huà
1.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总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各方面。
2.文治教化。汉。刘向《说苑。卷一五。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束晰。补亡诗六首之六》:「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漢語大詞典》:道风(道風)
(1).道德风操。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序》:“於昔 安公 ,道风允被。” 南朝 梁武帝 《罢凤凰御书诏》:“朕君临南面,道风盖闕,嘉祥时至,为媿已多。” 宋 宋祁 《赐皇弟允迪让恩命不允批答》:“朝涣既颁,何执常谦,欲遂素守,道风虽亮,允令难稽。”
(2).谓超凡脱俗的风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持:“ 远 , 持 兄弟也。绰绰焉,信有道风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予坐客未识司直者,见其蓬髩电目,面作松鳞,癭处頷左……已而道风披扬,绪论亹出。”
(3).谓诸凡道家之教义及其生活实践等。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书》:“僕夙渐法化,晚味道风,常以崇空贵无,宗趣一也。”
《國語辭典》:反观(反觀)  拼音:fǎn guān
以另一个角度来观看、观察。如:「当我们看见别人的优点时,应同时反观自己,并见贤思齐。」
《國語辭典》:公理  拼音:gōng lǐ
1.世人所公认的道理。《文明小史》第二○回:「婚姻可以自由,乃是世界上的公理。」
2.科学上推理的基本,无须證明者。如:「几何公理」。
《国语辞典》:重然诺(重然诺)  拼音:zhòng rán nuò
不轻率允诺人的托付,既已允诺,则必实践诺言。如:「我是一个重然诺的人,你所托付的事,尽可放心。」
《國語辭典》:灵感(靈感)  拼音:líng gǎn
1.灵验有感应。《西游记》第六回:「话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自王母娘娘请赴蟠桃大会,与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宝阁瑶池。」《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萨灵感报应则个。」
2.思考活动中,忽然出现且超越平时思考层面的想法。如:「作文不能只靠灵感,要多方面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修辞技巧,才会有进步。」
《漢語大詞典》:履践(履踐)
(1).谓身处(某种境地)。 汉 焦赣 《易林·泰之革》:“履践危难,脱执去患。入福喜门,见诲大君。”
(2).实践,躬行。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
《漢語大詞典》:行知
(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
(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旨敕下该衙门申明旧例,行知各省。”
(3).指通知事项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且説 黄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来,正在家里喫夜饭,忽然院上有人送来一角文书;拆开一看,正是保准过班的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