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太虚(太虛) 拼音:tài xū
1.天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也作「太清」、「泰清」。
2.空虚寂寞的境界。
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号(西元1889~1947)。俗姓吕,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岁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从杨文会学楞严经;跟苏曼殊学英文,民国元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进会以推动佛教改革运动。鉴于当时佛教不振,僧众素质低落,先后创办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对中国近代僧教育贡献很大,为中国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真现实论》等。有《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2.空虚寂寞的境界。
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号(西元1889~1947)。俗姓吕,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岁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从杨文会学楞严经;跟苏曼殊学英文,民国元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进会以推动佛教改革运动。鉴于当时佛教不振,僧众素质低落,先后创办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对中国近代僧教育贡献很大,为中国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真现实论》等。有《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漢語大詞典》:鸟迹(鳥跡)
《漢語大詞典》:心识(心識)
(1).心志。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然斯数子,皆以投命之祸,临不测之机,表露心识,犹以安全;况乎君子无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才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寧无心识。”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饮,不殊於羽族,取类於毛群,亦何贵於人灵,何用於心识?”
(3).心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 宝公 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覩三世。”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数日,復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
(4).神志。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识。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 和鸾 和 祖凤 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
(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輟阴阳於形有,传变化於心识。”
(2).才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寧无心识。”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饮,不殊於羽族,取类於毛群,亦何贵於人灵,何用於心识?”
(3).心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 宝公 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覩三世。”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数日,復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
(4).神志。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识。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 和鸾 和 祖凤 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
(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輟阴阳於形有,传变化於心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