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57,分144页显示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4  95  96  9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如入宝山空手回
三宝──住持三宝
三宝──同体三宝
三宝──别相三宝
三宝──大乘三宝
三宝──小乘三宝
四宝──海底四宝
五种难得宝──世间五种难得宝
六义──三宝有六义
七宝──轮王七宝
七宝--又七宝
八功德──珠宝八功德
泥龛塑像为佛宝
黄卷赤轴为法宝
剃发染衣为僧宝
如入宝山空手回
【俗语佛源】
比喻在良好的机遇、条件下却一无所获。语本《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此中「宝山」,比喻佛法宝藏;「信手」比喻对佛法的信仰之力。有手,才能入山探宝而回,同样,有信力,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佛法的实践以「信」为前提,分信、解、行、證四个阶段。好比入山取宝,必须用手。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郭沫若《苏联纪行·前记》「我真有点『如入宝山空手回』的样子。」也简作「宝山空回」、「宝山空手回」。《艺风堂友朋书札·恽祖翼二》:「凡开嘉兴泖河,筑绍兴石塘,积谷筹赈、有益于民之事,亦次第办竣,尚非宝山空回矣。」宋·张方平《送僧南游雪窦》诗云:「便从古道扬眉去,莫到宝山空手回。」(禹振声)
三宝──住持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一、泥龛塑像为佛宝〕,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二、黄卷赤轴为法宝〕,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三、剃发染衣为僧宝〕,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著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三宝──同体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谓佛法僧,名虽有三,体性是一,故名同体三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三、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理事和合,是名僧宝。
三宝──别相三宝
【三藏法数】
(亦名别体三宝,出释氏要览)
谓佛法僧各各相别不同,故名别相三宝。
〔一、佛宝〕,谓佛初于菩提树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说华严经时,现为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佛宝。(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
〔二、法宝〕,谓五时所说大乘小乘经律论藏,是为法宝。(五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也。)
〔三、僧宝〕,谓禀佛教法,修因得果,即声闻、缘觉、菩萨,是为僧宝。(声闻因闻佛声教而得悟道;缘觉因观十二因缘而得觉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三藏法数】
(出华严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别相者,谓三宝中名相各各不同,故云别相三宝也。
〔一、佛宝〕,谓佛具十身名相,差别不同,故名佛别相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二、法宝〕,谓佛说一大藏典,具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名相不同,故名法别相也。(教即经教,理即性理,行即行业,果即果位也。)
〔三、僧宝〕,谓文殊、普贤诸大菩萨乃至三贤、十圣,各各修證地位不同,故名僧别相也。(三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者,十地菩萨也。)
三宝──大乘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钞并三宝章)
三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三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二、大乘法宝〕,法即轨则之义。谓如来所说中道实相,及人法二空之理,乃至无量胜妙法门,能令众生轨则此法,而成正觉,是名大乘法宝。
〔三、大乘僧宝〕,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菩萨,不著有无二边,而与中道之理和合,是名大乘僧宝。(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宝──小乘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三宝章)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小乘僧宝〕,谓依四谛十二因缘而修断见、思惑,證真空理,而成声闻四果、四向,及缘觉之僧,是名小乘僧宝。(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贪爱色声香味触,曰思惑。四果者,一须陀洹,华言入流;二斯陀含,华言一来;三阿那含,华言不来;四阿罗汉,华言无生。四向者,一须陀洹向、二斯陀含向、三阿那含向、四阿罗汉向。向者,谓未入此果而将向入也。)
四宝──海底四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经云:譬如大海,有四炽然光明大宝布在其底,性极猛热,常能饮缩百川所注无量大水,是故大海无有增减。以譬如来大智慧海,亦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竭爱欲流,破愚痴暗,故以此四宝喻之。
〔一、日藏光明大宝〕,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于三昧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二、离润光明大宝〕,离润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除一切法爱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离三昧味著,起广大神通也。
〔三、火焰光光明大宝〕,火燄光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慧光普照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所起广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也。
〔四、尽无馀光明大宝〕,尽无馀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平等无边功用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大功用行,及息一切功用令无有馀也。
五种难得宝──世间五种难得宝
【三藏法数】
(出四分律)
世之珍宝,虽世间希有,求之易得。若值佛出世,及闻正法,又能闻法信解,如法而行,展转教化人能信乐。此之五种,尤为世间希有,故皆名难得宝也。
〔一、佛出世间〕,谓诸佛世尊,虽法身常住不灭,众生盲冥,难可得见。今佛出现世间,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大事因缘,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二、闻佛说法,为他人说〕,谓诸众生既得见佛闻法,复为他人随力演说,令其出离生死,成无上道,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三、闻法信解〕,谓诸众生既闻法已,又能起正信心,思惟其义,依教修行,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四、如法而行〕,谓诸众生既信受正法,思惟其义,复能如法精进修行,当得无上菩提之道,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五、得信乐者〕,谓诸众生为人演说正法,而得其人信乐不疑,则其教法流通,展转获益,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六义──三宝有六义
【三藏法数】
(出诸经要集)
三宝者,佛、法、僧也,乃四生之导首,六趣之舟航,为世所贵,故名为宝。(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六趣者,天趣、人趣、阿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希有义〕,谓如世珍宝,贫穷之人所不能得。三宝亦尔,薄福众生,百千万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二、离垢义〕,谓如世珍宝,内外莹彻,体无瑕秽。三宝亦尔,诸漏净尽,无有垢染,故名离垢。(诸漏净尽者,谓一切惑业断尽无遗,不漏落生死也。)
〔三、势力义〕,谓如世珍宝,除贫去毒,有大势力。三宝亦尔,具六神通,拔济众生出离苦趣,故名势力。(六神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也。)
〔四、庄严义〕,谓如世珍宝,严饰身首,令人姝好。三宝亦尔,能以正法严饰行人,令得身心清净,故名庄严。
〔五、最胜义〕,谓如世珍宝,诸物中胜。三宝亦尔,一切世间最为殊胜,故名最胜。
〔六、不改义〕,谓如世真金,烧打磨鍊,不能变改。三宝亦尔,不为世间八法之所变易,故名不改。(八法者,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也。)
七宝──轮王七宝
【三藏法数】
(出修行本起经)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受持斋戒,升高台殿,臣僚辅翼。东方忽有金轮宝现,舒妙光明,来应王所。若王欲往东方,轮即东转,王则将诸兵众,随其后行。金轮宝前,有四神导引。轮所住处,王即止驾。南西北方,随轮所至,亦复如是。于四天下,普劝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金轮王。亦名转轮圣王。而具足七宝焉。(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金轮王太子绍位之时,取四大海水以灌其顶,方绍父位,以为金轮王,名灌顶位。十善道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
〔一、金轮宝〕(亦名胜自在),金轮者,其轮千辐,径一丈四尺,具足毂辋雕文刻镂,众宝间错,光明洞达,天匠所成,非世所有也。谓转轮圣王既得此轮,随王心念,轮则为转,案行天下,须臾周匝,是为金轮宝。
〔二、白象宝〕(亦名青山),白象者,谓转轮圣王清旦升殿,有白象宝忽然出现,其身纯白,其首杂色,口有六牙,牙七宝色,力能飞行。若王乘时,一日之中,周遍天下,朝往暮回,不劳不疲;若行渡水,水不动摇,亦不濡足,是名白象宝。
〔三、绀马宝〕(亦名勇疾风),绀马者,青赤色马也。谓转轮圣王清旦升殿,有绀马宝忽然出现,髦鬣贯珠,洗刷之时,珠则堕落,须臾之间,更生如故;其珠鲜洁,色胜于前。鸣声远闻一由旬内,力能飞行。王若乘之,案行天下,朝去暮回,力不疲极。马脚触尘,皆成金沙,是名绀马宝。(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三等不同,上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
〔四、神珠宝〕(亦名光藏云),神珠者,谓转轮圣王清旦升殿,有神珠宝忽然出现,其色莹洁无有瑕类,夜悬空中,随国大小,明照内外,如昼无异,是名神珠宝。
〔五、玉女宝〕(亦名净妙德),玉女者,谓颜貌端正,色相具足,身则冬温夏凉,于诸毛孔出旃檀香,口出青莲华香,言语柔软,举动安详;食自消化,非同世间女人,有诸不净,是名玉女宝。
〔六、典财宝〕(亦名大财),典财又曰典宝藏臣,谓转轮圣王欲得七珍宝时,典藏臣举身向地,地出七宝;向水,水出七宝;向山,山出七宝;向石,石出七宝;是为典财宝。阿含经又云:居士宝,其人宿福深厚,眼能彻见地中伏藏,有主无主,皆悉见知。其有主者,为之卫护;其无主者,取供王用。是也。
〔七、主兵宝〕(亦名离垢眼),主兵又曰典兵臣,谓转轮圣王意欲得四种兵,若千若万,乃至无数;顾视之间,兵即已办,行阵严整,是为主兵宝。阿含经又云:其人智谋雄猛,韬略独出,即诣王所;白言:大王有所讨伐,不足为忧,若欲象马车步四种兵者,我自能办。是也。
七宝--又七宝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钵攞娑〕,梵语钵攞娑,华言珊瑚。大智度论云:海中石树也。谓西南涨海中,去七八里许,有珊瑚洲,洲底有磐石,此宝生其上。人以铁网取之,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二、阿湿摩揭婆〕,梵语阿湿摩揭婆,华言琥珀。其色红莹,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三、摩尼〕,梵语摩尼,又云末尼,华言离垢,即珠宝也。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故圆觉钞又云如意。谓意中所须财宝衣服饮食种种之物,此珠悉能出生,令人皆得如意,故名为宝。
〔四、甄叔迦〕,梵语甄叔迦,华言赤色宝。西域传云:甄叔迦,树名,其花赤色,形大如手,此宝色如此花,故以名焉。
〔五、释迦毗棱伽〕,梵语释迦毗棱伽,华言能胜。谓此宝能胜一切世间众宝,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六、摩罗伽陀〕,梵语摩罗伽陀。大智度论云绿色珠,此宝出金翅鸟口边,能辟一切诸毒,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七、跋折罗〕,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宝出于金中,色如紫英,百鍊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八功德──珠宝八功德
【三藏法数】
(出正法念处经)
此珠,即转轮圣王七宝中之神珠宝也。以其具八种功德,故分别之。(轮王七宝者,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典财宝、主兵宝也。)
〔一、能作光明〕,谓此珠于夜闇中能作光明,遍照百由旬,如秋月行空,远离云翳;又能昼日热时,放冷光明,除诸热恼,而得清凉也。
〔二、能济渴乏〕,谓此珠于旷野无水之处,人众渴乏,能令发清净水,解一切渴也。
〔三、随顺王意〕,谓此珠若转轮王忆念水时,即能随顺王意,流清净水,以济世之乏少也。
〔四、体具众色〕,谓此珠八楞具足,而一一楞,放种种色,青黄赤白等,靡不鲜明也。(楞,角也。)
〔五、能离病苦〕,谓此珠能令百由旬内,人皆离病,心行正直,一切所欲,无不随愿也。
〔六、能降甘雨〕,谓此珠势力,能令恶龙不降恶雨,若其降者,必清净甘雨也。
〔七、能生诸物〕,谓此珠于无水处及无草木处,能令花木繁茂,池水流涌,无不随愿也。
〔八、在处利益〕,谓此珠所在之处,人无夭阏,不相杀害,离诸瞋恚,常自和悦也。
泥龛塑像为佛宝
【三藏法数】
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黄卷赤轴为法宝
【三藏法数】
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剃发染衣为僧宝
【三藏法数】
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著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