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57,分144页显示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陆宝积
李大宝
宝思惟(别称 阿你真那、阿尔真那 )
释法宝
天宝时人
天宝宫人(别称 天宝末宫女 )
释光宝( 光宝 )
李宝臣(字 为辅 忠志 赵国公 )
张延赏(名 宝符 成肃 )
释自在( 李 名 宝应也 )
僧太毓( 范 大宝禅师 )
释宝达(号 刹利法师 )
林宝
杜宝符( 新兴县男 )
其它辞典(续上)
薛怀义(别称 冯小宝 梁国公、鄂国公 )陆宝积
李大宝
宝思惟(别称 阿你真那、阿尔真那 )
释法宝
天宝时人
天宝宫人(别称 天宝末宫女 )
释光宝( 光宝 )
李宝臣(字 为辅 忠志 赵国公 )
张延赏(名 宝符 成肃 )
释自在( 李 名 宝应也 )
僧太毓( 范 大宝禅师 )
释宝达(号 刹利法师 )
林宝
杜宝符( 新兴县男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5 【介绍】: 唐京兆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初为洛阳商人,伟岸有力,因千金公主得幸于武则天。则天度之为僧,又改其姓为薛,使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命绍以季父事之。垂拱中怀义为白马寺主,又拆乾元殿造为明堂,充督作。堂成,拜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永昌中,怀义为清平道大总管击突厥默啜,实不出京。旋加辅国大将军,进右卫大将军,改封鄂国公、柱国。怀义伪造《大云经》,陈符命讽则天代唐。后因恩宠渐衰,遂恨怒而焚明堂,则天乃密诏太平公主使人缚而缢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6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天授三年,为来庭县令,后官屯田郎中。万岁通天元年,为冀州刺史。被契丹攻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1 【介绍】: 唐时北印度迦湿密罗国僧。本名阿尔真那。专精律品,尤妙咒术。武则天长寿中至洛阳,译《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中宗神龙后不务翻译,唯勤礼诵。后于龙门山造天竺寺居之,年百余岁卒。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宝思惟。北印土迦湿密罗国人。刹帝利种。天后长寿二年。届洛都。诏于天宫寺传。翻中宗神龙丙午。徙佛授记天宫福先等寺。出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睿宗太极元年。六月。诏详定入藏施行。自尔益务礼诵。每于晨朝。磨香水涂浴佛像。而后食。至老死弗倦。衣钵之外。随得随施。尝于龙门山。依西域制度搆寺。就名之西域而居其徒。开元九年终寿百馀。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阿你真那。华言宝思惟。北印度迦湿密罗国人。刹帝利种。幼而舍家禅诵为业。进具之后专精律品。而慧解超群学兼真俗。乾文咒术尤攻其妙。加以化导为心无恋乡国。以天后长寿二年届于洛都。敕于天宫寺安置。即以其年创译。至中宗神龙景午。于佛授记天宫福先等寺。出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睿宗大极元年四月。太子洗马张齐贤等缮写进内。其年六月敕令礼部尚书晋国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彦伯等。详定入目施行。那自神龙之后不务翻译。唯精勤礼诵修诸福业。每于晨朝磨香为水。涂浴佛像后方饮食。从始洎终此为恒业。衣钵之外随得随施。后于龙门山请置一寺。制度皆依西域。因名天竺焉。门徒学侣同居此寺。精诚所感灵应寔繁。寿百有馀岁。以开元九年终于寺。构塔旌表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久依奘法师。学方译婆沙论。宝以非想见惑之疑。请益奘。因别出十六字入论中遮难辞。宝白曰。此固梵本语邪。奘曰。吾以义意作之耳。宝曰。师岂宜以凡情粉饰圣量哉。若俱舍之六离合释义尤以宝为定。时光宝二师之。于奘师是犹什公之得融睿云。长安三年。义净三藏就福先寺西明寺翻译。诏偕法藏胜庄等。證义闻誉益著。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法宝。亦三藏奘师学法之神足也。性灵敏利最所先焉。奘初译婆沙论毕。宝有疑情。以非想见惑请益之。奘别以十六字入乎论中。以遮难辞。宝白奘曰。此二句四句为梵本有无。奘曰。吾以义意酌情作耳。宝曰。师岂宜以凡语增加圣言量乎。奘曰。斯言不行我知之矣。自此炰炰颉颃于奘之门。至乎六离合释义。俱舍宗以宝为定量矣。光师往往同迦湿弥罗馀师礼记衍字也。时光宝二法师若什门之融睿焉。后越精义学令问孔胶。长安三年于福先寺京西明寺。预义净译场。宝与法藏胜庄等。證义。于时颇露头角。莫之与京欤。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北京周氏子。幼失怙恃。遂从空寂之学。凡禅林靡下参扣。初见神会禅师于荷泽。泽问云。汝何名。答云光宝。泽云汝名光宝。名以定体。宝即己有。光非外来。纵汝意用。而无少乏。长夜蒙照。而无间歇。汝还信否。答云信则信矣。未审光之与宝。同耶异耶。泽云光即宝。宝即光。何有同异之名乎。答云。眼耳缘声色时。为复抗行。为有回互。泽云抗互且置。汝指何法。为声色之体乎。答云。如师所说。即无有声色可得。泽云汝若了声色体空。亦信眼耳诸根。及与凡圣。平等如幻。抗行回互。其理昭然。始茅茨隐于沂水之蒙山。而鄫费被其化。慎邑大夫。为辟静室于兖州。时尚书王公僚帅兖。每迎入府治供养。奏署静室额宝真。瓶锡交拥。元和二年示寂。享年九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781 【介绍】: 唐范阳奚族人,字为辅。善骑射。初为范阳将张锁高假子,冒姓张,名忠志。累事安禄山、史思明。思明死,献恒、赵等五州,擢礼部尚书,赐姓名,封赵国公,拜节度使,名其军曰“成德”。德宗立,拜司空。晚尤猜忌,致诸将离心。后饮妖人毒液亡。卒赠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87 【介绍】: 唐蒲州猗氏人。本名宝符。张嘉贞子。幼孤。开元末,玄宗召见,赐今名,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代宗大历初拜河南尹,徙荆南、剑南西川节度使,加吏部尚书。德宗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袭成都作乱,讨平之。贞元元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卒谥成肃。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延赏。中书令嘉贞子。本名宝符。元宗取赏延于世之义改焉。特授左司禦率府兵曹参军。肃宗在凤翔。拜监察御史。累擢太原少尹兼行军司马北都副留守。代宗朝拜御史大夫。历淮南荆南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寻加吏部尚书。贞元元年徵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谥曰成肃。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吴兴之李氏。幼有瑞相。坐辄结跏。见者以为异。俄出家于钱唐之径山。受具于新定。遂遍参诸方。入南康大寂法会。而受记莂焉。行止不常。多隐山谷。所至则衲子萃止。且尝为大寂。致书于忠国师。国师问马大师以何言教示徒。答云。大师教人以即心即佛。国师云。是甚么语话。良久又问。此外更有么。答云。又道非心非佛。有时又道不是心。不是心。不是物。国师云。犹较些子。在云。未审和尚此间如何。国师云。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 示众云。即心即佛。是无病求病句。非心非佛。是无病求药句。僧问。如何是药病对治句。在云。伏牛山下古今传。然尤好求前贤遗迹。以快逸观。若龙门山后魏三藏翻经处。王屋山稠禅师解虎斗处。嵩山梵法师虎跑泉处。皆遍游历。而无所恋著。元和中。居洛之伏牛山。与天然禅师为莫逆交。著三伤颂。辞理俱美。后遣弟子往选江南山水之绝胜者。而图老焉。将归江州之都昌院。行至叶。为道俗所留。长庆初。示寂于隋之开元寺。寿八十一云。 一钵和尚者。史不详其姓名乡里。尝作一钵歌。以唱道劝世。故俗因以称之。 伪蜀乾德初。有陈军使妻高氏。唐中令骈诸孙女也。持不杀戒。馀二十年。后因其子娶妇会亲。不得已而杀焉。未旬浃。高氏暴终。信宿而稣曰。初被黑衣使者。摄至岐府城隍庙。庙神则峨冠大袖。对金甲武士。坐堂上。使者引高进。武士言语纷纭。让高破戒。且扼腕骂曰。吾护戒神将也。以汝能持戒。吾二十年。不遑寝食。以守卫汝。岂期顿亏本志耶业报自然。今日之事。吾不能为汝地矣。城隍忽问高。汝别修何善。庶几其可以自赎。高畴昔常诵上生经。至是懵莫记忆。方恐惧间。遽曰。诵得三伤颂一钵歌遂诵如文。二神人擎拳立听。颜色渐怡。及卒章。皆出涕泪云。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自在。俗姓李。吴兴人也。生有奇瑞。稍长坐则加趺。亲党异之辞所爱投径山出家。于新定登戒。及诸方参学。从南康道一禅师法席。悬解真宗。逸踪流辈道誉孔昭。行止优游多隐山谷。四方禅侣丛萃其门。元和中居洛下香山。与天然禅师为莫逆之交。所游必好古。思得前贤遗迹以快逸观。龙门山得后魏三藏翻经处。王屋山得稠禅师解虎斗处。此山饮甘泉。改为甘泉寺。嵩山得梵法师马跑泉。居无恋著。所著三伤歌辞理俱美。警发迷蒙有益于代前。蜀王氏伪乾德初。有小军使陈公。娶高中令骈诸孙女若人持不杀二十馀年。后在蜀为男婚娶。礼须屠宰。高初不欲。亲戚言。自己持戒行礼酒筵。将何以娱宾也。依违之际遂多庖割。俄未浃旬得疾颇异。口但慌言。已而三宿。还苏述冥间之事。初被黑衣使者追摄入岐府城隍庙。庙神峨冠大袖与一金甲武士唔坐。使者领高见神。武士言语纷纭让高破戒。仍扼腕骂曰。吾护戒神将也。为汝二十年。食寝不遑。岂期忽起杀心顿亏戒检。命虽未尽罪亦颇深。须送冥司惩其故犯。城隍神问高曰。汝更修何善追赎过尤乎。高常诵持上生经。其数已多。于时懵然都无记忆恐惧之间白曰。诵得三伤颂一钵和尚歌。遂合掌向神厉声而念。神与武士耸耳擎拳立听。颜色渐怡。及卒章神皆涕泪。乃谓高曰。且归人间宜切营善。拜辞未毕飒然起坐备陈厥事。自此三伤一钵之歌颂。人皆传写讽诵焉。一钵和尚者。歌词叶理激劝忧思之深。然文体涉里巷。岂加三伤之典雅乎。在遣弟子去江南选山水之最者。吾愿往中终老。到江州都昌县有好林泉回报。在行至叶县。道俗所留往隋州开元寺示灭。年八十一。则长庆元年也。 系曰。稽诸律藏。出家者犯戒则招二罪。一违制。二业道也。高氏在家素不受戒。无违制愆。俗容有业道罪。宁得有护戒神邪。况高氏既持不杀。则冥然感止持无作之善生焉。因鲜克有终致遭幽责。告诸五众当畏护戒之神夫如是。明则有戒法。幽则有鬼神欤。 次成都府元和圣寿寺释南印。姓张氏。明寤之性受益无厌。得曹溪深旨无以为證。见净众寺会师。所谓落机之锦濯以增研。衔烛之龙行而破暗。印自江陵入蜀。于蜀江之南壖薙草结茆。众皆归仰渐成佛宇。贞元初年也。高司空崇文平刘辟之后。改此寺为元和圣寿。初名宝应也。印化缘将毕。于长庆初示疾入灭。营塔葬于寺中。会昌中毁塔。大中复于江北宝应旧基上创此寺。还名圣寿。印弟子传嗣有义俛复兴禅法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826 【介绍】: 唐僧。金陵人,俗姓范。年幼即有出家志,往雍京安国寺受具足戒。宪宗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所居感化,自此江南多悟禅理者。敬宗宝历元年至宛陵禅定寺,二年告归齐云山,寻示寂。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金陵范氏。年才一纪。即事牛头山慧忠禅师出家。往雍京安国寺受具。戒。未几谒太寂禅师于洪府。而获法印焉。元和十三年。止毗陵之义兴芙蓉山。感动悦随。户屦盈万。居士庞蕴。三到其地。一日行食与居士。居士接食次。毓云生心受施。净名早呵。去此一机。居士还甘否。居士云。当时善现。岂不作家。毓云。非关它事。居士云食到口边。被它敚却。毓便下食。居士云。不消一句。居士又问。马大师著实为人处。还分付吾师否。毓云某甲尚未见它。作么知它著实处。士云只者见知。也无讨处。毓云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说。士云。一向言说。师又失宗。若作两向三向。师还开得口否。毓云。直是开口不得。可谓实也。居士抚掌而出。相国崔公群出镇宣城。以禅定请居之。宝历元年至禅定。明年归齐云山。九月示灭于山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十月塔葬院庭。大和二年。相国韦处厚以事闻上。诏谥大宝禅师。塔号楞伽。越州刺史陆亘撰碑文。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太毓。姓范氏。金陵人也。年才一纪志在出家。乃礼牛头山忠禅师而师事焉。于是勇猛精进求其玄旨。法器外朗神㦗内融。虽明了一乘而具足万行。往雍京安国寺进受具戒。袖然出众。加复威仪整肃妙相殊特。如大海之不可测。如虚空之不可量。巡礼道场摄心净域。虽智能通达不假因师。而印可證明必从先觉。遂谒洪井大寂禅师。睹相而了达法身。刹那而顿成大道。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座下贤圣比肩得道者。其数颇众。毓与天彻禅师大宣教禅师大智禅师。皆昆仲也。既而南北观方曾无告惮。俾广闻见闲养圣胎耳。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故得名于山焉。毓为缘作因有应无著。故所居感化所至悦随。道俗相望动盈万数。自此江南之人悟禅理者多矣。时相国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后为华州由三峰出镇宣城。其地虽迩其人则遐。崔公深乐礼谒。致命诚请。毓以感念而现大悲为心莫不果欲随缘游方。顺命宝历元年至于宛陵禅定寺。所以随顺而扬教也。至明年告归齐云山。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是日也天地如惨草木如摧。鸟兽悲啼云泉断咽。缁徒士庶孺慕充穷。十月栖神于院之庭。从其宜也。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慨吾师示灭而后学徒存。太和二年。相国韦处厚素尚玄风道心惇笃。以事奏闻。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礼。追谥号塔名。越州刺史陆亘摛翰论撰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杭州灵隐寺僧也。素以持诵秘祝。获效于世。故其所居之院。有印沙床照佛鉴等法器。浙江之潮。视天下尤险壮。秋高气盛。则波涛湍激。至败堤防。冒城郭。为生民患。于是达祷禳之。忽夜见伟人玄冠朱衣。拥徒从造前。谓达曰。弟子盖吴之伍员也。昔以复仇雪耻之志。寓愤怒于天地间。以隳凌品汇。则其获谴诃于善类多矣。兹赖师以慈悯悲悼之诚。使患解脱缠盖。则庶几以升济矣。言讫而隐。后西岸果沙涨。人谓达所感致焉。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宝达者。不知何许人也。遁是名山高乎道望。号刹利法师。以持密咒为恒务。其院中有印沙床照佛鉴。往者浙江也。惊涛巨浪为害实深。其潮大至则激射今湖上诸山焉。达哀其桑麻之地悉变为江。遂诵咒止涛神之患。一夜江涛中有伟人。玄冠朱衣导从甚繁而至。谓达曰。弟子是吴伍员。复仇雪耻者。非他人也。师慈心为物。员已闻命矣言讫而灭。明日寺僧怪问。昨夜车马之喧为谁。具言其事。其冥感神理多此类也。自尔西岸沙涨弥年。还为百姓殖利。时所推称翕然敷化。后罔知所终。 系曰。印沙床者何。通曰。有道之士居山必非宝器。疑其范筑江沙巧成坐榻欤。照佛鉴者何。通曰。即鉴灯耳。以其陆鸿渐贞元中多游是山述记。记达师节俭而明心之调度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杜黄裳子。宪宗元和初,官河南府参军。文宗大和中,官至祠部郎中。九年,守太子少詹事,封新兴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