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38,分143页显示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1  82  83  84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开定
无心定
无不定心
无所有处定
无想定
顺不定业
顺不定受业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痴定
会者定离
灭定
灭受想定
灭尽定
闻名得定愿
境本定身
开定
【佛学大辞典】
(杂语)开禅定之意,谓从禅起也。与出定同。
无心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灭尽定四名之一。大乘义章九曰:「无心定者,偏对心王以彰其名,心识尽谢,故曰无心。离于有心分别散动,名无心定。」
无不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八不共法之一。(参见:十八不共法)
【三藏法数】
谓佛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胜定,是名无不定心。
十八不共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限于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于佛而不共同于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之机宜而使皆得證悟,是名口无失。三、念无失,佛修诸甚深之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之中心无所著,得第一义之安稳,故名念无失。四、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简择,是名无异想。五、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之胜定,是名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佛于一切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是名无不知机己舍。七、欲无灭,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灭,八、精进无灭,佛之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灭。九、念无灭,佛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灭。十、慧无灭,佛具一切智慧,无量无际不可尽,故名慧无灭。十一、解脱无灭,佛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一者有为解脱,谓无漏智慧相应之解脱也,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净尽而无馀也。是名解脱无灭。十二、解脱知见无灭,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灭。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于智而演说一切诸法,各使解脱證入,是名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以清净之意业随智而转入于众生心,为说法而除灭其无明痴惑之膜,是名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出智度论廿六。梵Avenikadharma。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十八种功德法,惟佛独有,不与三乘共有,故云不共,即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身无失 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
二、口无失 谓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皆得證悟,是名口无失。
三、念无失 谓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得第一安隐处,故名念无失。
四、无异想 谓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拣择,是名无异想。
五、无不定心 谓佛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胜定,是名无不定名。
六、无不知己舍 无有一法不了知而舍之者,是名无不知己舍。
七、欲无减 谓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八、精进无减 谓佛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
九、念无减 谓佛于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
十、慧无减 谓佛具一切智慧,无边无际,不可尽故,随慧而说,亦无有尽,是名慧无减。
十一、解脱无减 谓佛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
一者、有为解脱 谓无漏智慧相应解脱。
二者、无为解脱 谓一切烦恼净尽无馀。
是名解脱无减。
十二、解脱知见无减 谓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减。
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證入,是名身业随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是名意业随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谓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谓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谓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口无失〕,谓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皆得證悟,是名口无失。
〔三、念无失〕,谓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得第一安隐处,故名念无失。
〔四、无异想〕,谓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拣择,是名无异想。
〔五、无不定心〕,谓佛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胜定,是名无不定心。
〔六、无不知已舍〕,谓佛于一切法,悉皆照知方舍,无有一法不了知而舍之者,是名无不知已舍。
〔七、欲无减〕,谓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八、精进无减〕,谓佛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
〔九、念无减〕,谓佛于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十、慧无减〕,谓佛具一切智慧,无边无际不可尽;故随慧而说,亦无有尽,是名慧无减。
〔十一、解脱无减〕,谓佛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一者,有为解脱,谓无漏智慧相应解脱;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净尽无馀,是名解脱无减。(无漏者,谓不漏落生死也。无为者,谓称性而修,无所作为也。)
〔十二、解脱知见无减〕,谓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减。
〔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證入,是名身业随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是名意业随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无所有处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生无所有处之禅定也。(参见:无所有处)
【佛学次第统编】
亦名不用处定。行人得识定已,诃责识处过患,即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于中心不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空无所有,不见诸法,寂然安隐,心无动摇,此为證无所有定相。入此定时,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尚不见心相,何况馀法。无所分别,即是无所处定。證此不失,命后必生无所有处,亦有四阴也。
【三藏法数】
谓行者复厌心识无边,缘多则散,能坏于定,唯有无心识处,心无依倚,乃名安隐,如是知已,即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心与无所有法相应,是名无所有处定。
无想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道欲得无想天果而修之灭一切心想禅定也。有部宗之说,诸外道等谓无想天之果报为真涅槃,为求彼报学修无想定以灭心想,依第四禅定灭诸心法而今无念无想,即灭心想已,则得一种非色非心之法而补领心处,是曰无想定。成实宗中不存此义,谓凡夫不能灭心法,但入定之心,寂静微细而难觉,故云无想,非全为无想也。俱舍论五曰:「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无想者定名无想定。或定无想名无想定。」
【佛学常见辞汇】
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一种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
【三藏法数】
无想定者,即色界无想天所修之定也。谓修无想定时,身心俱灭,念虑灰凝,诸想不起,是名无想定无心。
顺不定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顺不定受业之略。
顺不定受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业之一。(参见:业)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
痴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禅定而无智心者。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辖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智慧的禅定。
会者定离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世之常会者,必有离散之时也。遗教经曰:「世皆无常,会必有离。」涅槃经二曰:「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未生怨经曰:「盛者即衰,合会有离。」法句经曰:「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灭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灭尽定之略。维摩经方便品曰:「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新译仁王经上曰:「出入灭定,示现难量。」
【佛学常见辞汇】
灭尽定的简称。
灭受想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灭尽定之异名。使六识之心心所都灭而不起,故名为灭尽定。然其加行方便,特厌受之心所与想之心所二法而务灭之。故从加行而名为灭受想定。唯识论七曰:「由偏厌受想亦名灭彼定。」同述记七本曰:「彼心心所灭,名灭定。恒行染污心等灭故,即此亦名灭受想定。」
【佛学常见辞汇】
灭尽定的别名。(参见:灭尽定)
灭尽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Nirodhasama%patti,又名灭受想定。二无心定之一。灭尽六识心心所而不使起之禅定也。不还果已上之圣者,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于此定,极长者为七日,属于非想天,外道所入之无心定,名为无想定。属于第四禅。俱舍论五曰:「如说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如是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灭尽定。」大乘义章二曰:「灭尽定者,谓诸圣人患心劳虑,暂灭心识。得一有为非色心法,领补心处,名灭尽定。」同九曰:「灭受想者,偏对受想二阴彰名。想绝受亡,名灭受想。灭尽定者,通对一切心心数法以彰名也。心及心法一切俱亡,名为灭尽。」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灭受想定,或灭定,在此定中,以灭受想二心所为主,最后并六识心所亦灭,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定。
【三藏法数】
谓入此定时,一切受领思想之心,一时灭尽,都无见闻觉知,出入之息亦尽,是名灭尽定无心。
闻名得定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第四十二愿也,(参见:住定供佛愿)
境本定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佛之相好而发心,谓之见相发心。此见相依四教之机,有四种不同。然其所对之佛身,必为丈六之释迦应身。应身为所观之境,观见此四相之别也。因而定为境本之佛身,为丈六之释迦,是谓之境本定身。止观辅行一曰:「皆以三藏如来而为境本,于色相上四见不同。」四教仪集注上曰:「如来,谓丈六身,即境本定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