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决定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住之一。菩萨自八地已上,得真实之行不还不退之位。见三藏法数二十六。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住之一,即菩萨自八地以上,得不还不退之位。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从八地、九地,已得真实之行,不还不退,故名决定住。(八地九地者,不动地、善慧地也。)
决定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久习小乘必證罗汉果之声闻也。见三藏法数二十二。
【三藏法数】
谓其久习小乘之法,故今闻小乘教而得證果,既證小果之后,再不进求大乘之法,是名决定声闻。
【三藏法数】
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證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决定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性)
三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恶无记之三。遍依圆之三。
【佛学常见辞汇】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
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
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
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记恶,故谓之无记性。又分为二:
一、有覆无记 为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谓之有覆。不感苦果时所受之恶性,故谓之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
二、无覆无记 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依宿世之业力,感五蕴之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如一切之果报是也。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弘者,即四弘誓愿也。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恶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也。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三、无记性〕,谓第六识所具一切不善不恶之性也。亦不属善,亦不属恶,初无记忆,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无记性。
决定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不定业而言。略称为定业。(参见:定业)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定业,即必定受报的业。
决定藏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陈真谛译。瑜伽论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与意地之异译也。
决定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决定义经,一卷,宋法贤译。说五蕴,五取蕴,十八界,十二处,乃至三十七品等之诸法。
决定往生集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日本三论宗珍海撰。引称赞净土经观无量寿经及起信论等说必定即生等之文,谓已云决定,故不可犹豫,已云即生,故非别时意,盖众生有出离之分,诸佛有引召之功,故凡愚愿者即得往生云。文中引净影之无量寿经疏而祖述其说。
决定总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决定总持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谤佛经同本,说谤佛罪之陀罗尼。
戒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持戒与禅定也。制身云戒,慎心云定,净心诫观上曰:「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
【佛学常见辞汇】
持戒与禅定。
戒定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三者称为三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證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三:曰戒定慧。唐宣宗问弘辨禅师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名义集四曰:「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證真曰慧。」学此三法而到涅槃,故云三学。若人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是由定而生慧者。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关键也。玄义三下曰:「增三数明行者,谓戒定慧。此三是出世梯橙,佛法轨仪。」三藏法数九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学,或三无漏学。戒是戒止恶行,定是定心一处,慧是破妄證真。持戒清净心则安,心安则可得定,得定则可观照分明而生智慧。持此戒定慧三法,能对治三毒,成就佛果,所以又叫做三无漏学。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戒定慧三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系缚,即涅槃之事。解脱知见者,认已解脱之智慧也。是前三者为修因,后二者结果也。于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以此五种之法为佛之身体,故云法身。三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见大乘义章二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戒者防身之恶,定者使心不乱,慧者破妄證真,解脱者离诸系缚而證涅槃,解脱知见者即涅槃所起之智慧。前三为修因,后二为结果。
戒定慧解脱知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脱与解脱知见二者合而云解脱知见。
成具光明定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支曜译,贵姓子善明,问佛:佛之妙德由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当净行百三十五事。
我慢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悭执定,于定中所现种种之异境以为殊妙而取著也。大疏六曰:「若见异境界以为殊妙,而取著之,名为我慢定,亦名悭执定。」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悭执定,即取著禅定中所现的种种异境以为特殊微妙。
佛部定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三部定印之一,佛部之入定印也。(参见:定印)
定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标入定相之印契也。有三部之别:一佛部之定印,亦名法界定印。胎藏界大日如来之住定印也。二莲华部之定印,亦名弥陀定印,或妙观察智定印。阿弥陀如来之住定印也。三金刚部之定印,名为缚定印。天鼓雷音如来之住定印也。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