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原情定过
原心定罪
约定俗成
中国剩余定理
滞定
治定制礼
以量定权
议定书
用尺定律
置棋不定
应变定倾
赢定
正定六经
正名定分
镇定自若
《漢語大詞典》:原情定过(原情定過)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罪。后汉书·霍谞传:“ 諝 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 许止 虽弑君而不罪, 赵盾 以纵贼而见书。” 李贤 注:“ 何休 注云:‘原 止 欲愈父之病,无害父之意,故赦之。’是原情定过。”参见“ 原心定罪 ”。
《漢語大詞典》:原心定罪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汉书·王嘉传》:“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后汉书·应劭传》:“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为求生,非谓代死可以生也。”
《漢語大詞典》:原心定罪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汉书·王嘉传》:“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后汉书·应劭传》:“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为求生,非谓代死可以生也。”
《國語辭典》:约定俗成(約定俗成)  拼音:yuē dìng sú chéng
事物的名称或法则,经人倡导,而成为社会习用或公认者。《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漢語大詞典》:中国剩余定理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漢語大詞典》:滞定(滯定)
凝滞不动。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这些话, 恂如 好像都没有听得,他两眼滞定,喃喃说道。”
分類:凝滞
《分类字锦》:治定制礼(治定制礼)
礼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分类:制礼
《分类字锦》:以量定权(以量定权)
三器图义:古人以度定量,以量定权,必参相得,然后黄钟之律可求,八音五声从之而应也。
分类:
《國語辭典》:议定书(議定書)  拼音:yì dìng shū
国际文件的一种:(1)指缔约国对于条约的补充或修改等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其形式有附于原条约之后或单独文件。(2)国际会议对某些问题达成协议,并经签字的纪录,如《京都议定书》。
《分类字锦》:用尺定律
国朝会要:五代之乱,大乐沦散,王朴始用尺定律,而声与器皆失之。
分类:制律
《漢語大詞典》:置棋不定
弈棋时不知如何下子。比喻临事犹豫不决。 宋 李纲 《议责成》:“譬犹弈者,置棋不定,不足以胜敌。”参见“ 举棋不定 ”。
《國語辭典》:举棋不定(舉棋不定)  拼音:jǔ qí bù dìng
本指拿著棋子,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后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一二。酷忍》:「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前哲所戒,储位至重,岂宜数易?」
《分类字锦》:应变定倾(应变定倾)
张贾衡诚悬赋:彼天下之至精,实至人之用情;衡持平而固本,权应变而定倾。
分类:权衡
《漢語大詞典》:赢定(贏定)
取胜已成定局。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这么説起来,我们这俩外外姐姐要合人下象棋去,算赢定了!”
分類:取胜定局
《分类字锦》:正定六经(正定六经)
后汉书蔡邕传:建宁三年,辟司徒桥元府,元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学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分类:馆阁
《漢語大詞典》:正名定分
辨正名分。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做‘唠叨家’的。” 钱锺书 《围城》二:“享受了丈夫的权利当然正名定分,该是她的丈夫,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
《漢語大詞典》:镇定自若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例如:表面上都镇定自若,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