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98,分147页显示 上一页 126 127 128 129 130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徐光启(字 子先 号 玄扈 文定 )
孙承宗(字 稚绳 号 恺阳 文忠、文正、忠定 )
钱天胤(字 延之 号 定斋 )
宋师程(号 定门 )
僧圆悟(别称 密云悟 圆悟 蒋 字 觉初 号 密云 通昌 慧定禅师 )
周之鼎(字 定甫 号 和台 )
张延登(字 济美 号 华东 忠定 )
陈于廷(字 孟谔 恭定有定轩槁、端毅 号 中湛、定轩 )
詹在泮(字 献功、定斋 号 定参 )
刘宇曜(字 叔定 号 如健 )
焦源清(字 湛一、定夫 )
章谟(字 道卿 号 定泓 )
张大武(字 定甫 号 毅斋 )
萧定(字 彦得 号 止玄 )
其它辞典(续上)
王正志(字 叔明、淑明 号 定五 )徐光启(字 子先 号 玄扈 文定 )
孙承宗(字 稚绳 号 恺阳 文忠、文正、忠定 )
钱天胤(字 延之 号 定斋 )
宋师程(号 定门 )
僧圆悟(别称 密云悟 圆悟 蒋 字 觉初 号 密云 通昌 慧定禅师 )
周之鼎(字 定甫 号 和台 )
张延登(字 济美 号 华东 忠定 )
陈于廷(字 孟谔 恭定有定轩槁、端毅 号 中湛、定轩 )
詹在泮(字 献功、定斋 号 定参 )
刘宇曜(字 叔定 号 如健 )
焦源清(字 湛一、定夫 )
章谟(字 道卿 号 定泓 )
张大武(字 定甫 号 毅斋 )
萧定(字 彦得 号 止玄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0—1603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叔明,号定五。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富平知县。税使梁永、赵钦肆虐,正志捕其党杖杀之,极论二人不法罪。忤上意,被逮入狱中瘐死。维基
王正志(?—1603年),字淑明,号定五,河南宣武卫军籍开封府祥符县人。晚明官员。祖王琇,嘉靖二年进士,官按察司副使。父王中逵,隆庆二年进士,官黄县知县。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任陕西富平县知县。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税使梁永、赵钦肆虐,王正志将其党羽李英逮捕,并杖打而死,且极论梁、赵二人不法之罪。赵钦也以李英之事讦奏,神宗大怒,下令将王正志下狱。虽有给事中陈惟春、御史李时华等为其辩解,但都不被采纳。不久,梁永也攻讦正志,神宗命将违抗税使的官员指名劾奏,从重惩治。于是宦官张狂,长吏丧气。正志在诏狱四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夏死于狱中。天启年间,朝廷赠祭,荫其子为官。《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2—1633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子先,号玄扈。曾入天主教,教名保禄。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二十八年在南京结识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此后,从学天文、数学,且口译笔录,译成《几何原本》前六卷。天启间,累官为礼部右侍郎,为魏忠贤劾罢,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还。擢礼部尚书。奏请用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及汤若望等推算历法,造《崇祯历书》,自为监督。时后金(清)之势强,议造炮、练兵,有所实施。五年,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旋进文渊阁。次年十月病卒,谥文定。见识通达。所著《农政全书》,汇集本土生产经验,兼收西法。生平常言“富国需农,强国需军”,尤切时势。没后葬故里徐家汇。维基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任上病逝于北京。谥文定。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徐光启支持实学,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name="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除了徐光启及其门生、合作者编著的《农政全书》(1639年刊行)、《崇祯历书》(1634年完成)、《徐氏庖言》等以及编译的《天学初函》、《泰西水法》、《坤舆格致》等,明代重大的科技文集还有:火器全书《火龙神器阵法》(1403年),朱橚等编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普济方》(1406年),朱橚著《救荒本草》,李时珍著药物全书《本草纲目》(1578年),朱载堉著《乐律全书》、《律学新说》(1584年)、《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592年),屠本畯著水产书《闽中海错疏》(1596年),潘季驯著《河防一览》,陈实功著《外科正宗》(1617年),茅元仪等编大型军事类书《武备志》,宋应星著技术全书《天工开物》(1637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1640年),吴有性著《瘟疫论》(1642年),方以智著《物理小识》(1643年),熊明遇著西学东渐笔记《格致草》,孙云球著光学仪器专著《镜史》(已佚)等;而明初官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徐光启病逝后,此前由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时,竺可桢于1933年发表《纪念明末先哲徐文定公》一文;又于1934年发表《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文中比较了徐光启和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倡导者弗兰西斯·培根这两位同时代的高官学者,认为徐光启在科学思想、科研实践、科研组织、品行声誉、政绩效果等方面均胜于培根。。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发展路线。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徐光启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称为中国天主教「圣教三柱石」之首。1933年,徐光启被圣座宣告为“天主之仆”,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38 【介绍】: 明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承宗自请督师,既至,汰逃将,遣疲兵,用马世龙等为将;又从袁崇焕请,筑宁远等城,令崇焕守之。在关四年,凡修复城堡数十,练兵十一万,开屯五千顷,遣将戍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拓地四百里。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词学图录
孙承宗(1563-1638) 字稚绳,号恺阳。保定高阳人。明末名将,中极殿大学士,为魏忠贤所谗,罢归。清军陷高阳,自经死。南明弘光时谥文正,清乾隆时谥忠定。作文属笔,如蛟龙屈蟠,江流竞注。为诗卓荦沉塞,元气郁盘。词粗犷豪迈,为烈士之壮歌。有《高阳集》,词在集中。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稚绳,高阳人,万历甲辰赐进士第二,授翰林编修,累官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寻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再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赠太傅。有南阳集。维基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直隶保定府安州高阳县西庄村人。明朝政治、军事人物,榜眼及第,官至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致仕后与清军战斗殉国。谥文忠,清朝改谥忠定。孙承宗少时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而后,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璧和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并逐渐接触官场。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读书;次年中甲午科顺天乡试第五名举人(经魁)。万历二十六年,因房守士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孙承宗前往大同教授其子弟。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喜欢跟老将及退役兵卒究问险要边情,史称“伏剑游塞下,历亭障,穷厄塞”,因而“晓畅边事”。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翰林十年。万历四十二年任詹事府右春坊左中允,万历四十七年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万历四十八年,矫旨遗诏废矿税、发内帑。任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期间与高攀龙、赵南星等东林党人相交甚善。不料明光宗继位仅一个月即驾崩,年仅16岁的皇长子来不急册为太子即仓促继位,即明熹宗,孙承宗继而做了熹宗的老师。这样,年近花甲的孙承宗,依借帝师的地位,逐渐地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经东林党人推荐后,熹宗以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至辽东勘查。据说与经略王在晋争执,熹宗将王在晋改任南京兵部尚书,以孙承宗为辽东经略,以为“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监阵,而以文官拨发;以武略备边,而日增置文官于幕;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此极弊也。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气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要使守关无阑入,而徐为恢复计。”期间大胆起用袁崇焕、孙元化、鹿善继、茅元仪等人,修复宁远等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顷,“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后金当时与察哈尔部交战,并未进攻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派太监刘应坤到山海关,以帑金十万两犒军,为孙承宗所鄙视,同年八月,发生柳河之役,马世龙因冒进兵败,魏忠贤以孙承宗不附己,借口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军用物资,参劾孙承宗。十五日,熹宗批准孙承宗回籍养病,后以高第代为经略。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第一次入长城,进大安口、遵化,明思宗复用孙承宗。袁崇焕被执下狱后,孙承宗力保祖大寿,复用孙承宗为督师,移镇山海关,修建入海长城之「老龙头」,且于建后由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题字「宁海城」于「老龙头」城楼上,辽左得以粗安。崇祯三年(1630年),祖大寿、马世龙等诸将克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明人史称“遵永大捷”。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清军攻大凌河,祖大寿坚守城池,命宋伟、吴襄救援,二将阵前不和,张春的援军也被击溃,祖大寿被逼杀何可纲而降清。明思宗因此罢孙承宗官。家居七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第四次入长城,犯保定,攻高阳。孙承宗年已75岁,率领全家子孙拒守,高阳城墙低矮,城破,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孙承宗被俘,望阙叩头,投缳而死。明思宗闻讯,追复其故官,给予祭葬。南明弘光帝时,予谥文忠。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予专谥忠定。
人物简介
维基
钱天胤(?—?),字延之,号定斋,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县学生。治《书经》。行二,年三十,九月十九日生。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浙江乡试第五十六名,会试第二百二十七名。
人物简介
维基
宋师程,号定门,直隶广平府永年县匠籍。进士出身。万历十四年丙戌科会试进士,未殿试,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任归德府推官,多所平反。擢户部主事,榷临清钞关,为平准法,参用银钞货,不以改折困商。转郎中,督仓德州,令解纳自为量兑,仓储以裕。出为嘉兴府知府,举卓异,三十八年(1610年)迁山西太原兵备副使、参政,卒于官,祀乡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常州府宜兴人,俗姓蒋,字觉初,号密云。崇祯中住持天童寺。有《天童语录》。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号密云。姓蒋。宜兴人。生即端严。总角时。念世无常。勤持佛号。偶见坛经。宗门向上一路。觉有入处。凡山行及穿城历市。咸事参究。一日负薪过山。触积薪而省。闻禹门传。演法龙池。往侍薙染。阅三年。每自勘心境对立。以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语。请益。往往被诃。抱愤成疾。因闭关。池过关前。话及有心无心之旨。师呈偈云。心心即自心。有无皆自心。有无皆自心。无心无自心。池未许可。又三年。命监院务。奋发精进。忽于铜官山顶。悟情与无情。焕然等现。遂往觐龙池于都门。池心折之。因以无住法。嘱师南游。自双径。两目。天台。为诸名宿。开发积疑。莫不惊叹。得未曾有。迨池归。叩师以扶持佛法。师呈赏罚都与三十棒之偈。池笑付拂。未几。池迁化。师感法乳恩深。心丧三年。茕茕在疚。触目注存。大明万历丁巳。远涉匡衡。还息于天台通玄寺。宗风大播。次年应金粟请。依荆榛。餐葵藿。龙象竞归之。不踰时。轮奂𨔛起。悉具丛林规制。食以万指。凡师。所过。缁素瞻礼者。喧填杂沓。每至遮道不得行。其山川阻隔。从数千里外。勤尺寸以请者。师为之发蒙导滞。一如亲承热棒。而声教四讫。崇祯庚午冬。自黄檗归金粟。四方归依者益众。昌治入室授法名通昌。司李黄元公。请住天童。昔天童山。巍冠五山。及到。因洪水漂没。丹崖翠璧之间。遗构萧萧。遂任缔造之役。积十年。台阁崇隆。堂室复叠。望之若云蒸霞郁。瓢笠济济。三倍金粟。师修列祖塔竟。即有退藏之志。一生开示。举从前千七百则公案。悉落麈尾。而斩葛藤。拨开云雾。其接引者。自王公长者。以至厮隶末流。五比丘。十弟子。以及一阐提辈。统以慈光摄受。如偶成偈云。十方世界恣横眠。那管东西南北天。惟我独尊全体现。人来问著只粗拳。其著述者。为法證辨。如钟声镜影。不堕语言文字之障。共创复者法幢所贲即为宝坊。而一杖一拂。飘然物外。绝不作一住相。崇祯辛巳。田太傅。承皇贵妃田氏命。躬赍紫衣入山。祈师演法。因请住留都大报恩寺。师以衰迈力却之。是年七月之七日。示疾。跏趺而逝。全身塔于天童南岗。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禅师。讳圆悟。字觉初。自号密云。宜兴人也。明嘉靖丙寅。生于蒋氏。师生八岁。知世相无常。年二十六。发宿慧。二十七负薪有省。三十弃家。又四岁为僧。四十桐棺悟道。又六岁。得受记莂。五十二开化龙池。于是。六建法幢。示寂之年。七十有七。然生不为家。四海归之。老不奉诏。朝廷慕之。及不忘慈。今古戴之。窣堵不虚尊。人天共享之。实为龙池之真乳。溯滹沱而拓曹溪。远绍鸡足之正裔也。师初弃家。赤手空肩。走事幻有传禅师。传嘉其志节。喜而度之。为大沙门。当机辄不爽旨。众皆惊异。师终不自肯。心苦神劳。且代众役。不知有己。偶过桐棺山顶。豁然大悟。情与无情。焕然等现。觅纤毫过患不可得。时传公已居燕都。师即趋省传公。公见乃大喜。喜师可倚以支我临济也。经二载辞还。南上天台探禹穴。因与周公汝登陶公望龄王公舜鼎。本色相见。脱略窠臼三公甚敬服。越之有道缁素。争识师焉。传公还龙池。师因归省。公问。你到诸方。会见甚么人。师顿脚拍膝。以对公。公笑曰。许多时一些气息也无。师曰。和尚疑则别参。公挝鼓集众。付师衣拂。复召入杨前。以扶持佛法。勉师力行。以报先宗师。即呈偈曰。若据某甲扶佛法。任他○○○○○。都来总与三十棒。莫道分明为赏罚。时年四十有六矣。三载传公迁化。又三载。众请继席龙池。自是意缘移徙。酬香之会。有六。计二十六年。掀翻露布。洞示真元。座下蹴踏。常足万馀指。师则当轩据座。威震狮猊。海内英灵。饮气自失。凡刹竿树对。成大宝坊。不许门下干倚王公。尝语学者。贞观响道欲瞻风彩。上表逊谢。往返三四。引颈就刃。神色俨然。吾敬道信大师。茅茨石室。累烦圣主。且请前行。吾从别道。澡身净发。结跏趺逝。吾敬汾阳无业。休心息念。断绝攀援。赐紫及号。力陈昔誓。收付有司。恬然受刑。吾敬芙蓉道揩。牢著草鞋。腰包住院。去就之间。轻同学子。不为蚖蛇恋彼窟穴。吾敬应庵华祖故。师生平。意有不可。撩衣即行。首住龙池五载。一日因事上堂曰。者里无人證明。且向别处寻讨。下座。便去。次住天台古通玄寺。茅堂草座。法政冰霜。晨暮参请。间不容发。虽三载而日新。海盐金粟。使符至再。师悯其迫切。曳杖赴之。居六载。无作无为。崇成大厦。床历几满千辈。名卿达士。一目相遇狞拳辣掌之下。掉臂而去者夥矣。有挟贵而问道者。师辄掌之。贵人曰。和尚独不欲获法乎。师曰。山僧法也无。护个甚么。又连掌之。断际故山曰。黄檗者。鼓寂钟沉。闽人来请。师不忍先迹零落。篮舆度岭。仅五阅月又拂衣。则明州黄司理端伯。以鄮峰育王寺。而待驾焉。黄公又考。太白名山。为历祖庭。废之已久。遂与有道绅士俱怆然。先以意容。恐师腊高。师慨然移锡。至天童古佛殿基曰。虚空作殿。日月为灯。且道。是甚么人境界。还会么。设或未会。且看新长老。撒开坐具。大展三拜。于是十一载。天龙失守之区。历祖藏身之处。无不斩新扶起。壮甲东南。翼集鳞宗。蔚为僧海。其得髓之子。一十二人。然点胸自许。招手横趋者。不可胜计。崇祯辛巳。天子命外戚田公弘遇。赍香赐紫。徵住金陵报恩寺。师固以老辞。退卧通玄峰顶。天下图其顶相。书其名号。而亲之。壬午七月七日辰。犹巡寮视务。午刻宴然示化。塔于天童南山。缁素奔送者万人。临圹恸而失声。声震山谷。清顺治庚子。住天童门人弘觉禅师道忞。编师六会语录。进颁大藏。 赞曰。斗柄东指。鼓腹讴歌。于不识不知之中。即释氏儒童。难赞辞焉独今之薄海内。外据大宝坊。横说竖说者。操鈯斧于山边水边者。皆师法会中人也历考少林至杨岐。其世十七。杨歧二十有三世以得师。其间法利之普。如师者几何人哉。今丛林公论。以曹溪高峰永明大慧等。类师始末。呜呼虽实录也无。乃琼枝析玉与。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圆悟,字觉初,亦号密云,姓蒋氏,宜兴人也。父曦,母潘氏,家世田作。悟生而渊穆,不逐尘戏,八岁便知佛号,稍长樵耕给养,归则独处,颇切世相无常之想。既冠,诵经怿然默记,尝负薪入市,释肩横陈,积柴面前侧立,竟日若不见人。壮岁置妻孥,从龙池山禹门寺幻有传祝发,数载勤劳,多所未彻。一日,过铜官山顶,秋爽天高,豁焉开朗,凝膺涣释。时传已入都北来,觐之。二祀而归,礼天台,探禹穴。海门周公汝登唱道东南,以宗传證圣学,与悟深相契结。祭酒陶公望龄、司空王公舜鼎,交参扣击,悟之道法遍于东海,自兹始也。传归龙池且老,以衣付悟。由是六坐道场,龙池、通玄、金粟、黄檗、育王、天童,临济之传称中兴焉。初之金粟也,梦旂亭下有大井,可饮千人,一丈者指曰:“是师住处。”盖金粟故千人井。悟居六年,食指盈万,果符斯兆。天童古刹,岁久荒芜,悟为完饰,高檐触云,连阁四周,金田香界随地涌出,又壤接海宇,轮舶交至,南诏北貊,重译炷香,近古以来所未有也。崇祯癸巳,天步方艰,物多疵疠,国戚田弘遇奉御香祈福普陀,随赍紫衣赐悟。又以南都大报恩寺属悟住持,以老病辞。逾年,寂于天台通玄,还塔天童南山下。清室龙兴,嗣法弟子道忞于顺治乙亥应召入京,奏悟道行,天语咨嗟,有生不同时之叹。又进曾鲸所绘遗像呈入御览,复命供奉。王国材临摹二帧,世祖雅善丹青,亲为著墨,赐藏天童,谕所编语录采入大藏,其眷慕如是。康熙四十四年,赐谥曰“慧定禅师”。
人物简介
维基
周之鼎(1566年—?),字定甫,号和台,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民籍。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广西乡试十五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丙戌科会试一百四十四名,登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进士。历官户部郎中,二十四年二月升广东按察司佥事。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延登(1566年—1641年),字济美,号华东,山东邹平人,万历壬辰进士。崇祯时,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山东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联捷壬辰科三甲八十二名进士,授官河南内黄县知县。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因嗣母刘恭人去世,丁忧去职。服阕,起补河南上蔡县知县。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任河南乡试同考官,万历三十五年七月考选,万历三十六年(1610年)八月,擢为兵科给事中,因嗣父张一元去世未上任,服阕,万历四十年(1612年)八月复除吏科给事中,巡视京营。万历四十二年再丁生父张一亨忧归。万历四十五年复除原官,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与编修林欲楫主考浙江乡试,十二月署掌吏科印信,料理察典。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充武举同考试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正月因党争枚卜之事而上疏辞官归乡。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以荐起官太仆寺少卿。二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四年升太仆寺卿,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同年其父继室焦太孺人去世,返乡服丧。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起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任内平定周三老之乱。崇祯五年(1632年)入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后以病回籍调理。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三月游泰山。十二年再次起复,掌管南京都察院,崇祯十四年五月卒,赠太子太保。弘光时追谥忠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6—1635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孟谔。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知光山、唐山、秀水三县,征授御史。甫拜命,即论救给事中汪若霖,诋大学士朱赓甚力。又劾中官潘相谋督湖口税事,谓其虐民。泰昌时官吏部左侍郎,忤魏忠贤,与杨涟等同削职归。崇祯初起官,与首辅周延儒同乡,而无所附丽;与温体仁亦不合,遂以所援引不当帝意,削籍归,卒。有《定轩存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孟谔,宜兴人。万历乙未进士,知光山秀水二县擢御史历兵部侍郎坐削籍起南都察院右都御史召总内台加太子少保谥恭定有定轩槁维基
陈于廷(1566年—1635年),字孟谔,号中湛、定轩,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二十二年(1600年)甲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601年)联捷乙未科三甲六十七名进士,历任光山县、唐山县、秀水县知县、霸州知州,徵授御史,刚上任,便上疏批判大学士朱赓。刑部尚书王纪被斥,陈于廷又上疏申救。历官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卿、吏部左侍郎,忤魏忠贤,斥为民。崇祯初年,起为南京右都御史,召为北京左都御史,以拟罪援引,不合皇帝意思,削籍归里,家居二年,崇祯八年(1635年)卒,年七十,谥端毅。《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詹在泮,字献功,一字定斋,号定参,浙江衢州府常山县人,万历癸未进士。浙江乡试第三十六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晋郎中,历官河南副使,寻调颍州兵备。二十六年升湖广右参政,二十七年改河南右参政。三十一年复除江西右参政。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升广东按察使。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宇曜(1573年—1611年),字叔定,号如健,陕西省西安府泾阳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陕西乡试解元。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第二甲第一十三名进士。授兵部观政,次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陕西三原人,字湛一。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官宣府巡抚。崇祯七年,坐万全左卫失守,夺官谪戍,久之释还。李自成克关中,被执死,年逾七十。维基
焦源清(1573年—1643年),字定夫,号湛一,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军籍,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二十二年陕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进士。兵部观政,授户部江西司主事,三十九年管理德州仓,四十一年升员外郎,四十二年升郎中,四十三年升广平府知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次年改山西岢岚道兵备副使,不久致仕。天启五年(1625年)起授山东副使,分守济南道。天启六年(1626年)改四川右参政,崇祯元年(1628年)升山东按察使,后三年改山东右布政使。崇祯四年(1631年)任山西左布政使,后改任右佥都御史,兼顺天巡抚、宣府巡抚。七年秋坐万全左卫失守夺官,谪戍,后释还。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攻陷关中,焦源清与焦源溥同被扣押勒索,绝食七日,不屈殉国。
人物简介
维基
章谟(1573年—?),字道卿,号定泓,浙江湖州府德兴县匠籍。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礼部观政,三十六年二月授湖广钟祥知县,本年调清江县,四十一年升河间府同知,四十二年升南工部员外,四十三年升郎中,四十四年丁忧,四十七年补郎中。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大武,字定甫,别号毅斋,直隶保定府雄县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进士,为陕西富平、山东临朐两县令,晋户部主事,出守南阳府,改姑苏丞及督理漕务。擢南京户部员外郎,以病归。以子勋贵,封苏松督粮道右参议。
人物简介
维基
萧定(1576年—1636年),字彦得,号止玄,广东省潮州府澄海县人,民籍,治《诗经》。丙子正月二十二日生,行一。由选贡生中式甲午乡试三十三名举人,年三十四岁中式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会试二百八十九名,第三甲第八十五名进士。都察院观政,乞求终养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