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鉴定
定风波
定叠
限定
删定官
认定
咬定
定限
定势
定谋
定盟
定金
豫定
定立
习定
《國語辭典》:鉴定(鑑定)  拼音:jiàn dìng
判定事物的是非真伪。如:「这幅书法需要请人鉴定真假!」
《國語辭典》:鉴定(鑒定)  拼音:jiàn dìng
对人或事物的辨别评定。
《漢語大詞典》:定风波(定風波)
(1). 唐 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以 五代 欧阳炯 所作为正格。双调六十二字,平韵仄韵互用。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2).曲牌名。用于诸宫调及南曲。
《國語辭典》:定叠(定疊)  拼音:dìng dié
安定、太平。宋。苏轼〈与子由书〉:「候到定叠一两月,方遣万去注官。」《朱子语类。卷一三五。历代二》:「伯谟云:『从那时直到唐太宗,天下大势方定叠。』」
分類:定当安定
《國語辭典》:限定  拼音:xiàn dìng
规定时间、空间或动作的范围。如:「老师限定学生只能在操场上打球。」
《漢語大詞典》:删定官
古代官名。负责修改审定律令。旧唐书·刑法志:“ 则天 ( 武则天 )又敕内史 裴居道 ……与删定官 袁智弘 等十餘人,删改格式,加计帐及勾帐式,通旧式成二十卷。”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骆将仕家》:“ 淳熙 癸卯, 张晋英 涛 自西外宗教授入为敕令删定官,絜家到都城。”参见“ 删定郎 ”。
《漢語大詞典》:删定郎
我国 晋 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书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 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晋 宋 以来多置之。”
《國語辭典》:认定(認定)  拼音:rèn dìng
1.确定的认为。《文明小史》第四○回:「堂倌见他们杂七杂八,穿的衣服不中不西,就认定是学堂里出来的书呆子。」
2.法律上指未證明事实的真相,推定为或然者,称为「认定」。
《國語辭典》:咬定  拼音:yǎo dìng
话说得很肯定、确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李氏与大郊面质,句句是杨化口谈,咬定大郊谋死真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姓刘的取去了一万九千两,一万九除了三千,还有一万六,他咬定了要店里众人分著赔呢。」
《國語辭典》:定限  拼音:dìng xiàn
1.一定的程度。《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馀而限已竭。」
2.约定的日期、期限。如:「月底为这份报告的定限,逾限就不收件了。」
《國語辭典》:定势(定勢)  拼音:dìng shì
确定的形势。《三国演义》第四○回:「夫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
分類:确定态势
《漢語大詞典》:定谋(定謀)
(1).决定谋略。《淮南子·人间训》:“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宋史·岳飞传:“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
(2).指既定的谋略。 清 薛福成 《援越南议》上:“庙堂之上,坚持定谋,始终不摇。”
《国语辞典》:定盟  拼音:dìng méng
1.两方缔结盟约。如:「自从两大强国定盟之后,世界和平已有了保障。」
2.男女缔结婚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崔公即求聘兴娘为子妇。防禦欣然相许。崔公以金凤钗一只为聘礼。定盟之后,崔公合家多到达方为官去了。」
《漢語大詞典》:定金
定钱,订金。预订货物或实行租借等时,先付一部分钱款,称为“定金”。
《漢語大詞典》:豫定
(1).事先决定。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兵不豫定,无以待敌。”《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清史稿·礼志二:“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 梁启超 《民约论》:“故凡涉於将来之事,皆不得豫定。”
(2).预先订购。 鲁迅 《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
《漢語大詞典》:定立
(1).决断。韩非子·亡徵:“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2).订立。《元典章·户部八·课程》:“除正额外,一切侵欺縻费额,多收少纳隐没钱,参议明白,从新定立。”
分類:决断订立
《漢語大詞典》:习定(習定)
谓养静以止息妄念。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京城禪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禪习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 宋 陈显微 《文始真经言外经旨·五鉴》:“昔有人居山习定,而山精现怪异之形,变化百种,魔挠其人,其人瞑目不视,曰:汝之伎俩有尽,我之不闻不见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