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4,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要缺
国职
闲简
铜符吏
铜鱼符
枋司
缺分
破纱帽
印把子
铁纱帽
一阶半级
一官半职
繁缺
功名
大臣
《漢語大詞典》:要缺
指重要的官职。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清 朝设立西北、西南那两路镇守边疆的,这几个要缺,每年到了换班的时候,凡如御前 乾清门 的那班 东三省 朋友,那个不羡慕这缺,是个发财的利途。”
分類:官职
《漢語大詞典》:国职(國職)
(1).指诸侯国的政务。国语·鲁语下:“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
(2).指诸侯国设置的官职。梁书·文学传下·刘峻:“时 竟陵王 子良 博招学士, 峻 因人求为 子良 国职,吏部尚书 徐孝嗣 抑而不许,用为 南海王 侍郎,不就。”
《漢語大詞典》:闲简(閒簡)
亦作“闲简”。
(1).清闲。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丁:“省中司门、都官、屯田、虞部、主客,皆閒简无事。时谚曰:‘司门水部,入省不数。’”
(2).指清闲的官职。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臣闻自昔明王之孝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 梁 、 定 、 河内 、 建昌 诸王等……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
分類:清闲官职
《漢語大詞典》:铜符吏(銅符吏)
指郡县长官或相应的官职。 前蜀 韦庄 《九江逢卢员外》诗:“ 陶潜 岂是铜符吏, 田凤 终为锦帐郎。”亦作“ 铜章吏 ”。 宋 郭应祥 《点绛唇·祗林寺劝农》:“小队郊坰,耄倪争看铜章吏。”参见“ 铜鱼符 ”。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枋司
指握有重权的官职。 宋 吕公著 《定州谢上表》:“久预枋司,积有妨贤之畏;洊祈麾寄,更图陈力之方。”
《漢語大詞典》:缺分
指官职或差使。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四:“五年无过,以边俸陞用,庶缺分虽苦,有陞转以答其贤劳,自奋勉而勤於抚驭。”《老残游记》第七回:“缺分太苦,前任养小队五十名,盗案仍是叠出,加以亏空官款,因此罣误去官。”《官场现形记》第四回:“缺分有高低,要看货讨价。”
分類:官职差使
《國語辭典》:破纱帽(破紗帽)  拼音:pò shā mào
穷官。《金瓶梅》第四三回:「只是个破纱帽债壳子穷官罢了,能禁的几个人命耳?」
分類:卑微官职
《國語辭典》:印把子  拼音:yìn bà zi
官府的印章。亦作为官职或政权的代称。《官场现形记》第四○回:「耐庵,你虽然候补了多年,如今却是第一回拿印把子。」
《漢語大詞典》:铁纱帽(鐵紗帽)
比喻稳固的官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土司妻:“ 广西 、 云 、 贵 多有土司,虽有降罚处分,例不革职,其废弛不法者,奏革后择其子袭之,故俗谓土司曰‘铁纱帽’。”
分類:稳固官职
《國語辭典》:一阶半级(一階半級)  拼音:yī jiē bàn jí
泛指低微的官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是为足,全忘脩学。」也作「一官半职」、「一阶半职」。
分類:低微官职
《國語辭典》:一官半职(一官半職)  拼音:yī guān bàn zhí
泛指低微的官职。《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今黄榜招贤,我欲赴选,求得一官半职。」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都只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也作「一阶半级」、「一阶半职」。
分類:普通官职
《國語辭典》:繁缺  拼音:fán quē
事务繁重的官职。如:「他曾向长官表示,有信心胜任这个繁缺,事后證明果然是有真才实学。」
《國語辭典》:功名  拼音: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晋。陆机乐府诗〉一七首之一一:「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2.科举时代称科第和官职。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既然如此,怎不教梁官人上朝进取功名去来。」《文明小史》第六回:「他的举人,好在离著革掉已经不远了。我比不得你们前任柳大人,磁著这种反叛,还想保全他的功名。」
《國語辭典》:大臣  拼音:dà chén
1.担负国家重任的官吏。《礼记。中庸》:「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2.职官名。清代高级官员的官号。如:「总管大臣」、「掌卫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