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典诰(典誥)
(1).《尚书》中《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亦泛指经书典籍。《汉书·王莽传中》:“各策命以其职,如典誥之文。”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 孟坚 辞惟温雅,理多愜当。其尤美者,有典誥之风,翩翩奕奕,良可咏也。”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迨已极其暴厉恣睢之能事,犹恐力有弗逮,则又文之以古昔之典誥,夸之以神武之声威。”
(2).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三国志·吴志·王蕃华覈等传论》:“ 华覈 文赋之才,有过於 曜 ,而典誥不及也。” 南朝 梁 沈约 《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誥之书也。”
(3).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近者,代言之臣未尝副吾意;若使居典誥之任,亦国华也。”
(2).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三国志·吴志·王蕃华覈等传论》:“ 华覈 文赋之才,有过於 曜 ,而典誥不及也。” 南朝 梁 沈约 《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誥之书也。”
(3).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近者,代言之臣未尝副吾意;若使居典誥之任,亦国华也。”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条冰(條冰)
比喻清贵的官职。 宋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再和》:“多幸,条冰解去,新衔全省。”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张侍郎简牍》:“亟薰香奉观,视其题,‘条冰之光,脩史学士其人’;伸其幅,‘联璧之辉,先觉天民其元’。某何人,何以得斯,何以称哉!”
《漢語大詞典》:散外
指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愿诸公携 镇 之书言于上前,速定大计;如其不然,即赐 镇 归田,或解 镇 之职而置之散外,皆诸公之赐。”
《漢語大詞典》:圭爵
借指高贵的官职。《文选·鲍照〈放歌行〉》:“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李周翰 注:“士有一言合理,片善应时,则必分珪与之,使辞去草莱。珪,公侯所执者;爵则五等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