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1,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文奏
告发
印契
皇堂
符牒
博籴
散从
差配
公验
官务
官茶
官休
二堂
八成
赤历
《漢語大詞典》:文奏
官府文书。《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文奏方盈前,怀人去心赏。” 张铣 注:“文奏,谓官簿书。”亦指奏疏。 三国 魏 曹植 《圣皇篇》:“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隋书·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倾心翘足,誓告於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寻。”
《國語辭典》:告发(告發)  拼音:gào fā
检举揭发。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若是被告发、被擒拿,怕不要偿命。」
《漢語大詞典》:印契
官府盖印认可的田宅契据。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即或其中有庄头盗典出去的,我们既有印契在手里,无论他典到甚么人家,可以取得回来的。”
《漢語大詞典》:皇堂
(1).旧时官府治事之所。通称大堂。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及晓,伺门未开, 郭 已严饰归骑,而 狄 常供肴醴一无所施,坐於皇堂,大恣呵责。”
(2).皇帝的墓室。宋史·仁宗纪一:“﹝ 乾兴 元年﹞六月己酉,命参知政事 王曾 按视山陵皇堂。”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 宋太祖 ﹞望西北鸣弦发矢,指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皇堂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武林:“﹝ 朱熹 ﹞上书建议,乞以 武林山 为 孝宗 皇堂。”
(3).指官位。《捻军歌谣·金银不动心》:“ 胜保老儿 真刁滑,拿着皇堂把俺耍。”
《漢語大詞典》:符牒
(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宋 叶适 《宋邹卿墓志铭》:“翁一生姓名不悬符牒,足趾不履官府。”
(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 剑州 民 李孝忠 集众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 清 顾炎武 《五台山记》:“ 縉 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 臺山 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説以求货利,於是此山名闻外夷。”
《漢語大詞典》:博籴(博糴)
宋 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糴考
《漢語大詞典》:散从(散從)
(1).闲散相随。南史·谢裕传:“ 景仁 博闻强识,善敍前言往行, 玄 每与言不倦。 玄 出行, 殷仲文 、 卞范之 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 景仁 陪輦。”
(2). 隋 代小官名。阶从九品,主出使。参阅隋书·百官志下
(3). 宋 代官府差役名。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 李应机 者,尝知 咸平县 。帝尹 开封 时,遣散从以帖下县,有所追捕。”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衙前散从》:“ 宋 代役夫之名,有衙前、散从。衙前,今之内班门子也;散从,今之外班皂隶也。”
《漢語大詞典》:差配
古代官府向百姓摊派劳役、赋税。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州县和僱车牛,百姓必无情愿,事须差配,然付脚钱。”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三月﹞丙申,詔 鄴都 、 幽 、 镇 、 沧 、 邢 、 易 、 定 等州管内百姓,除正税外,放免诸色差配。”金史·食货志三:“自立监铸钱以来,有铜鑛之地虽曰官运,其顾直不足则令民共偿。乞与本州司县均为差配。”
《漢語大詞典》:公验(公驗)
官府开具的证件。隋书·高祖纪下:“庚寅,勑舍客无公验者,坐及刺史、县令。”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见在桑产如无近亲承佃,委本道观察使於官健中取无庄田有人丁者,据多少给付,便与公验,任充永业。”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 宣宗 时,中书门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则择人补之,仍申祠部给牒。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乃知本朝僧尼出游给公验,自 唐 已然矣。”《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并依在先旧行关防体例填付舶商。大船请公验,柴水小船请公凭。”
《國語辭典》:官务(官務)  拼音:guān wù
公家事务。如:「官务繁忙」。
《漢語大詞典》:官茶
由官府专卖的茶。 宋 欧阳修 《论茶法奏状》:“往时官茶容民入杂,故茶多而贱,徧行天下。今民自买卖,须要真茶,真茶不多,其价遂贵。”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何时来煑饼,蟹眼试官茶。” 宋 陆游 《建安雪》诗:“ 建溪 官茶天下絶,香味欲全须小雪。”
分類:官府专卖
《國語辭典》:官休  拼音:guān xiū
无法私下和解而交由官府裁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云:『你要官休也私休?』」
《漢語大詞典》:二堂
(1).指 宋 蒋堂 、 程堂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纪事一:“ 蒋 公 堂 帅 蜀 ,以 禪 不能保有土宇,因去之。 大慈寺 有 蜀后主 王衍 铜像, 程 公 堂 权帅,毁以铸鐘。 蜀 语曰:‘任是两王,难当二 堂 。’”
(2).旧时指官府中大堂后面办公之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当时坐了二堂,先问和尚提到了没有。”
(3).犹内房。蒲州梆子《归宗图》第二场:“夫人二堂把衣更,思前想后痛在胸。”
《國語辭典》:八成  拼音:bā chéng
1.古时治理政事的八种成规。《周礼。天官冢宰。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三曰听闾里以版图;四曰听称责以傅别;五曰听禄位以礼命;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卖买以质剂;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2.成,量词,表示十分之一。「八成」为百分之八十或十分之八。如:「经过大会统计,这次的投票率高达八成左右。」
3.多半、大概。常用于可能性的猜测。如:「他八成上图书馆去了。」
《漢語大詞典》:赤历(赤曆)
亦作“ 赤历 ”。 宋 至 清 初,上级财政机关稽核各州县官府钱粮的册籍。 宋 庄简 《论王子献等札子》:“ 襄城 一邑,科率至十七万,谓之助国钱,更不抄上赤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其后 元鼎 奏:‘驱磨本州财赋,惟凭赤歷,难以稽考。’”《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 侯小槐 又説:‘小人只有四十亩地,赤歷可查。’”清史稿·食货志二:“﹝ 顺治 十一年﹞有赤历,令百姓自登纳数,上之布政司,岁终磨对。”清史稿·食货志二:“﹝ 康熙 ﹞十八年,令州县每岁将日收钱粮流水簿解使磨对,罢赤历。”
见“ 赤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