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4,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儒官
簪笏
官所
教官
资格
主司
台臣
司官
黄绶
监军
司牧
圭组
好官
官常
盐官
《漢語大詞典》:儒官
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汉书·翼奉传:“ 奉 以中郎为博士、諫大夫,年老以寿终。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宋书·武帝纪下》:“便宜博延胄子,陶奬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於是总太学儒官三十有六人,列燕于祭酒之堂。” 清 周亮工 《梁溪成二鸿旧以孝廉训皖未能遽归也》诗:“儒官容易罢,秃笔不教閒。”
《國語辭典》:簪笏  拼音:zān hù
冠簪与手版,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为官贵显。唐。王勃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升嫜衣巾。」
《漢語大詞典》:官所
旧时官员办公的处所。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公曹》诗:“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國語辭典》:教官  拼音:jiào guān
1.古代掌管教化人民的官员。《周礼。地官。司徒》:「乃立教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
2.元、明、清时,府、州、县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掌教诲晓谕之职者,通称为「教官」。
3.现今军队、军事学校与一般训练机构之教员,或学校中教授军事训练课程者,均通称为「教官」。
《國語辭典》:资格(資格)  拼音:zī gé
1.从事某种活动或工作,所应具备的条件、身分等。《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先生这一番汗马的功荣,限于资格,料是不能载入史册的了。」《文明小史》第二二回:「那抚院是胆小的人,诚恐风声大了,弄成一个无私有弊,便密查资格。」
2.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视其时间长短所形成的经历与身分。《新唐书。卷四五。选举志下》:「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铨授。」《儒林外史》第七回:「现今考选科道在即,你我的资格,都是有指望的。」《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但是他们都在京里当差,想熬资格升官放缺,谁肯来做这个事情?」
《漢語大詞典》:主司
(1).主管。山海经·西山经:“ 长留 之山,其神白帝 少昊 居之……是神也,主司反景。” 郭璞 注:“日西入,则景反东照,主司察之。”《西游记》第四一回:“ 行者 道:‘你是四海龙王,主司雨泽,不来问你,却去问谁?’”
(2).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魏书·释老志:“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侵蠹贫下,莫知纪极。”《唐律疏议·卫禁·宫内外行夜》:“诸宫内外行夜,若有犯法,行夜主司不觉,减守衞者罪二等。” 宋 欧阳修 《论葬荆王札子》:“皆为主司措置之失,致人因缘以为姦尔。”
(3).科举的主试官。 唐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诗:“天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新唐书·选举志上:“举人既及第,缀行通名,诣主司第谢。”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康熙 丁卯科, 江 南主司乃 北平 米汉雯 也。”
《漢語大詞典》:台臣(臺臣)
指宰辅重臣。 唐 玄宗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袞职,论道命台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於内,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於外。”
(1).古时御史台的官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今臺臣争之不胜,则诸阉所畏者谁歟!”元史·张起岩传:“臺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擢佥都御史北巡》诗:“共道臺臣出中祕,不比御史尚书郎。”
(2).泛指台阁大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在大部臺臣,岂非为军国筹至当计深远哉!”
《漢語大詞典》:司官
(1).主管官员。后汉书·陈寔传:“邻县人户归附者, 寔 輒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李贤 注:“司官谓主司之官也。”
(2). 清 代各部属官的通称。指部内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红楼梦第一○五回:“话説 贾政 正在那里设宴请酒,忽见 赖大 急忙走上 荣禧堂 来,回 贾政 道:‘有锦衣府堂官 赵老爷 带领好几位司官,説来拜望。’”镜花缘第六五回:“ 卞滨 同 孟謨 带领司官,捧了各卷,进朝面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以五品司官而赐第赐帑,以本部郎中一年而即擢堂官,皆自来未有之旷典。”
(3).属官对其长官的自称。《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大人有侍郎兼衔,司官乃是新用的一个部曹,正与大人有堂属之分,这个称呼,乃是天经地义,一定而不可移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 雪舫 便一力担承在身上,説道:‘大人放心,司官总有法子説得他服服帖帖的来求亲。’”
《漢語大詞典》:黄绶(黄綬)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國語辭典》:监军(監軍)  拼音:jiān jūn
1.监督军队。《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高力士传》:「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
2.职官名。监督军务的官吏。《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绍遂以岱为监军,代配守邺。」
《國語辭典》:司牧  拼音:sī mù
1.掌管治理。《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尚传》:「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群生,统理民物也,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
2.国君或地方长官。南朝齐。高帝〈即位告天文〉:「肇自生民,树以司牧。」南朝梁。江淹柳仆射为南兖州诏〉:「司牧之任,宜详其授。」
《漢語大詞典》:圭组(珪組)
(1).玉圭与印绶。引申指爵位、官职。晋书·张轨传论:“綰累叶之珪组,赋絶域之琛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既袭珪组,对扬王命。” 刘良 注:“珪,诸侯所执也;组,綬,所以繫印者也。” 唐 李缜 《奉和郎游仙岩四瀑布》:“符守分珪组,放情在丘峦。” 清 翁荃 《田家诗拟陶》:“珪组岂不荣,日与倾危俱。”
(2).借指文武官员。《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一·圣武成功诗》:“珪组充溢,髦倪抃舞。”
《國語辭典》:好官  拼音:hǎo guān
1.职位、俸禄较好的官职。《宋史。卷二五八。曹彬传》:「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2.廉明公正的官吏。《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从龙世家,在南河的时候,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叫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真是金山也似的人。」
《國語辭典》:官常  拼音:guān cháng
官吏的职分、职责。《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亦方将刊禁台之秘藏,发天府之官常,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
《漢語大詞典》:盐官(鹽官)
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 汉 代。汉书·王尊传:“太守察 尊 廉,补 辽西 盐官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 汉武帝 从豪强手中收回煮盐业,全国设立盐官。盐官多设在滨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