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正印
(1).犹正宗。 宋 王迈 《代通舶使启》:“追 河閒 于千载,后得礼乐之盛,心梦 太白 于三生前,传文章之正印。”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郑克塽 降日。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 延平王 印一颗,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副印一颗,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参阅《明史·舆服志四》。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郑克塽 降日。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 延平王 印一颗,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副印一颗,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参阅《明史·舆服志四》。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漢語大詞典》:青绶(青綬)
(1).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亦借指官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后汉书·舆服志下》:“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 刘昭 注:“﹝青綬,﹞一号青緺綬。”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身在絳纱传六艺,腰悬青綬亚三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 清 方文 《送杜于皇北上廷试》诗:“旧交强半拖青綬,政府谁当坏白麻。”
(2).借指高级官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兵见 坚 士众甚整,不敢攻城”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陈郡 太守 胡軫 ……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綬,乃整齐耳。’”
(3).喻植物藤蔓。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七古》:“石兮石兮何痀僂,女萝纷披带青綬。”
(2).借指高级官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兵见 坚 士众甚整,不敢攻城”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陈郡 太守 胡軫 ……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綬,乃整齐耳。’”
(3).喻植物藤蔓。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七古》:“石兮石兮何痀僂,女萝纷披带青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