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24,分23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出浴杨妃
拔薤豪宗屏
一枝春雨
伯宗直
宗悫浪(又作:宗悫风)
朝宗
尺箠平虏
傅舟
次宗
大秤量
岱宗行
人如玉
学林宗(又作:巾垫林宗 ...)
傅说羹
动金瓯
典故
出浴杨妃
 
太真浴罢
 
杨妃出兰汤
 
浴出娇无力
 
温泉浴倦
 
温泉浴罢
 
真妃浴
 
华清浴起
 
华清汤暖
 
兰汤浴困
 
阿环浴罢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长恨传〉~3998~
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万数,无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焜耀景从,浴日馀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淡荡其间。上心油然,恍若有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诏」原作「谒」,据明抄本改)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澡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珰。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禦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典故 
任棠水
  
拔薤威名
 
拔薤击强
 
拔薤豪宗屏
 
父老持杯水
 
薤水

相关人物
任棠
 
庞参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庞参〉~686~
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也。初仕郡,未知名,河南尹庞奋见而奇之,举为孝廉,拜左校令。坐法输作若卢。……拜参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参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民。

简释

任棠水:称颂官吏清正廉明,为民作主。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例句

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吴融 和峡州冯使君题

明朝蓬户侧,会自谒任棠。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典故
一枝春雨
 
一笑无颜色
 
三千粉黛
 
分钗半夜
 
动地鼙鼓
 
合金钿
 
回头一笑千娇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太液芙蓉未央柳
 
带雨梨花
 
恩泽初承
 
凭肩私语
 
春雨带梨花
 
梧桐疏雨
 
梧桐秋雨
 
梧桐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春带雨
 
梨花枝上雨
  
歌长恨
 
洪都方士
 
海上仙山缥缈
  
玉容寂寞
 
百媚生
 
盟钗一股
 
睡髻偏
 
笳鼓动,渔阳弄
 
粉泪梨花
 
绵绵此恨无尽期
 
股钗还一半
 
花带雨
 
回廊私语
 
金钗信
  
钿盒偷传
 
云栈萦纡
 
惊破霓裳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典故
伯宗直
 
相关人物
伯宗


《春秋左传·成公十五年》
晋三郤害伯宗,谮而杀之……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例句

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盗憎犹念物,花尽不知春。 薛能 春日寓怀

典故 
宗悫浪
 
宗悫风
 
无长风
  
破浪雄心
 
破浪风
 
破长风浪
 
万里风
  
长风万里
 
驾长风

相关人物
宗悫


《宋书》卷七十六《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
《南史》卷三十七〈宗悫列传〉~97~
宗悫字元干,南阳阳涅人也。叔父少文高尚不仕,悫年少,问其所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简释

乘风破浪:喻指志向高远,勇往直前。宋李洪《偶作》:“乘风破浪非吾事,暂借僧窗永日眠。”


例句

乘风破浪非吾事,暂借僧窗永日眠。 李洪 偶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行路难三首之一

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 李群玉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

典故

《周礼·春官·大宗伯》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尚书·夏书·禹贡》
「江汉朝宗于海。」旧题汉·孔安国传:「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

例句

愿赴朝宗日,萦回入御沟。 吴丹 赋得玉水记方流

国器旧知收片玉,朝宗转觉集登瀛。 崔轩 和主司王起

江流去朝宗,昼夜兹不舍。 张九龄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张九龄 饯王司马入计同用州字

引派昆山峻,朝宗海路长。 张良器 河出荣光

朝宗延驾海,师役罢梁溠。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叙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熊孺登 蜀江水

朝宗本心切,愿向急流倾。 王贞白 御沟水

捧日思驰仙掌外,朝宗势动海门中。 章碣 浙西送梅晦侍御入关

茶煮朝宗水,船停调角州。 薛能 送人自苏州之长沙县官

典故
尺箠平虏

相关人物
封常清
 
李隆基(唐玄宗)


《旧唐书》卷一百四〈封常清列传〉~3209~
十四载,入朝,十一月,谒玄宗于华清宫。时禄山已叛,玄宗言凶胡负恩之状,何方诛讨?常清奏曰:「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方忧,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俾募兵东讨。其日,常清乘驿赴东京召募,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陷陈留,入罂子谷,凶威转炽,先锋至葵园。常清使骁骑与柘羯逆战,杀贼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噪于四城门入,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从提象门入,倒树以碍之。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高仙芝,具以贼势告之,恐贼难与争锋,仙芝遂退守潼关。
典故
傅舟
 
傅说舟
 
川上楫
 
巨川才
 
巨川舟
  
济巨川
 
相关人物
傅说
 
殷高宗


《尚书·商书·说命上》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简释

济巨川:喻指宰相。唐沈#期《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崔昔挥宸翰,苏尝济巨川。”


例句

适会傅岩人,虚舟济川时。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宇宙既焜耀,崇德济巨川。 储光羲 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孟浩然 洞庭寄阎九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

蒙叟悲藏壑,殷宗惜济川。 岑参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将兴泛舟役,必仗济川才。 张说 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李世民 元旦

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 李世民 春日登陕州城楼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李世民 饯王晙巡边

何当同傅说,特展巨川材。 李峤

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方崇大厦栋,忽逝巨川舟。 李义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杜牧 赠别宣州崔群相公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崔昔挥宸翰,苏尝济巨川。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独孤及 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 王维 哭祖六自虚

孙弘阁闹无閒客,傅说舟忙不借人。何似抡才济川外,别开池馆交亲。 白居易 宿裴相公兴化池亭

舟楫济巨川,山河资秀气。 皇甫沏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大川既济惭为楫,报德空思奉细涓。 卢怀慎 奉和圣制龙池篇

傅舟来是用,轩驭往应迷。 苏颋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谓川得齐字

壑舟今已去,宁有济川期。 赵彦昭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将徵任土贡,更发济川舟。 钱起 奉送刘相公江淮催转运

帝念夔能政,时须说济川。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济物便同川上楫,慰心还似邑中黔。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 韩偓 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徵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已巳年)

外人相待浅,独说济川舟。 韩偓 息虚

愿当舟楫便,一附济川人。 黄滔 省试奉诏涨曲江池(以春字为韵。时乾符二年)

典故
次宗
 
相关人物
雷次宗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雷次宗传》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交世务。本州辟从事,员外散骑侍郎徵,并不就。与子侄书以言所守,曰: 「……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见关,子平之言,可以为法。 」……后又徵诣京邑,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使为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次宗不入公门,乃使自华林东门入延贤堂就业。

例句

我与雷居士,平生事远公。 李端 同司空文明过坚上人故院

为报故人雷处士,尘心终日自劳生。 耿湋 宿万固寺因寄严补阙

仍悲次宗辈,尘事日为劳。 耿湋 题藏公院

薄宦深知误此心,回心愿学雷居士。 韩翃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典故
大秤量

相关人物
唐中宗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列传上·上官昭容〉~275~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氏而排抑皇家。节悯太子深恶之,及举兵,至肃章门,扣閤索婉儿。婉儿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与后遂激怒,并将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初,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典故
岱宗行


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
「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又书《山水总论》引《援神契》:「泰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知人生命。」

例句

空留封禅草,已作岱宗行。 顾况 伤大理谢少卿

典故
人如玉
 
南州高士
 
奠生刍
 
徒步陈鸡絮
 
束刍吊
  
生刍一束
 
生刍人
 
空谷人如玉

相关人物
徐稚
 
郭太
 
郭林宗


《毛诗正义》卷十一之一〈小雅·鸿雁之什·白驹〉~379~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汉·郑玄笺:「此戒之也。女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人,其德如玉然。」唐·孔颖达疏:「当得其人如玉者而就之,不可以贪饩而弃贤也。」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747~
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例句

旧交封宿草,衰鬓重生刍。 李绅 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

停觞一摇笔,聊寄生刍吟。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典故
垫一角巾
 
垫吾巾
 
垫角巾
 
垫金
 
学林宗
 
巾一角
 
巾垫林宗
 
巾残垫角
 
巾角垫
 
巾角折
 
巾角争垫
   
折鸟巾
  
林宗野外巾
 
林巾
 
乌纱折角
 
细雨垫巾
 
纶巾折
 
葛巾乖角
 
角巾折
 
角巾沾雨
 
护得纶巾角
 
雨中折角

相关人物
郭太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郭太〉~2225~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閒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例句

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李益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 李贺 南园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 卢照邻 咏史四首之二

惭君角巾折,犹肯问衡闱。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

典故
傅说羹
  
和羹梅
  
商岩调羹
 
商鼎
 
梅子荐盐
     
相关人物
傅说
 
殷高宗


《尚书》卷十〈商书·说命下〉~4~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檗;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脩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旧题汉·孔安国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简释

和羹:借指梅花。徐贵《梅花》:“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著作酒,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又喻指宰相。唐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受赈新梁苑,和羹旧傅严。”


例句

龙衮期重补,梅羹伫再和。 令狐楚 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

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元稹 赠毛仙翁

佐商依傅说,仕汉笑冯唐。 公乘亿 赋得郎官上应列宿

受脤新梁苑,和羹旧傅岩。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刘长卿 秋日夏口涉汉献李相公

运筹初减灶,调鼎未和羹。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命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司空曙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孟浩然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

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孟浩然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宋之问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 岑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 岑参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 席豫 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

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 徐夤 梅花

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方干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 李世民 执契静三边

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他时讵有盐梅味,今日犹疑腹背毛。 李咸用 赠友弟

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几日调金鼎,诸君欲望尘。 李端 喜皇甫郎中拜谕德兼集贤学士

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李义 奉和希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李隆基 端午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李隆基 钱王晙巡边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杜甫 昔游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

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餗。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

盐梅和鼎食,家声众所归。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遇枢揆

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 沈佺期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温庭皓

谢安何日起,台鼎伫君调。 理莹 送戴三徵君还谷口旧居

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皇甫冉 彭祖井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卢纶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

晚实和商鼎,浓香拂寿杯。 羊士谔 东渡早梅一树岁华如雪酣赏成咏

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苏颋 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

更知西向乐,宸藻协盐梅。 苏颋 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

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裴度 中书即事

九郡竟歌兼煮海,四方皆得共和羹。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燮理久徵殷傅说,谭真欲过李玄通。 贯休 送刘相公朝觐二首之二

既握钟繇笔,须调傅说羹。 贯休 送卢舍人朝觐

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 贾岛 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德佐调梅用,忠输击虏年。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受脤乃调鼎,为霖更洗兵。 钱起 送王相公赴范阳

不愁欢乐尽,积庆在和羹。 钱起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

期君调鼎鼐,他日俟羊斟。 韦庄 同旧韵

味调方荐实,腊近又先春。 韦处厚 盛山十二诗梅溪

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 韩偓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授

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 韩愈 苦寒

岂堪裨岳镇,强欲效盐梅。 韩愈 咏雪赠张籍

典故
动金瓯
 
名姓动金瓯
 
名姓在金瓯
 
名覆金瓯
 
玉字金瓯
 
金瓯姓字
 
金瓯将相
 
金瓯覆字
 
金瓯亲卜
 
香名覆瓯

相关人物
崔琳
 
李隆基(唐玄宗)


《新唐书》卷一百九〈崔义玄列传·(孙)崔琳〉~4098~
其群从数十人,自兴宁里谒大明宫,冠盖驺哄相望。每岁时宴于家,以一榻置笏,犹重积其上。琳与弟太子詹事圭、光禄卿瑶俱列棨戟,世号「三戟崔家」。开元、天宝间,中外宗属无缌麻丧。初,玄宗每命相,皆先书其名,一日书琳等名,覆以金瓯,会太子入,帝谓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谁乎?即中,且赐酒。」太子曰:「非崔琳、卢从愿乎?」帝曰:「然。」赐太子酒。时两人有宰相望,帝欲相之数矣,以族大,恐附离者众,卒不用。
《唐语林》卷三〈夙慧〉~307~
玄宗善八分书,将命相,皆先以御札书其名于案上。会太子入侍,上以金瓯覆其名以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庸知其谁?即射中,赐若卮酒。」肃宗拜而称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因举瓯以示,乃赐卮酒。是时琳与从愿皆有宰相望,上倚为相者数矣,竟以宗族蕃盛,附托者众,不能用之。
《漢語大詞典》:任棠
东汉 隐者名。因其曾诱导太守 庞参 清明理政而闻名。后汉书·庞参传:“ 参 为 汉阳 太守。郡人 任棠 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 到,先候之。 棠 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主簿白以为倨。 参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尽 任棠 置水之情,弘 郭伋 待期之信。”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且赖兄为邑人,当如古 澹羽 、 任棠 之徒,上裨有司之见闻,下以善道化诱乡里,非兄之责而谁责也。”
《國語辭典》:拔薤  拼音:bá xiè
薤,一种蔬菜。拔薤语本《后汉书。卷五一。庞参传》:「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比喻铲除豪强、恶势力。唐。吴融 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诗:「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分類:打击豪强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梨花雨
(1).梨花开放时节的雨水。 宋 孙光宪 《虞美人》词:“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棉村丽句:“﹝ 棉村 ﹞《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2).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词:“弹到离愁凄咽处,絃肠俱断梨花雨。”参见“ 梨花带雨 ”。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钿合金钗(鈿合金釵)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钗钿合(金釵鈿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
《漢語大詞典》:盗憎(盜憎)
见“ 盗憎主人 ”。
《國語辭典》:盗憎主人(盜憎主人)  拼音:dào zēng zhǔ rén
盗贼憎恨物主对己设立防禦,以致不能获得财物。后即以此比喻奸邪者怨恨正直的人。《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也作「盗怨主人」。
《國語辭典》:乘风破浪(乘風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著风,破浪前进。《宋史。卷四五○。忠义列传五。张顺》:「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红镫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把绳索一切扎缚停当,然后又放一声气,小火轮动鼓机器,便见一溜烟乘风破浪的去了。」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漢語大詞典》:破浪乘风(破浪乘風)
语本宋书·宗悫传:“叔父 炳 ,高尚不仕。 慤 年少时, 炳 问其志, 慤 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遂以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清 钱谦益 《陶省东加封通议大夫山东按察司按察使制》:“浩荡鲸波,快破浪乘风之愿;纵横虎畧,出揣摩简练之餘。” 清 秋瑾 《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羡中流先我,破浪乘风。”参见“ 乘风破浪 ”。
《國語辭典》:乘风破浪(乘風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著风,破浪前进。《宋史。卷四五○。忠义列传五。张顺》:「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红镫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把绳索一切扎缚停当,然后又放一声气,小火轮动鼓机器,便见一溜烟乘风破浪的去了。」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國語辭典》:长风破浪(長風破浪)  拼音:cháng fēng pò làng
比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参见「乘风破浪」条。唐。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國語辭典》:乘风破浪(乘風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著风,破浪前进。《宋史。卷四五○。忠义列传五。张顺》:「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红镫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把绳索一切扎缚停当,然后又放一声气,小火轮动鼓机器,便见一溜烟乘风破浪的去了。」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國語辭典》:朝宗  拼音:cháo zōng
1.朝,古代诸侯于春天朝见天子。宗,诸侯于夏日朝见天子。朝宗后泛指臣下觐见君王。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咸造在廷,甫遂朝宗之愿。」
2.比喻川水流归大海。《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唐。张九龄 钱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诗:「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漢語大詞典》:济川(濟川)
犹渡河。语出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后多以“济川”比喻辅佐帝王。 唐 独孤及 《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诗:“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明 张居正 《再谢御书疏》:“期少效济川调鼎之用,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 黄君 济川才,大器晚成就。”
《國語辭典》:舟楫  拼音:zhōu jí
1.船只。《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唐。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比喻济世的良臣。《书经。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漢語大詞典》:雷居士
指 雷次宗 。 唐 韩翊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诗:“薄宦深知误此心,回心愿学 雷居士 。”参见“ 雷宗 ”。
《漢語大詞典》:雷宗
指 南朝 宋 隐逸 雷次宗 。 次宗 少入 庐山 ,事沙门 释慧远 ,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受征辟而终。见《南史·隐逸传上·雷次宗》。 唐 李端 《题觉公新兰若》诗:“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 雷宗 永闭关。”
《國語辭典》:生刍(生芻)  拼音:shēng chú
1.乾草。比喻微薄的礼品。《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吊丧的祭礼。《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漢語大詞典》:折巾郭
指 东汉 名士 郭太 。亦借指当世名士。 宋 张元干 《次仲弥性所和陈丈大卿韵》:“从来谁数折巾 郭 ?重到似是栽桃 刘 。”参见“ 折角巾 ”。
分類:名士当世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國語辭典》:林宗巾  拼音:lín zōng jīn
东汉郭太,字林宗,风流倜傥。一日外出遇雨,折头巾一角垫著遮雨,后人争相仿效,称为「林宗巾」。典出《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郭太》。后指文士风流倜傥、名重一时,为人所称羡。或指戴巾淋雨之态。南朝梁。吴均〈赠周兴嗣〉诗四首之一:「唯安莱芜甑,兼慕林宗巾。」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一○首之五:「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分類:品学为时
《國語辭典》:和羹  拼音:hé gēng
1.五味调和的羹汤。《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2.比喻良相贤臣辅佐国君处理朝政。《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借指宰相之位。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漢語大詞典》:和鼎
(1).谓调味。古以盐、梅调味,因以“和鼎”指盐、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芳越薰椒,味超和鼎。” 石声汉 注:“盐、梅。”
(2).比喻辅佐君主的宰臣。魏书·任城王澄传:“臣诚才非臺弼,智闕和鼎。” 唐 张九龄 《敕赐宁王池宴》诗:“徒参和鼎地,终谢巨川舟。”参见“ 和羹 ”。
《國語辭典》:和羹  拼音:hé gēng
1.五味调和的羹汤。《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2.比喻良相贤臣辅佐国君处理朝政。《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借指宰相之位。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國語辭典》:调味(調味)  拼音:tiáo wèi
调理食物的滋味。汉。王充《论衡。谴告》:「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咸,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
《漢語大詞典》:调梅(調梅)
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唐 李乂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 细柳 威。”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本朝父子祖孙宰相:“ 王弇州 载 明 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
《國語辭典》:调羹(調羹)  拼音:tiáo gēng
汤匙。也称为「羹匙」。
《國語辭典》:调鼎(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國語辭典》:盐梅(鹽梅)  拼音:yán méi
盐味咸,梅味酸,都是调味的必需品。《语出书经。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乃殷高宗命傅说为相的言辞,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后因用以称美相业的言辞。《梁书。卷五一。处士传。庾诜传》:「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