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24,分23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同宗
敬宗
宗党
宗亲
宗匠
宗国
宗人
亢宗
宗法
六宗
华宗
宗支
三宗
宗祖
宗道
《國語辭典》:同宗  拼音:tóng zōng
同出于一个祖先。后也称同族、同姓为「同宗」。《仪礼。丧服》:「同宗则可为之后。」《三国演义》第二八回:「此人是备同宗,备往说之,必无推阻。」《红楼梦》第一六回:「与贾琏是同宗兄弟,又与黛玉有师徒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
《分类字锦》:敬宗
礼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分类:宗族
《漢語大詞典》:宗党(宗黨)
宗族,乡党。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日晏罢朝归,鞍马塞衢路。宗党生光华,宾僕远倾慕。”宋书·孝义传·许昭先:“ 昭先 父母皆老病,家无僮役,竭力致养,甘旨必从,宗党嘉其孝行。” 宋 陆游 《吕从事夫人方氏墓志铭》:“父 元矩 朝散郎知 建州 。 建州 之殁,夫人尚幼,事母已为宗党所称,年二十有一来归。”《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 洛阳 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 袁绍 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貲,必得巨万。”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 明 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復进讨 健 。”
分類:宗族乡党
《國語辭典》:宗亲(宗親)  拼音:zōng qīn
1.同宗族的亲属。《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遂收捕宗亲,没入财产焉。」《三国演义》第六回:「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也称为「族亲」。
2.同母的兄弟。《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
《國語辭典》:宗匠  拼音:zōng jiàng
技艺超群,为人所推崇的大匠。比喻能陶冶群才,为众望所归的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唐以诗取士,而诗之宗匠必推李杜。」
《國語辭典》:宗国(宗國)  拼音:zōng guó
1.同姓之国。《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魏书。卷九六。列传。司马睿》:「清选文学臣僚,吏兵一同宗国。」
2.祖国。也指国家。如:「系心宗国」、「不忘宗国」。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一:「宗国乱离,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國語辭典》:宗人  拼音:zōng rén
1.同族的人。《史记。卷八二。田单传》:「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心上有一个人,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赵不敏,是个太学生。」
2.职官名。掌管皇族亲属的事务。参见「宗正」条。
《國語辭典》:宗人府  拼音:zōng rén fǔ
明清时掌皇族事务的官署。参见「宗正」条。
《國語辭典》:亢宗  拼音:kàng zōng
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用以比喻蔽护宗族、光大门楣。《聊斋志异。卷一○。申氏》:「士人子,不能亢宗,而辱门户,羞先人,蹠而生,不如夷而死。」
《國語辭典》:宗法  拼音:zōng fǎ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漢語大詞典》:六宗
(1).古所尊祀的六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为何神, 汉 以来诸说不一:(1) 汉 伏胜 、 马融 谓天、地、春、夏、秋、冬。(2) 汉 欧阳 、 大小夏侯 、 王充 谓位于天地四方之间,助阴阳变化者。(3) 汉 孔光 、 刘歆 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4) 汉 贾逵 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 汉 郑玄 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6) 三国 魏 刘劭 谓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7) 晋 王肃 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8) 晋 张髦 谓祖考三昭三穆。(9) 晋 司马彪 谓天宗、地宗及四方之宗。(10) 北魏 孝文帝 谓皇天大帝与五帝。参阅书·舜典 唐 孔颖达 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虞书六宗义
(2).谓 汉 文帝 、 武帝 、 宣帝 、 元帝 、 明帝 、 章帝 。后汉书·安帝纪:“癸巳,告祀二祖、六宗。” 李贤 注:“六宗,谓 孝文 曰 太宗 , 孝武 曰 代(世)宗 , 孝宣 曰 中宗 , 孝元 曰 高宗 , 孝明 曰 显宗 , 孝章 曰 肃宗 。”
(3).佛教以三论、法相、华严、律、成实、俱舍为六宗。其中,成实、俱舍二宗为小乘;其馀四宗另加天台、真言二宗,称大乘六宗。
《國語辭典》:华宗(華宗)  拼音:huá zōng
1.显达富贵的宗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生自华宗,世务简隔。」《宋书。卷六二。王微传》:「微栖志贞深,文行惇洽,生自华宗,身安隐素,足以贲兹丘园,惇是薄俗。」
2.比喻同族或同姓的人。《西游记》第一四回:「师父,你是唐姓,怎的和他是华宗?」
《漢語大詞典》:宗支
同宗族的支派。后汉书·桓帝纪赞:“ 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新唐书·吴兢传:“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四折:“都是那老天不絶俺宗支,这一家儿恰似,恰似旱苗甘雨得来时。”
《漢語大詞典》:三宗
(1).指 黄帝 、 唐尧 、 虞舜 。 宋 苏辙 《历代论二·汉昭帝》:“故吾论三宗享国长久,皆学道之力。至 汉昭帝 ,惜其有过人之明,而莫能导之以学。”
(2).指 孙中山 的三民主义。 郭沫若 《访翠亨村》诗:“早识 汪 胡 怀贰志,何期 陈 蒋 叛三宗。”
《漢語大詞典》:宗祖
即祖宗,先祖。礼记·祭法:“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宗祖,其餘不变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应中贤良科举,是 杜如晦 的重孙,英烈超宗祖,开六钧弓,閲八阵法,读五车书。”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惟文化已止之古民不然:发展既央,隳败随起,况久席古宗祖之光荣,尝首出周围之下国,暮气之作,每不自知,自用而愚,污如死海。”
分類:祖宗先祖
《漢語大詞典》:宗道
宗法的原则。礼记·大传:“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有若 问於 孔子 曰:‘国君之於百姓,如之何?’ 孔子 曰:‘皆有宗道焉。’”
分類:宗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