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24,分23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宗正
宗伯
宗工
宗风
宗臣
宗盟
世宗
文宗
宗英
元宗
宗祧
嗣宗
宗周
中宗
宗旨
《國語辭典》:宗正  拼音:zōng zhèng
1.推崇、敬仰。《魏书。卷九○。逸士传。李谧传》:「郑康成汉末之通儒,后学所宗正。」
2.职官名。秦设置,掌管皇族亲属的事务。历代多沿用其制,明清时称为「宗人府」。凡宗室人丁的名籍、爵禄、赏罚等事,各有制度,负责长官除府内事务外,均由皇室的尊亲担任。清代的宗人府由宗令主管,下设有左右宗正、左右宗人。
3.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宗正二星,在帝坐东南,宗大夫也。」
《國語辭典》:宗人府  拼音:zōng rén fǔ
明清时掌皇族事务的官署。参见「宗正」条。
《國語辭典》:宗伯  拼音:zōng bó
1.职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即后来礼部之职。故后世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礼部侍郎为「小宗伯」。
2.受人尊敬、推崇的大师。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皇甫冉》:「每文章一到朝廷,而作者变色,当年才子,悉愿缔交,推为宗伯。」
3.复姓。
《國語辭典》:宗工  拼音:zōng gōng
1.尊官。《书经。酒诰》:「惟服宗工。」汉。孔安国。传:「服事尊官。」
2.宗匠、宗师。《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七。欧阳公》:「欧阳文忠公修,鸿文硕学,宗工大儒,所谓『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者。」
《國語辭典》:宗风(宗風)  拼音:zōng fēng
禅宗五家各自的教学特色。《宏智禅师广录》卷五:「迄至于今,宗风未坠,家法常存。」也称为「家风」、「祖风」。
《國語辭典》:宗臣  拼音:zōng chén
1.宗族的臣子。《国语。鲁语下》:「男女之飨,不及宗臣。」
2.为世所宗仰的臣子。《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3.人名。(西元1525~1560)字子相,明扬州人(治今江苏江都县)。嘉靖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参议,与李攀龙互相切磋文章,为嘉靖七子之一,卒时年仅三十六岁。
《漢語大詞典》:宗盟
(1).天子与诸侯的盟会。左传·隐公十一年:“ 周 之宗盟,异姓为后。” 杨伯峻 注:“宗盟者,犹言会盟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
(2).同宗;同姓。 唐 骆宾王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君之爱子,幽之於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旧唐书·李密传:“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復封於 唐 ,斯荣足矣!” 唐 无名氏 《异闻集·韦仙翁》:“ 韦君 访老父何姓,答曰:‘姓 韦 。’ 韦 君曰:‘相与宗盟,合有继叙。’邀与同席。”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贤如 郑 世子,宗盟堪表率。”
《漢語大詞典》:世宗
帝王的庙号之一。言其文治武功为一世之宗。汉书·宣帝纪:“六月庚午,尊 孝武 庙为 世宗 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世献。”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昔 世宗 继统,将弘祖业。” 李善 注:“ 世宗 , 孝武 庙号也。”后 金 之 完颜雍 , 明 之 嘉靖帝 、 清 之 雍正帝 等亦称 世宗 。
《國語辭典》:文宗  拼音:wén zōng
1.以文学成就而为人敬仰的人。《晋书。卷五四。陆云传》:「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2.清代学政的别称。参见「学政」条。《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國語辭典》:宗英  拼音:zōng yīng
族中杰出的人。《汉书。卷一○○。叙传下》:「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杨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宗英李端公,守职甚昭焕。」
《韵府拾遗 冬韵》:元宗
周书太祖纪赞绍元宗之衰绪创隆周之景命
《國語辭典》:宗祧  拼音:zōng tiāo
1.祧,指远祖的庙。宗祧指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纥不佞,失守宗祧。」《文选。潘岳。秋兴赋》:「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
2.家族相传的世系、宗嗣。《聊斋志异。卷二。红玉》:「仆之卧薪尝胆者,固有日矣,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红楼梦》第一二○回:「今归薛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
《漢語大詞典》:嗣宗
三国 魏 阮籍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 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参见“ 七贤 ”。
分類:阮籍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國語辭典》:宗周  拼音:zōng zhōu
1.周代王都。因周为天下所宗,所以王都所在之处,如丰、镐、雒邑皆称为「宗周」。
2.周王朝。《诗经。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文选。韦孟。讽谏》:「五服崩离,宗周以坠。」
《骈字类编》:中宗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法曲 美列圣,正华声也 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
分类:中宗
《國語辭典》:宗旨  拼音:zōng zhǐ
1.行事的目的所在。如:「革命宗旨」。《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2.主要的意旨。《北齐书。卷四四。儒林列传。孙灵晖》:「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这位制台素讲黄老之学,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的,平时没有紧要公事,不轻容易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