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24,分2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雨霖铃
玉堂人
张徽一曲
主诺
子厚南宫
子骏满人间
宗居士(又作:宗炳)
宗雷
宗武
宗许
宗彝藻火
宗英
卧游
词典
祖宗
太宗
典故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八〈乐部六·宴乐〉~2698~
《乐府杂录》:「雨淋铃者,因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铃,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又曰:「还京乐者,唐明皇自蜀返正乐官,张野狐撰此曲。」
《碧鸡漫志》卷五
〈雨淋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予考史及诸家说,明皇自陈仓入散关,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剑州梓桐县地名上亭,有古今诗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罗隐诗云:「细雨霏微宿上亭,两中因感雨淋铃。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听。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世传明皇宿上亭,雨中闻牛铎声,怅然而起,问黄幡绰:「铃作何语?」曰:「谓陛下特郎当。」特郎当,俗称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此曲。《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从宫嫔御多非旧人。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上四顾悽然,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杜牧之诗云:「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连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张祜诗云:「雨淋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张徽即张野狐也。或谓祜诗言上皇出蜀时曲,与《明皇杂录》、《杨妃外传》不同。祜意明皇入蜀时作此曲,至两淋铃夜却又归秦,犹是张野狐向来新曲,非异说也。元微之〈琵琶歌〉云:「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玆弹作雨淋铃,风雨萧条鬼神泣。」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典故
玉堂人
 
玉堂词客
 
玉堂词翰

相关人物
唐宪宗


《翰林志》
是时宗文武皇帝裂海、岱十二州为三道之岁,时以居翰院皆谓凌玉清、朔紫霄,岂止于登瀛州哉!亦曰玉署、玉堂焉。
《玉海》卷一百六十一〈宫室·堂·淳化飞白玉堂〉
二年十月赐承旨苏易简。……庆元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诏学士院创玉堂殿,止以玉堂为名。
《玉海》卷一百六十三〈宫室·阁·飞白秘阁〉
李至上表引苏易简乞上飞白书玉堂之署为此,愿赐新额,以光秘府。
典故
张徽一曲

相关人物
张徽
 
李隆基(唐玄宗)


《明皇杂录》补遗〈雨霖铃曲〉~46~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子弟善吹觱篥者,张野狐为第一,此人从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车驾复幸华清宫,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上于望京楼下命野狐奏雨霖铃曲,未半,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感动,与之歔欷,其曲今传于法部。
典故
相关人物
宗资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序》
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亦委功曹岑晊,二郡又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

例句

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 张说 出湖寄赵冬曦

宗资主诺,成瑨坐啸。 李瀚 蒙求

典故
子厚南宫

相关人物
柳宗元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韩愈十七·柳子厚墓志铭〉~5697~2~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禦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證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禦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后汉书》卷三十三〈郑弘列传〉~55~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弘奏以为台职虽尊,而酬赏甚薄,至于开选,多无乐者,请使郎补千石令,令史为长。帝从其议。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典故
子骏满人间

相关人物
司马光
 
宋神宗
 
鲜于侁


《锦绣万花谷·续集》卷三十九〈类姓·鲜于〉
皇朝鲜于侁字子骏,为东京转运使。司马光谓苏轼曰:「子骏福星也。京都人困甚,子骏求之。然安得百子骏布之天下乎?」
典故
宗居士
 
宗炳

相关人物
宗炳

参考典故
雷居士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宗炳传》
妙善琴书,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征西长史王敬弘每从之,未尝不弥日也。乃下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兄臧为南平太守,逼与俱还,乃于江陵三湖立宅,闲居无事。高祖召为太尉参军,不就。二兄蚤卒,孤累甚多,家贫无以相赡,颇营稼穑。高祖数致饩赉,其后子弟从禄,乃悉不复受。……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炳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宗炳〉
妙善琴书,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征西长史王敬弘每从之,未尝不弥日也。乃下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兄臧为南平太守,逼与俱还,乃于江陵三湖立宅,闲居无事。高祖召为太尉参军,不就。二兄蚤卒,孤累甚多,家贫无以相赡,颇营稼穑。高祖数致饩赉,其后子弟从禄,乃悉不复受。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思延贤彦,而兔罝潜处,考槃未臻,侧席丘园,良增虚伫。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徵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徵通直郎;东宫建,徵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之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咨议参军,不起。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开,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已已。」
典故
宗雷

相关人物
宗炳
 
雷次宗

参考典故
宗炳
 
雷居士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宗炳〉~2278~
妙善琴书,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征西长史王敬弘每从之,未尝不弥日也。乃下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兄臧为南平太守,逼与俱还,乃于江陵三湖立宅,闲居无事。高祖召为太尉参军,不就。二兄蚤卒,孤累甚多,家贫无以相赡,颇营稼穑。高祖数致饩赉,其后子弟从禄,乃悉不复受。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思延贤彦,而兔罝潜处,考槃未臻,侧席丘园,良增虚伫。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徵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徵通直郎;东宫建,徵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之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咨议参军,不起。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开,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已已。」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雷次宗〉~2292~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交世务。本州辟从事,员外散骑侍郎徵,并不就。与子侄书以言所守,曰:夫生之修短,咸有定分,定分之外,不可以智力求,但当于所禀之中,顺而勿率耳。吾少婴羸患,事钟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之意。暨于弱冠,遂托业庐山,逮事释和尚。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于是洗气神明,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爰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欢,实足以通理辅性,成夫亹亹之业,乐以忘忧,不知朝日之晏矣。自游道餐风,二十馀载,渊匠既倾,良朋凋索,续以衅逆违天,备尝荼蓼,畴昔诚愿,顿尽一朝,心虑荒散,情意衰损,故遂与汝曹归耕垄畔,山居谷饮,人理久绝。日月不处,忽复十年,犬马之齿,已踰知命。崦嵫将迫,前涂几何,实远想尚子五岳之举,近谢居室琐琐之勤。及今耄未至惛,衰不及顿,尚可厉志于所期,纵心于所托,栖诚来生之津梁,专气莫年之摄养,玩岁日于良辰,偷馀乐于将除,在心所期,尽于此矣。汝等年各成长,冠娶已毕,修惜衡泌,吾复何忧。但愿守全所志,以保令终耳。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见关,子平之言,可以为法。元嘉十五年,徵次宗至京师,开馆于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馀人。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车驾数幸次宗学,资给甚厚。又除给事中,不就。久之,还庐山,公卿以下,并设祖道。二十五年,诏曰:「前新除给事中雷次宗,笃尚希古,经行明修,自绝招命,守志隐约。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可散骑侍郎。」后又徵诣京邑,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使为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次宗不入公门,乃使自华林东门入延贤堂就业。

例句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独有宗雷贱,过君著敝袍。 李端 题郑少府林园

宗雷此相遇,偃放从所欲。 权德舆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

桑门许辩才,外学接宗雷。 权德舆 送文畅上人东游

幸许宗雷到,清谈不易闻。 权德舆 送映师归本寺

典故
宗武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四〈元稹八·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6650~
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率府曹。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馀,以直言失官,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功曹。剑南节度使严武拔为工部员外,参谋军事。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旋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宏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以家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铭曰:维元和之癸巳,奥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山前。呜呼!千岁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
典故
宗许

相关人物
许询(字玄度)
 
宗炳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宗炳〉~2278~
妙善琴书,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征西长史王敬弘每从之,未尝不弥日也。乃下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兄臧为南平太守,逼与俱还,乃于江陵三湖立宅,闲居无事。高祖召为太尉参军,不就。二兄蚤卒,孤累甚多,家贫无以相赡,颇营稼穑。高祖数致饩赉,其后子弟从禄,乃悉不复受。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思延贤彦,而兔罝潜处,考槃未臻,侧席丘园,良增虚伫。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徵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徵通直郎;东宫建,徵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之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咨议参军,不起。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开,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已已。」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26~
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出都就刘宿。南朝梁·刘孝标《续晋阳秋》曰:「许询字玄度,高阳人,魏中领军允玄孙。总角秀惠,众称神童,长而风情简素,司徒掾辟,不就,蚤卒。」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27~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例句

为我谢宗许,尘中难久留。 耿湋 寻觉公因寄李二端司空十四曙

典故
宗彝藻火


《尚书》卷五〈虞书·益稷〉~66~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扬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旧题汉·孔安国传:「宗庙彝樽,亦以山、龙、华虫为饰。」汉·郑玄云:「宗彝,虎也。」
典故

《汉书》卷一百下〈叙列传下〉~4254~
四国绝祀,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
典故 
卧游图

相关人物
宗炳


《宋书·宗炳传》
(宗炳)好山水,爱远游,……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简释

卧游图:指称赏画。宋陆游《小阁纳凉》:“莫遣良工更摹写,此诗端是卧游图。”


例句

莫遣良工更摹写,此诗端是卧游图。 陆游 小阁纳凉

《國語辭典》:祖宗  拼音:zǔ zōng
1.始祖或历代先祖。《汉书。卷八。宣帝纪》:「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三国演义》第四回:「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2.泛指尊者。《红楼梦》第五四回:「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一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从逐朝话言掰起如何?」
《國語辭典》:太宗  拼音:tài zōng
1.皇帝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多以此称呼。如唐太宗、宋太宗。
2.职官名。即周之大宗伯。《尚书。顾命》:「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汉。孔安国。传:「太宗、上宗即宗伯也。」
《漢語大詞典》:大宗伯
周 官名,春官之长,掌邦国祭祀、典礼等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 明 清 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宗伯执持:“时 高南宇 仪 为大宗伯,力持不可。”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徐乾学 ﹞闻之,急问公( 韩菼 )姓氏……遂引入都中,援例中北闈乡榜, 康熙 癸丑会、状连捷,官至大宗伯。”
《漢語大詞典》:雨霖铃(雨霖鈴)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嵩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漢語大詞典》:主诺(主諾)
古代地方长官对下属意见签署表示同意,称为“主诺”。 唐 陈子昂 《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坐啸徒积,主诺空慙。” 唐 张说 《出湖寄赵冬曦》诗之二:“ 湘浦 未赐环, 荆门 犹主诺。”
《國語辭典》:宗英  拼音:zōng yīng
族中杰出的人。《汉书。卷一○○。叙传下》:「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杨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宗英李端公,守职甚昭焕。」
《國語辭典》:卧游(臥遊)  拼音:wò yóu
不能亲身去旅游,单从绘画、游记、图片等资料中去想像。如:「订阅本旅游杂志,让你卧游天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那山人蓝田叔也来皈依,替我画了四壁蓬瀛。这荒山之上,既可读书,又可卧游,从此飞升尸解,亦不算懵懂神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