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宗主  拼音:zōng zhǔ
1.大众所归附景仰的人。《晋书。卷三四。羊祜传》:「故太傅、钜平侯羊祜,明德通贤,国之宗主。」唐。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江湖间多有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
2.宗庙的神主。《左传。昭公十九年》:「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
3.一宗之主。指宗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宗邑也,必在宗主。」
《國語辭典》:缘起(緣起)  拼音:yuán qǐ
1.事物的由来。
2.著书的人记其编著的原由,与序文略同。《金七十论。卷上》:「说此偈缘起。」
3.声明发起一事的文字,与启事略同。
4.一种流行于唐代的说唱艺术。叙述故事的始末缘由,作品均为宣扬佛教教义和讲述佛教故事。现存作品有《丑女缘起》、《目连缘起》等。
《国语辞典》:纲宗(纲宗)  拼音:gāng zōng
纲要与宗旨。明。王夫之《庄子解。卷一九。外篇。达生》:「唯此篇揭其纲宗于『能移而相天』,然后见道之不可不知,而守之不可不一。」
《漢語大詞典》:指趣
亦作“ 指趋 ”。 意向;意图。《宋书·衡阳文王义季传》:“贼初起逸,未知指趋,故且装束,兼存观察耳。”南齐书·萧遥光传:“ 遥光 虑见杀,八月十二日晡时,收集二州部曲,於 东府门 聚人众,街陌颇怪其异,莫知指趣也。”周书·文帝纪上:“观其指趣,势必异图。”
分類:意向意图
《漢語大詞典》:义旨(義旨)
意义与宗旨。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杼其义旨,损益其文句,而以上书奏记,或兴论立説,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中:“此乃经生决科之策括,不敢抒一独得之见,标一法外之意,而奄然媚世为乡愿,至於古人著书之义旨,不可得闻也。”
分類:意义宗旨
《漢語大詞典》:事指
行事的宗旨。汉书·张敞传:“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眇,书不能文也……况乎千里之外,因书文諭事指哉!唯陛下省察。”
分類:事指宗旨
《漢語大詞典》:悟宗
谓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火木之喻,原自圣典,失其流统,故幽兴莫寻,微言遂沦於常教,令谈者资之以成疑。向使时无悟宗之匠,则不知有先觉之明。”
《漢語大詞典》:神要
谓佛教宗旨。 晋 严隐 《答陆士龙》书:“君子弘道,厚文无施,是用释笔,归于神要。”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余坠弱丧,思拔沦溺,仰寻玄旨,研求神要。”
《國語辭典》:职志(職志)  拼音:zhí zhì
1.职官名。掌理旗帜。
2.志向。如:「以兴办教育为职志。」
《漢語大詞典》:弘旨
大旨,宗旨。 南朝 梁 王筠 《答释法云书》:“窃闻僾然有见,礼典之格言;今则不灭,法教之弘旨。”
分類:大旨宗旨
《漢語大詞典》:杂抄(雜抄)
亦作“ 杂钞 ”。
(1).按预定宗旨从各种书籍选取所需文字材料。说郛卷十六引 宋 宋庠 《〈杨文公谈苑〉序》:“ 唐卿 所纂比诸公为多,但杂抄旁记交错无次序。”
(2).古时亦指图书分类中的一个子目,此类图书均系按预定宗旨从各种书籍选取所需文字材料纂辑而成。如《经史百家杂钞》
《漢語大詞典》:释旨(釋旨)
佛教的宗旨。 唐 张蠙 《赠闻一上人》诗:“玄谈穷释旨,清思掩诗流。”
分類:佛教宗旨
《國語辭典》:校训(校訓)  拼音:xiào xùn
学校教诲诫勉学生的训辞。如:「礼、义、廉、耻为国民中学共同的校训。」
《漢語大詞典》:指奏
旨趣,宗旨。《淮南子·齐俗训》:“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体也。”《淮南子·要略》:“指奏卷异,各有为语。” 黄生 义府卷下:“指奏即指趣,古音近通用。”
《國語辭典》:会党(會黨)  拼音:huì dǎng
清末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地下秘密组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论善士微言议赈捐,见招帖书生谈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