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宗旨  拼音:zōng zhǐ
1.行事的目的所在。如:「革命宗旨」。《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2.主要的意旨。《北齐书。卷四四。儒林列传。孙灵晖》:「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这位制台素讲黄老之学,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的,平时没有紧要公事,不轻容易见人。」
《国语辞典》:教育宗旨  拼音:jiào yù zōng zhǐ
国家的教育理想与实施所依据的最高指导原则。
《國語辭典》:依归(依歸)  拼音:yī guī
1.托附、依靠。《书经。金縢》:「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悯之。」
2.依据、遵循。唐。李翱 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
《國語辭典》:旨趣  拼音:zhǐ qù
宗旨和意义。《北史。卷八四。孝行传。王颁传》:「勤学累载,遂遍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也作「指趣」。
《漢語大詞典》:意言
(1).意会之言。 唐 张鷟 游仙窟:“君子不出游言,意言不胜再;娘子恩深,请 五嫂 等各製一篇。” 宋 王安石 《吾心》诗:“吾心童稚时,不见一物好。意言有妙理,独恨知不早。”
(2).宗旨。 清 嶷如居士 《〈西游补〉序》:“补《西游》,意言何寄?”
分類:宗旨意会
《漢語大詞典》:宗致
宗旨。学说的要旨大义。三国志·魏志·荀恽传“ 詵 弟 顗 , 咸熙 中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庾翼 《晋阳秋》:“ 太和 初,到京邑与 傅嘏 谈。 嘏 善名理而 粲 尚玄远,宗致虽同,仓卒时或有格而不相得意。”世说新语·文学“始发讲坐裁半, 僧弥 便云都已晓” 刘孝标 注引《出经叙》:“ 提婆 以 隆安 初游京师, 东亭侯 王珣 迎至舍,讲《阿毗曇》, 提婆 宗致既明,振发义奥, 王僧弥 一听,便自讲其明义,易启人心如此。”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 朗法师 ﹞早成波若之性,夙植尸罗之本,阐方等之指归,弘中道之宗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摧诸论师,破其宗致。”
《漢語大詞典》:宗指
犹宗旨。 清 方苞 《与孙以宁书》:“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其体要。葢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嚮仰者多。”参见“ 宗旨 ”。
分類:宗指宗旨
《國語辭典》:宗旨  拼音:zōng zhǐ
1.行事的目的所在。如:「革命宗旨」。《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2.主要的意旨。《北齐书。卷四四。儒林列传。孙灵晖》:「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这位制台素讲黄老之学,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的,平时没有紧要公事,不轻容易见人。」
《漢語大詞典》:归旨(歸旨)
宗旨。后汉书·崔駰传论:“ 駰 瑗 虽先尽心於贵戚,而能终之以居正,则其归旨异夫进趣者乎!”
分類:宗旨
《漢語大詞典》:真宗
释道两教谓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 唐 孟郊 《夏月谒智远禅师》诗:“謁师见真宗,何必千万劫?”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 朱大祺 ﹞徒步至 嵩山 东岳庙 謁 北摩禪师 。居一年,尽得 少林 真宗。”
《國語辭典》:道义(道義)  拼音:dào yì
道德和正义。宋。欧阳修 朋党论:「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國語辭典》:宪章(憲章)  拼音:xiàn zhāng
1.法度典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诏赐邓禹,称司徒为尧,敕责侯霸,称黄钺一下:若斯之类,实乖宪章。」《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赞曰》:「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非王佐才,畴以及兹?」
2.遵守法制。《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漢語大詞典》:一指
(1).一个指头。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宋 苏辙 《御风辞》:“子轻如鸿毛,彼将以为千石之钟;子细如一指,彼将以为十仞之墉。”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汉 王充 论衡·程材:“直言一指,触讳犯忌。”晋书·苻生载记:“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 晋阳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们脚上的伙计们回来了?’”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晋 潘岳 《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於一指。”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虚以同条,齐得失於一指者,爱恶未始有所繫,穷通不足以滑和。”参见“ 一指马 ”。
(4).一个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
《漢語大詞典》:一指马(一指馬)
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 公孙龙 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后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宋 黄庭坚 《次韵秋郊晚望》:“道同一指马,以解废耳目。”
《漢語大詞典》:空教
佛教语。以阐发般若经部诸法皆空为宗旨的教法。亦泛指佛教。 唐 冯翊 桂苑丛谈·方竹柱杖:“老僧者熟于祗接;至於谈话,多空教所长,不甚对以他事。”旧五代史·梁书·张策传:“妙通因果,酷奉空教,未弱冠,落髮为僧,居 雍 之 慈恩精庐 ,颇有高致。”
《國語辭典》:密意  拼音:mì yì
亲密的情意。如:「他俩总是那么深情密意,让人好羡慕。」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也只怕粉脸香腮,引动你密意幽怀,倒做了横祸飞灾。」
《漢語大詞典》:有宗
(1).有宗旨。老子:“言有宗,事有君。” 南朝 宋 傅亮 《感物赋》:“坟素杳以难暨,九流纷其异封。领三百於无邪,贯五千於有宗。”
(2).佛教语。“空宗”的对称。如小乘的俱舍宗,大乘的法相宗。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按大乘有宗,上承小乘之一切有部。则有宗之禪,上接有部之法,固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