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秘主义
(1).宗教唯心主义的一种世界观。主张人和神或超自然界直接交往,并从这种交往关系中去领悟宇宙的秘密。
(2).指文学艺术上的神秘主义,即强调表现个人难以捉摸的感受、幻象等。
(3).指办事神秘化。 毛泽东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各个时期的斗争策略,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打破关门主义和神秘主义,坚决地反对草率从事的偏向。”
《國語辭典》:社会意识(社會意識)  拼音:shè huì yì shì
社会中个人所共享的情感认同与感知结构。社会意识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结构与个人社会位置有关,社会意识也同时影响了群体关系与社会变迁。参见「阶级意识」、「社区意识」条。
《漢語大詞典》:生殖器崇拜
原始和上古时代宗教形态的一种,崇拜生殖器,或以生殖器为某种象征。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试看 中国 的社会里,吃人,劫掠,残杀,人身卖买,生殖器崇拜,灵学,一夫多妻,凡有所谓国粹,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
《國語辭典》:说参请(說參請)  拼音:shuō cān qǐng
一种以参禅悟道为内容的说唱艺术。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漢語大詞典》:说诨经(説諢經)
宋 代“说话”类别之一。演讲宗教故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又有説諢经者, 戴忻庵 。”
《漢語大詞典》:上层建筑(上層建築)
马克思主义指建立在某种经济基础上并受其支配和制约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的观点,以及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主阶级利用封建上层建筑的力量,通过改革,不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扫除道路。”
《國語辭典》:讲经说法(講經說法)  拼音:jiǎng jīng shuō fǎ
讲述讨论宗教经典,宣扬教义。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我佛在于灵山会上,聚众罗汉,讲经说法。」《四游记。南游记。第一回》:「到今日来,灵山兴旺,今十大弟子,讲经说法。」
《漢語大詞典》:祭司长(祭司長)
古犹太教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地位崇高。 鲁迅 《野草·复仇(其二)》:“路人都辱骂他,祭司长和文士也戏弄他,和他同钉的两个强盗也讥诮他。” 巴金 《将军集·将军》:“于是他读了:‘人子将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
《國語辭典》:间奏曲(間奏曲)  拼音:jiān zòu qǔ
1.戏剧、歌剧中简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
2.形式自由独立,篇幅较短的乐曲。如德人布拉姆斯的钢琴独奏间奏曲。
《漢語大詞典》:诫律(誡律)
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金 王若虚 《哀雁词》:“即是佛説,亦何必持乎诫律,推明罪业。”
《國語辭典》:摩尼教  拼音:mó ní jiào
波斯宗教的一派。西元三世纪初摩尼所创,唐代传入中国,后受迫害,乃秘密传播于民间。
《漢語大詞典》:末尼教
摩尼教。 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传光明与黑暗的互相对立为善恶的本原。约在6-7世纪从陆路传入 新疆 。后由 新疆 传入漠北的 回纥 。 武则天 延载 元年(公元694年), 波斯 摩尼教侍法者 密乌拂多诞 持《二宗经》至 长安 。
《國語辭典》:弥撒(彌撒)  拼音:mí sā
天主教会最重要的祭典。拉丁语missa的音译。拉丁语的原义为使命,源于耶稣用面饼和葡萄酒与门徒们共进的最后晚餐。教会举行弥撒,不断地重复这个爱的盛宴,来纪念耶稣以自己的血肉做为救赎世人,祭祀天父的祭品内容以圣道礼及感恩祭为两大主要部分。
《國語辭典》:礼拜堂(禮拜堂)  拼音:lǐ bài táng
基督教徒用来举行仪式礼拜上帝的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