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夜珠吠陀  拼音:yè zhū fèi tuó
婆罗门教的典籍。四吠陀之一,记载雅利安族的宗教生活情形,内含祭祀、礼仪、祈祷、咒文等。
《国语辞典》:大觉醒(大觉醒)  拼音:dà jué xǐng
西元一七三五至一七五○年间,发生在美国的一次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复兴运动。其宗旨在改革宗教和道德。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为当时主要理论家。此一运动使美洲殖民地人民开始有共为一体的觉悟,并为美国独立运动进行了精神准备。
《漢語大詞典》:坐饿关(坐餓關)
宗教修持方式之一。谓静坐不语,少食或断食一段时间,以净化身心。 明 姚福 青溪暇笔:“近日一蕃僧自西域来,貌若四十餘,通中国语,自言六十岁矣。不御饮食,日啗枣果数枚而已。所坐一龕,仅容其身。如欲入定,则命人锁其龕门,加纸密糊封之,或经月餘,謦欬之声亦絶,人以为化去,潜听之,但闻掐念珠歷歷, 济川 杨景方 尝馆于其家,有叩其术者,则劝人少思、少睡、少食耳。一切布施皆不受,曰吾无用也。”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释典虽有入定之説,而不必封锁于龕中也。今惟坐饿关者有似此僧所为,疑此风即从此僧而起。”
《國語辭典》:左道旁门(左道旁門)  拼音:zuǒ dào páng mén
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后比喻不遵循正规的途径、法门。《扫迷帚》第一三回:「这又不过是左道旁门,借书符念咒惑众骗钱罢了。」也作「旁门左道」。
《国语辞典》:波希  拼音:bō xī
Hieronymus Bosch
人名。(西元1450~1516)荷兰画家。作品极具宗教色彩,表现出地狱刑罚和妖魔等景象。画风奇异而富幻想,融合了近世写实物象与中世纪幻想物象,含超现实特色,是十五世纪独特的画家。代表作有伊甸园、最后的审判。
《国语辞典》:按手  拼音:àn shǒu
一种宗教仪式。基督教中受职或受赐时,尊贵者按手于人头顶上的仪式。
《国语辞典》:路加  拼音:lù jiā
Luke
人名。生卒年不详。根据基督宗教传说,路加是使徒保罗的终生弟子,精通医术,靠行医维持与保罗的共同生活,但主要职务是传教。著有《新约第三部福音书路加福音》及《使徒行传》。
《国语辞典》:傍门外道(傍门外道)  拼音:páng mén wài dào
不正派的宗教派别。比喻不循正规的法门、途径。《西游记》第一七回:「讲的是立鼎安炉,搏砂拣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也作「旁门左道」。
《国语辞典》:正统派(正统派)  拼音:zhèng tǒng pài
泛称政治、学术、宗教上一切嫡系或正派。
《国语辞典》:罪恶感(罪恶感)  拼音:zuì è gǎn
个人在实际行为上或想像中,因有违家庭、宗教或社会规范,引发内心谴责而感到愧疚难安的一种主观意识经验。
《国语辞典》:主日学(主日学)  拼音:zhǔ rì xué
在星期天为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的学校或班级,通常隶属于一个教会或教区。第一所主日学由英格兰的雷克斯(Raikes, Robert)于西元一七八○年开办。
《国语辞典》:单一神教(单一神教)  拼音:dān yī shén jiào
只信仰一主神的宗教。其主神常是一国或一种族的守护神。如古埃及的宗教即是单一神教。
《国语辞典》:慈善事业(慈善事业)  拼音:cí shàn shì yè
基于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提供不幸者衣食上的满足或生活上的照顾等社会服务工作或机构。
《国语辞典》:传统主义(传统主义)  拼音:chuán tǒng zhǔ yì
尊重传统的制度、道德、宗教及其他传统事物,并依此作为价值的判断或行为的基准。
《国语辞典》:罗祖教(罗祖教)  拼音:luó zǔ jiào
明、清时新兴的民间宗教。创教者罗清被信徒尊为教祖,故称为「罗祖教」。参见「罗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