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倒断(倒斷) 拼音:dǎo duàn
1.决断。引申有解决及计划的意思。宋。吴潜〈满江红。举世悠悠〉词:「万事尽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山前行正在州衙门前立,倒断不下,猛抬头看时,却见皇甫殿直在面前。」也作「道断」。
2.终止。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这府里祗候几曾閒,差拨无铨次,从今后无倒断呀怨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因姐姐玉精神,花模样,无倒断晓夜思量。」也作「倒顿」。
3.清楚、明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亦且妻子随著别人已经多年,不知他心腹怎么样了,也要与他说个倒断。」
2.终止。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这府里祗候几曾閒,差拨无铨次,从今后无倒断呀怨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因姐姐玉精神,花模样,无倒断晓夜思量。」也作「倒顿」。
3.清楚、明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亦且妻子随著别人已经多年,不知他心腹怎么样了,也要与他说个倒断。」
《漢語大詞典》:既已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漢語大詞典》:两尽(兩盡)
(1).两者都完结。《战国策·楚策四》:“或谓 黄齐 曰:‘人皆以谓公不善於 富挚 。公不闻 老莱子 之教 孔子 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 富挚 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 吴师道 补正:“谓两强俱毙,若齿之相摩,以就尽也。”
(2).引申为双方有矛盾。 宋 周密 《癸辛杂志别集·范吕不合》:“ 范文正 始与 吕文靖 不合而去 文靖 ,晚以西事復召用之。 文正 遗 吕 书,以 郭 李 为喻,共济国事,视古 廉 藺 寇 贾 真无慊矣。而 忠宣 乃谓无之。 吕太史 所辑《文鑑》特载此书,而《文正集》中无之,盖 忠宣 所删也。父子之间可谓两尽。”
(3).两者都完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从陆路送家眷至 夔州 ,却令家眷自回。我在 夔州 换船下峡,取了中峡之水,转回 黄州 ,方往 东京 ,可不是公私两尽。”
(2).引申为双方有矛盾。 宋 周密 《癸辛杂志别集·范吕不合》:“ 范文正 始与 吕文靖 不合而去 文靖 ,晚以西事復召用之。 文正 遗 吕 书,以 郭 李 为喻,共济国事,视古 廉 藺 寇 贾 真无慊矣。而 忠宣 乃谓无之。 吕太史 所辑《文鑑》特载此书,而《文正集》中无之,盖 忠宣 所删也。父子之间可谓两尽。”
(3).两者都完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从陆路送家眷至 夔州 ,却令家眷自回。我在 夔州 换船下峡,取了中峡之水,转回 黄州 ,方往 东京 ,可不是公私两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