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3,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乱世
肃然
安静
清静
治安
澹然
无波
安边
致治
肃清
定国
顺流
抚绥
安处
安身
《國語辭典》:乱世(亂世)  拼音:luàn shì
1.动荡不安的时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咱每贫儒,处这乱世,饥来有字不堪餐,冻后有书怎耐冷?」
2.扰乱社会。唐。柳宗元 辩鬼谷子:「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险盭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诸儒学案中四。肃敏王浚川先生廷相》:「善者足以治世,恶者足以乱世。」
《國語辭典》:肃然(肅然)  拼音:sù rán
1.严谨恭敬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孝满了,娶了一房媳妇,且是夫妻相敬,门风肃然。」《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听了赵翰林的话,知道他是个有才学的,不觉肃然起敬。」
2.山名。位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当泰山东麓,汉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即此。也称为「宿岩山」。
《國語辭典》:安静(安靜)  拼音:ān jìng
1.平静无事。《老残游记》第七回:「果能使地方安静,虽无不次之迁,要亦不至于冻馁。」也作「安靖」。
2.安稳无声。《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红楼梦》第五二回:「翻腾至掌灯,刚安静了些。只见宝玉回来,进门就嗐声跺脚。」
3.气度沉稳。《红楼梦》第五五回:「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國語辭典》:清静(清靜)  拼音:qīng jìng
1.宁静不烦扰。《老子》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安静不吵杂。《文选。王褒。洞箫赋》:「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諠。」
3.天气明朗。《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新雨已,天清静无风。」《隋书。卷二十一。天文志下》:「若天气清静,无诸游气,日月不明,乃为失色。」
4.安静无事。《汉书。卷六十。杜周传》:「延年乃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
《國語辭典》:治安  拼音:zhì ān
1.平治安定。《管子。形势解》:「生养万物,地之则也;治安百姓,主之则也。」
2.政治清明,国家安定。后亦泛指国家社会秩序的安宁。《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馀岁。」
《國語辭典》:澹然  拼音:dàn rán
1.恬静、恬淡的样子。《淮南子。原道》:「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2.安定、平静无事的样子。汉。扬雄 长杨赋:「使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3.水波摇动的样子。唐。温庭筠〈利州南渡〉诗:「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漢語大詞典》:无波(無波)
(1).不起波澜。文子·上德:“使人无渡河,可;使河无波,不可。” 唐 杜甫 《泛江》诗:“方舟不用楫,极目总无波。” 金 元好问 《超禅师晦寂庵》诗:“无波古井静中天,三尺藜床坐欲穿。”
(2).以喻时世安定。《旧唐书·玄宗纪上》:“上稟圣謨,下凝庶绩;八荒同轨,瀛海无波。”
《國語辭典》:安边(安邊)  拼音:ān biān
安定边疆。《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因赦其罪,选择良吏知其俗者抚循和辑,此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漢語大詞典》:致治
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公孙鞅 之事 孝公 也……设刀锯以禁姦邪,信赏罚以致治。”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随时任才,皆能致治。”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我观两朝之臣……无定乱之才,无致治之学。”
《國語辭典》:肃清(肅清)  拼音:sù qīng
1.削平乱事,整饬纲纪。《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2.冷静寂寞。《文选。嵇康。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漢語大詞典》:定国(定國)
安定国家。《左传·襄公十年》:“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南齐书·王僧虔传:“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天纬地,武则拨乱定国。”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 瑄 又谓本诚敬无欺之心,至上下交孚而后能格心定国。 瑄 坐视 于忠肃 之奇寃而不救,格心救国何在?”
《國語辭典》:顺流(順流)  拼音:shùn liú
1.顺著水流的方向。《尔雅。释水》:「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宋。苏轼 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比喻行事无所乖逆。《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太史公曰》:「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國語辭典》:抚绥(撫綏)  拼音:fǔ suī
安抚,与民休养生息。《书经。太甲上》:「社稷宗庙罔不祇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昔承父兄成军之绪,得为先王所见奖饰,遂因国恩,抚绥东土。」
分類:安抚安定
《漢語大詞典》:安处(安處)
安定舒适的居处。管子·心术下:“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诗:“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國語辭典》:安身  拼音:ān shēn
1.安息身心。《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晋。干宝《搜神记》卷三:「愿府君安身养德,从容光大,勿以神奸,污累天真。」
2.立身。《孔子家语。卷二。致思》:「曾子曰:『入是国也,言信于群臣,而留可也;见忠于卿大夫,则仕可也;泽施于百姓,则富可也。』孔子曰:『参之言此可谓善安身矣。』」《水浒传》第二四回:「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3.存身、容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晚间在破窑中安身,外人见他十分过的艰难,都唤他做穷贾儿。」《红楼梦》第一回:「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