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3,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不定
自安
治平
治乱
和平
安居
休息
安所
安稳
安民
安国
安心
不宁
治国
至治
《國語辭典》:不定  拼音:bù dìng
1.非一定或绝对,表示不肯定或怀疑的语气。如:「明天不定会下雨。」、「爷爷明天不定来。」
2.不固定、不稳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此妇人奈其心不定,又和孙二争叉。」《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3.不成,没有著落。《七国春秋平话。卷中》:「若讲和不定,你敢放我出寨去,使起兵来捉你?」
《漢語大詞典》:自安
(1).自安其心;自以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汉书·张禹传:“ 禹 与 凤 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 凤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盗贼之祸,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终或至於亡国者,皆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也。”
(2).自己甘心情愿。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
(3).自谋安乐。国语·鲁语下:“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 穆伯 之絶嗣也。” 隋 李巨仁 《钓竿》诗:“寄言朝市客,沧浪徒自安。”
《國語辭典》:治平  拼音:zhì píng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国家安和。《汉书。卷八六。王嘉传》:「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3.宋朝英宗的年号(西元1064~1067)。
《國語辭典》:治乱(治亂)  拼音:zhì luàn
安定及动乱。《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远方异俗之人,向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刘桢诗》:「既览古今事,颇识治乱情。」
《國語辭典》:和平  拼音:hé píng
1.和洽安宁。《易经。咸卦》:「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2.没有战争的状态。如:「促进世界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3.温和。如:「药性和平」。
《國語辭典》:安居  拼音:ān jū
1.家居无事。《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
2.佛教用语。佛教规定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僧尼外出,应在寺内坐禅修学,称为「安居」。参见「结夏安居」条。
《國語辭典》:休息  拼音:xiū xí
1.歇息。《礼记。月令》:「劳农以休息之。」也作「庥息」。
2.休养生息。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此边郡之民,得免抄掠之祸,渐渐休息生聚也。」
3.安息。《淮南子。精神》:「或者生乃徭役也,而死乃休息也。」
《漢語大詞典》:安所
(1).安居,安定地生活。《史记·秦始皇本纪》:“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贲》:“ 大姒 夏禹 ,经启九道,各有攸家,民得安所。”
(2).何处。史记·循吏列传:“欲令农士工女安所讎其货乎?”汉书·尹赏传:“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
《國語辭典》:安稳(安穩)  拼音:ān wěn
1.平安、平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行人安稳,布帆无恙。」《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下:「一釜变化莲花座,四伴是冷水池;此中坐卧,甚是安稳。」
2.安妥、稳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今宿于驿亭,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宿,方为安稳。」《红楼梦》第五回:「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3.安歇、就寝。唐。张鷟《游仙窟》:「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已后之事,不敢预知。娘子安稳,新妇向房卧也。」
4.睡得很熟、睡得很沉。《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搜神记》:「(樊)寮欲唤师针灸,恐痛,与口于母肿上吮之,即得小差,以脓血数口流出,其母至夜,便得眠卧安稳。」《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这一觉不比先前,且是睡得安稳,有一个多时辰,才爬起来。」
5.閒静稳重。如:「他的气质安稳,处事神閒气定,从容不迫。」
《國語辭典》:安民  拼音:ān mín
1.安抚民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
2.人名。生卒年不详。宋长安石工,熙宁间,蔡京书元祐党人碑,颁定州县刻于石上,安民被徵役参与其事,因乞免镌本人姓名于碑末,时人以为义。
《漢語大詞典》:安国(安國)
(1).使国家安定。孙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张预 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 武王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 紂 , 齐桓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 周 。”
(2).安定的国家。吕氏春秋·大谕:“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3).古国名。故地在今 苏联 乌兹别克共和国 布哈拉 一带。为 昭武 诸国之一。
(4).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
(5).复姓。 汉 有 安国少季 。见史记·南越列传
《國語辭典》:安心  拼音:ān xīn
1.心安而不外求。《文选。张华。励志诗》:「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2.无须挂念。《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您且安心,待咱思忖则个。」《三国演义》第一九回:「且有泗水之险,安心坐守,可保无虞。」
3.诚意。《红楼梦》第一九回:「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
4.存心。《西游记》第三一回:「我岂有安心不救之理,快取水来。」
《國語辭典》:不宁(不寧)  拼音:bù níng
不安、混乱。《三国演义》第六回:「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红楼梦》第七九回:「睡梦之中犹唤晴雯,或魇魔惊怖,种种不宁。」
《國語辭典》:治国(治國)  拼音:zhì guó
1.治理国事。《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治国以礼,民无怨声。」
2.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国家。《荀子。富国》:「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其卿相调议,是治国已。」
《國語辭典》:至治  拼音:zhì zhì
1.至善至美的政治。《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盖闻上古至治,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犯。」
2.元朝英宗的年号(西元132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