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乱危
集聚
玄静
安谧
安良
敛神
安服
富安
宁肃
清定
厎绥
乂康
实落
绥养
泰治
《漢語大詞典》:乱危(亂危)
动乱;不安定。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晋》:“乱危之国,不可涉域。”
《國語辭典》:集聚  拼音:jí jù
聚合、集结。《左传。昭公十七年》唐。孔颖达。正义:「治民尚其集聚,恶其流散。」
《漢語大詞典》:玄静
(1).亦作“ 玄靖 ”。谓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赫赫圣皇,仍获其聘,委策辟国,守此玄静。”《后汉书·左雄传》:“至於 文景 ,天下康乂。诚由玄靖宽柔,克慎官人故也。”晋书·裴秀传:“玄静守真,性入道奥。”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
(2).犹安定,平静。晋书·夏侯湛传:“海内无虞,万国玄静。”
《國語辭典》:安谧(安謐)  拼音:ān mì
平靖无事。《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而四方盗窃,颇有未静,故假延临政,以须安谧。」
《国语辞典》:安良  拼音:ān liáng
安定良民。《镜花缘》第六○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分类:安定良民
《漢語大詞典》:敛神(斂神)
凝神,使心神安定。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宝玉 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
《漢語大詞典》:安服
(1).习惯而自然地实行。《汉书·谷永传》:“起居有常,循礼而动,躬亲政事,致行无倦,安服若性。” 颜师古 注:“安心而服行之,如天性自然也。”
(2).安定顺服。 晋 荀勗 《为晋文王与孙皓书》:“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群生获所。” 邓慕韩 《丁未黄冈举义记》:“在旧都司署成立军政府,布告安民,市廛不惊,四民安服。”
《漢語大詞典》:富安
富足安定;使富足安定。 汉 贾谊 《论积贮疏》:“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分類:富足安定
《漢語大詞典》:宁肃(寧肅)
安定清静。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外 胡 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寧肃,百姓怀之。”
分類:安定清静
《漢語大詞典》:清定
(1).清平安定;使安定。后汉书·张奂传:“ 奂 遣司马 尹端 、 董卓 并击,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餘人,三州清定。”《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彰 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北齐书·李浑传:“未明,达城下,贼徒惊散,生擒 社客 ,斩首送 洛 。海隅清定。”
(2).指对官吏进行清理考核,决定进退升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魏 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些人任官时,政府按照他们的品第,分别除授;已经入仕的人,也要三年清定一次。”
《漢語大詞典》:厎绥(厎綏)
得以安定。书·盘庚上:“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復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孔颖达 疏:“继復先王之大业,致行其道以安四方之人。”
分類:得以安定
《漢語大詞典》:乂康
安定康乐。 前蜀 杜光庭 《川主令公南斗醮词》:“黎元咸保於乂康,穀稼必期於丰衍。”
分類:安定康乐
《國語辭典》:实落(實落)  拼音:shí luò
1.实在、实际。《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这班随徒的人打扮出路光景,虽然悬弓佩剑,实落是一个也动不得手的。」《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有了这三件实落的工夫,便是那板高接贵的成仙得道之期。」
2.结实。《水浒传》第三二回:「提起拳头来,只打实落处,打了二三十拳。」《西游记》第五三回:「婆婆,我的身子实落,不用补虚。」
《漢語大詞典》:绥养(綏養)
安定抚养。周书·萧詧传:“世乱可以图霸功,遂克己励节,树恩於百姓,务修刑政,志存绥养。”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实恐非朝廷绥养穷困之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慈童:“﹝司空 王畅 等﹞并汲饮此水,以自绥养。”
分類:安定抚养
《漢語大詞典》:泰治
太平安定。 宋 朱熹 近思录卷八:“自古泰治之世,必渐至於衰替,盖由狃习安逸因循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