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化平
宁辑
宁方
奠定
镇靖
久固
混乱
洽平
安阜
宴清
小清
和民
承宁
安穆
静志
《漢語大詞典》:化平
谓教化大行,社会安定。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 苍 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 唐 杨炯 《老人星赋》:“见则化平主昌,明则天下多士。”
《漢語大詞典》:宁辑(寧輯)
(1).安定和睦。隶释·汉荆州刺史度尚碑:“迁 辽东 大守,旬月之间, 薉貉 寧辑。” 宋 范成大 《嘲蚊》诗:“虚空既清凉,家巷得寧辑。”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念蒸民之同柢,岂彼 回 部当为戮民,幸而解怨,则可以寧辑矣。”
(2).安抚;使归顺。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寧辑东夏。”
《漢語大詞典》:宁方(寧方)
安定四方。魏书·高闾传:“用能闢国寧方,征伐四剋。”
分類:安定四方
《國語辭典》:奠定  拼音:diàn dìng
建立。如:「他的努力,奠定日后成功的基础。」
《漢語大詞典》:镇靖(鎮靖)
(1).安抚,使安定。 宋 苏辙 《刘昌祚免恩命不许不充批答》之三:“镇靖吏士,折衝蛮夷。”
(2).见“ 镇静 ”。
分類:安抚安定
《國語辭典》:镇静(鎮靜)  拼音:zhèn jìng
镇定沉著,从容不迫。《国语。晋语七》:「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金史。卷九四。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漢語大詞典》:久固
(1).长期安定。国语·周语下:“龢平则久,久固则纯。” 韦昭 注:“固,安也。”《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 殷 周 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
(2).永远坚固。法苑珠林卷二一:“以 国城寺 塔,终非久固,古来帝宫,终逢煨烬,若依立之,效尤斯及。”
《國語辭典》:混乱(混亂)  拼音:hùn luàn
杂乱没有次序。如:「现在的交通非常混乱。」《南史。卷六三。羊侃传》:「景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复次序。」
《漢語大詞典》:洽平
谓协和安定,天下太平。汉书·萧望之传:“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於洽平。” 颜师古 注:“令太平之化通洽四方也。”
《漢語大詞典》:安阜
安定富足。 宋 沈遘 《上两府二书》:“幸东南偏方,安阜无事。”《元典章·圣政一·饬官吏》:“有抚字尽心,百姓安阜,钞法流通,政事卓异者,不次旌擢。”《封神演义》第二二回:“但愿八方寧息兵燹,万民安阜乐业。”清史稿·圣祖纪二:“朕抚驭区宇,惟以爱养苍生,俾臻安阜为念。”
分類:安定富足
《漢語大詞典》:宴清
(1).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意愿乾坤永宴清,浄心求説志心听。”
(2).谓晴朗明净。 明 宋濂 《代祀高丽国山川记》:“当祀之晨,天气宴清,海波不惊,祥云瑞飈,迴旋上下,宛若神灵来歆来格。”
《漢語大詞典》:小清
政局动乱后出现的初步安定。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前 梁冀 五侯弄权,天啟陛下收而戮之。当时天下号为小清。”
《漢語大詞典》:和民(龢民)
(1).使民和顺安定。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国语·周语中:“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
(2).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 黎苗 之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龢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漢語大詞典》:承宁(承寧)
止息,安定。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分類:止息安定
《漢語大詞典》:安穆
安定和睦。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
分類:安定和睦
《漢語大詞典》:静志
使心神安定、平静。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夫处乎深宫,安乎尊胜,不能静志,远迹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