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宁亲(寧親)
(1).使父母安宁。 汉 扬雄 《法言·孝至序》:“孝莫大於寧亲,寧亲莫大於寧神。”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帝元后哀策文》:“钦若皇姑,允迪前徽。孝达寧亲,敬行宗祀。” 宋 陆游 《谢赦表》:“一日三朝,虽极寧亲之大养;四方万里,尚忧庶狱之无辜。”
(2).省亲。 唐 李白 《送王孝廉觐省》诗:“寧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宋 张孝祥 《多丽》词:“去国虽遥,寧亲渐近,数峰青处是吾州。”
《漢語大詞典》:舒长(舒長)
(1).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治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閒暇而力有餘。”后因以借指安宁,太平。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膺化国之舒长,念暑雨之咨怨。”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服劳南亩,各终藨蓘之功;无犯有司,共乐舒长之日。”
(2).久长。《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晨浓雾,旋即放晴,阳景舒长,天气亦热。”
《國語辭典》:太康  拼音:tài kāng
1.太平安康。唐。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诗:「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2.人名。夏朝第三位君主。启之子,因荒游无度,为有穷国君后羿所逐,遂失其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
3.晋朝武帝之年号(西元280~289)。
《漢語大詞典》:大平
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诗·周颂·维天之命序:“维天之命,大平告 文王 也。”庄子·天道:“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
《漢語大詞典》:靡遑
亦作“ 靡皇 ”。
(1).不忙,来得及。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伏愿以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于时再让靡遑,羣情又迫,事不得已,顺而行之。”
(2).无暇,来不及。 宋 岳飞 《奏辞检校少保第二札子》:“伏蒙圣恩曲降詔諭,未赐俞允,臣义有未尽,跼蹐靡皇,輒敢再羾丹诚,仰干渊听。”
(3).谓不安宁。 宋 岳飞 《奏辞建节第二札子》:“虽竭疲駑,殊无补报,空糜饘餼,朝夕靡遑。”
《漢語大詞典》:清晏
亦作“ 清宴 ”。
(1).清平安宁。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拓平 西夏 ,方隅清晏。”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宴。”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然致清晏。”
(2).清净明朗。陈书·高祖纪下:“先是氛雾,昼夜晦冥,至于是日,景气清晏。” 元 范梈 《四月八日访闽粤王无诸古城》诗:“维夏气清宴,原藪树蘢葱。”
(3).清闲。《汉书·诸葛丰传》:“臣窃不胜愤懣,愿赐清宴,唯陛下裁幸。” 唐 元稹 《苦雨》诗:“夜来稍清晏,放体阶前呼。” 清 姚鼐 《宝扇楼后记》:“依天日之辉光,侍清宴之閒暇。”
(4).清雅的宴集。《初学记》卷十四引 晋 成公绥 《延宾赋》:“延宾命客,集我友生,高谈清宴,讲道研精。” 唐 孟郊 《严河南》:“何必红烛娇,始言清晏阑。”
《漢語大詞典》:康哉
《书·益稷》:“﹝ 皋陶 ﹞乃賡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歌词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后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协心毗圣世,毕力讚康哉。”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康哉可期,天下幸甚。”
《漢語大詞典》:危时(危時)
不安宁的时世。 唐 韩偓 《赠易卜崔江处士》诗:“白首穷经通祕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漢語大詞典》:大宁(大寧)
(1).天下安定。汉书·扬雄传上:“瞰 帝唐 之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寧。”宋书·乐志四:“ 晋 世寧,四海平,普天安乐永大寧。”
(2).无为而极安宁的境界。庄子·列御寇:“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寧。” 王先谦 集解:“大寧,无为泰定之宇。”
《漢語大詞典》:荣怀(榮懷)
谓国家繁荣则万民归附。语本书·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孔 传:“国之光荣,为民所归,亦庶几其所任用贤之善也。”亦泛指强盛安宁。 宋 王安石 《贺冀国大长公主出降表》:“亲值荣怀之日,用忘呼舞之劳。” 清 钱谦益 《奉贺宫傅晋江黄公奉诏存问序》:“而国家之所以荣怀杌陧,安危而治乱者,在人主之能悔与不能而已。”
《國語辭典》:安息  拼音:ān xí
1.安处閒逸。《诗经。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2.安歇、休息。《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老残游记》第六回:「旱路劳顿,天时不早了,安息罢!」
3.表示死亡或悼念死者的宛转用语。如:「他已经安息了!」、「我会继承您的遗志,您放心安息吧!」
4.国名。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到安息,后遂有往来。与中国交通颇早,佛教兴盛,有高僧安清等多人入中国传教。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也称为「帕提亚」。
《漢語大詞典》:常安
长久安定;经常安宁。荀子·荣辱:“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 汉 贾谊 新书·胎教:“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 唐 白居易 《咏怀》:“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
《漢語大詞典》:保宁(保寧)
(1).保有并使之安定。逸周书·尝麦:“保寧尔国,克戒尔服。”
(2).谓辅佐护卫使安宁巩固。 唐 苏颋 《授薛稷中书侍郎制》:“翼戴朕躬,保寧王室,厥功茂矣。”
《漢語大詞典》:辑宁(輯寧,輯甯)
亦作“ 辑宁 ”。
(1).安抚,安定。书·汤诰:“俾予一人,辑寧尔邦家。” 唐 白居易 《除薛平郑滑节度制》:“尔宜式遏四封,辑寧百众。”明史·宦官传一·张永:“於是 英国公 张懋 ,兵部尚书 王敞 等,奏 永 辑寧中外,两建奇勋。”
(2).和平安宁。晋书·隐逸传·索袭:“今四表辑寧,将行乡射之礼。” 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冀令彼国从此辑宁,岂不谓去危就安转祸为福?” 明 张居正 《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民心固结,邦本辑寧。”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国朝定鼎, 闽 以海滨辑寧,未几而 永春 、 德化 诸县,篁谷深险,萑苻啸聚,掠居人以要重赂,有司莫之禁也。”
《國語辭典》:不靖  拼音:bù jìng
不安定、不平静。《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唐。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若不靖于本,而务救于末,则救之所为,乃祸之所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