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5,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下一页
安乐十胜
有相安乐行
身安乐
身安乐行
略论安乐净土义
意安乐行
誓愿安乐
誓愿安乐行
三种圆满安乐
安乐教
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
胡广(字 伯始 育阳安乐乡侯 文恭 )
华歆(字 子鱼 安乐乡侯、帝位后、博平侯 敬、敬侯 )
佛类词典(续上)
安乐集安乐十胜
有相安乐行
身安乐
身安乐行
略论安乐净土义
意安乐行
誓愿安乐
誓愿安乐行
三种圆满安乐
安乐教
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
其它辞典
颜安乐(字 公孙 )胡广(字 伯始 育阳安乐乡侯 文恭 )
华歆(字 子鱼 安乐乡侯、帝位后、博平侯 敬、敬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鲁国薛人,字公孙。家贫,好学。从舅眭孟受《公羊春秋》。孟弟子百余人,惟安乐与严彭祖为明。孟死,安乐与彭祖各专门教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颜、严之学。官至齐郡太守丞,后为仇家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172 【介绍】: 东汉南郡华容人,字伯始。安帝时举孝廉,奏章为天下第一。拜尚书郎,五迁至尚书仆射,历仕司空、司徒、太尉,官至太傅,历安、顺、冲、质、桓、灵六帝。谦恭练达,处宦官外戚交互专政之时,为官如故,时谚讥为“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以附和梁冀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卒谥文恭。全后汉文·卷五十六
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元初中,举孝廉,试章奏第一,除郎中,拜尚书郎,迁左丞。阳嘉初,为尚书仆射出为济阴太守,免。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汉安初,代刘寿为司徒。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录尚书事。桓帝即位,封育阳安乐乡侯,病免。寻代袁汤为司空。元嘉初,致仕,寻以特进征拜太常。永兴初,代袁汤为太尉,免。延熹初,复代黄琼为太尉,坐事夺爵土,免为庶人。征拜太史大夫、太常,代许栩为司徒。灵帝即位,复故封,代陈蕃为太傅,录尚书事。熹平元年卒,年八十二,谥曰文恭。有《汉官解诂》三卷,《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231 【介绍】: 三国魏平原高唐人,字子鱼。东汉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去官。太傅马日磾安集关东,辟为掾,诏拜豫章太守,为政清静不烦。孙策略地江东,待以上宾之礼。曹操表征之,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代荀彧为尚书令。曹丕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即帝位后,擢司徒。魏明帝即位,拜太尉。封博平侯。卒谥敬。全三国文·卷二十二
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灵帝时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去官。少帝时,何进徵为尚书郎,董卓之乱,从袁述于穰,马日磾辟为掾,拜豫章太守,献帝时以郡降孙策,司空曹公徵拜议郎,参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寻代荀彧为尚书令。魏国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受禅,改为司徒。明帝时进封博平侯,拜太尉,太和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敬侯。有集三十卷。
安乐集
【佛学大辞典】
(书名)唐道绰著,上下二卷。集往生安乐国之要文者。
(书名)唐道绰著,上下二卷。集往生安乐国之要文者。
安乐十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极乐世界之胜事有十种。化生所居。所化命长。国非界系。净方无欲。女人不居。修行不退。净方非秽。国土庄严。念佛摄情。十念往生也。此慈恩大师所说。
(术语)极乐世界之胜事有十种。化生所居。所化命长。国非界系。净方无欲。女人不居。修行不退。净方非秽。国土庄严。念佛摄情。十念往生也。此慈恩大师所说。
有相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忏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有相安乐行,此依劝发品,散心诵法华。不入禅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华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见普贤身。」(劝发品具名普贤菩萨劝发品,在法华经最末,劝散心念诵者。南岳之法华忏今不传,故引万善同归集)。
(术语)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忏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有相安乐行,此依劝发品,散心诵法华。不入禅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华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见普贤身。」(劝发品具名普贤菩萨劝发品,在法华经最末,劝散心念诵者。南岳之法华忏今不传,故引万善同归集)。
身安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安乐行之略。
(术语)身安乐行之略。
身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安乐行之第一,身离十过而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参见:四安乐行)
【佛学常见辞汇】
四安乐行之第一,即身离十过而安乐的修行法华之法。
【三藏法数】
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三、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嫌之事,十、远离畜养。既远离已,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是名身安乐行。(梵语旃陀罗,华言屠者。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术语)四安乐行之第一,身离十过而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参见:四安乐行)
【佛学常见辞汇】
四安乐行之第一,即身离十过而安乐的修行法华之法。
【三藏法数】
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三、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嫌之事,十、远离畜养。既远离已,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是名身安乐行。(梵语旃陀罗,华言屠者。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略论安乐净土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梁昙鸾作。或言文义非无取舍,恐是别人之作。
(书名)一卷,梁昙鸾作。或言文义非无取舍,恐是别人之作。
意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安乐行之第三。意离四过,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谓意应弃四种恶:一、不嫉谄,二、不轻骂,谓不应以大行而诃骂小行之人也,三、不恼乱,四、不争竞,为一切众生平等说法,是名意安乐行。
(术语)四安乐行之第三。意离四过,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谓意应弃四种恶:一、不嫉谄,二、不轻骂,谓不应以大行而诃骂小行之人也,三、不恼乱,四、不争竞,为一切众生平等说法,是名意安乐行。
誓愿安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誓愿安乐行之略。
(术语)誓愿安乐行之略。
誓愿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安乐行之第四。立欲使一切众生入于佛道之誓愿,而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参见:四安乐行)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谓由众生不闻、不知、不觉,于是起慈悲心,誓愿为说。故经云: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是名誓愿安乐行。(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术语)四安乐行之第四。立欲使一切众生入于佛道之誓愿,而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参见:四安乐行)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谓由众生不闻、不知、不觉,于是起慈悲心,誓愿为说。故经云: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是名誓愿安乐行。(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三种圆满安乐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成就加行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于净戒中,不敢毁犯,于身语意,清净无染,若有过失,即能忏悔,令其戒体圆满无亏,是名成就加行圆满。
〔二、成就意乐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杂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是名成就意乐圆满。(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成就宿因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于宿世中曾修福善,故于今生种种资身之具,悉无匮乏;复能为他广行惠施,心不悭吝,是名成就宿因圆满。
(出瑜伽师地论)
〔一、成就加行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于净戒中,不敢毁犯,于身语意,清净无染,若有过失,即能忏悔,令其戒体圆满无亏,是名成就加行圆满。
〔二、成就意乐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杂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是名成就意乐圆满。(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成就宿因圆满〕,谓修菩萨行者,于宿世中曾修福善,故于今生种种资身之具,悉无匮乏;复能为他广行惠施,心不悭吝,是名成就宿因圆满。
安乐教
【三藏法数】
谓佛于涅槃经中,说常乐我净四德,常住寂灭之理,为令众生得大安乐,是名安乐教。
谓佛于涅槃经中,说常乐我净四德,常住寂灭之理,为令众生得大安乐,是名安乐教。
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
【三藏法数】
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