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仗正
坚守正道。北史·崔光等传论:“ 光韶 居雅仗正,有国士之风矣。”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至若 齐 史之书 崔 弑, 马迁 之述 汉 非, 韦昭 仗正於 吴 朝, 崔浩 犯讳於 魏国 ,或身膏斧鉞,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漢語大詞典》:贞简(貞簡)
守正而清简。 北魏 高允 《鹿苑赋》:“若乃研道之伦,行业贞简,慕德怀风,杖策来践。”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卢肃 , 钧 之孙,贞简有祖风。” 元 袁桷 《文清薛处士墓志铭》:“沉匿不羈,谢彼世艰,贞简峻清,玉雪者颜。”
分類:守正清简
《漢語大詞典》:贞谨(貞謹)
守正而恭谨。北齐书·张耀传:“ 耀 少而贞谨,颇晓吏职。”
分類:守正恭谨
《國語辭典》:拘介  拼音:jū jiè
清廉自守。《晋书。卷三九。王沈传》:「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而不言,贪赇之人,将慕利而妄举。」
分類:守正耿介
《漢語大詞典》:贞猷(貞猷)
坚贞守正之道。 明 王祎 《务光先生张君诔词》:“学苑扬翘,儒林振韡;卓操世模,贞猷俗轨。”
分類:坚贞守正
《漢語大詞典》:贞循(貞循)
守正循理。 唐 权德舆 《右补阙举人自代状》:“前件官,文艺敏达,行义贞循,直道正词,确然有立。”
分類:守正循理
《漢語大詞典》:贞皦(貞皦)
守正清白。《隶释·汉繁阳令杨君碑》:“温恭博敏,贞皦藐伦,帝嘉忠懿,乃詔宠光。”
《漢語大詞典》:蹇华(蹇華)
撷取花朵。蹇,通“ 搴 ”。管子·四时:“五政曰:无杀麂夭,毋蹇华絶萼。” 尹知章 注:“蹇,拔也。” 赵守正 注:“蹇,通‘搴’,指拔或折。”
《漢語大詞典》:詟谆(讋諄)
谓怨恶,诽谤。管子·君臣下:“大臣乱曰称述,中民乱曰讋谆,小民乱曰财匱。” 赵守正 通解:“讋谆,指对上诽谤不满。”
《国语辞典》:守正不移  拼音:shǒu zhèng bù yí
坚守正道,不屈服改变。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一一。后贤志》:「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也作「守正不回」。
《国语辞典》:守道安贫(守道安贫)  拼音:shǒu dào ān pín
坚守正道,安于贫困。《旧唐书。卷九○。王及善等传。赞曰》:「守道安贫,怀远当仁。」
《国语辞典》:守经达权(守经达权)  拼音:shǒu jīng dá quán
持守正道而不固执,遇事能通权达变。形容人能坚守原则,且能灵活运用。如:「要有智慧的洞见,才能真正守经达权,而非做事漫无标准。」
《国语辞典》:谲而不正(谲而不正)  拼音:jué ér bù zhèng
通达权变而不守正道。《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国语辞典》:正己守道  拼音:zhèng jǐ shǒu dào
端正自身以坚守正道。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以此知阴阳家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国语辞典》:持正不挠(持正不挠)  拼音:chí zhèng bù náo
坚守正道,而不屈服。《明史。卷一九○。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