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05,分81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杜元志(字 道宁 )
李宪( 宁王、永平郡王、寿春郡王 让帝、改、让皇帝 名 成器 尊号 改焉 )
宁嘉勖
杨宁
李倓( 建宁郡王 承天皇帝 )
王昌龄(字 少伯 世称 王江宁 别称 王龙标 行第 大 )
仆固怀恩( 丰国公、大宁郡王 )
颜允臧(字 季宁 )
穆宁(字 元堂 )
崔宁(名 旰 )
浑释之( 宁朔郡王 )
宁龄先
小宁国公主(号 小宁国公主 别称 少宁国公主 )
宁国公主( 萧国公主 )
其它辞典(续上)
长宁公主杜元志(字 道宁 )
李宪( 宁王、永平郡王、寿春郡王 让帝、改、让皇帝 名 成器 尊号 改焉 )
宁嘉勖
杨宁
李倓( 建宁郡王 承天皇帝 )
王昌龄(字 少伯 世称 王江宁 别称 王龙标 行第 大 )
仆固怀恩( 丰国公、大宁郡王 )
颜允臧(字 季宁 )
穆宁(字 元堂 )
崔宁(名 旰 )
浑释之( 宁朔郡王 )
宁龄先
小宁国公主(号 小宁国公主 别称 少宁国公主 )
宁国公主( 萧国公主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字道宁。能诗。武则天至中宗时,任职麟台,与沈佺期等唱和。玄宗开元中,累官金部员外郎、度支、考功二曹郎中。十年,官蕲州刺史。官终杭州刺史。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741 【介绍】: 唐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太后谥改。武后以睿宗为帝,宪立为皇太子。武后称制,册为皇孙,与诸王俱出阁。后睿宗即帝位,将建东宫,以宪嫡长而楚王隆基有功社稷,故久不定。宪以“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涕泣固让。终开元世,帝宠优渥而宪逊让有加。卒,追谥让皇帝。初,凉州献新曲,宪听之以为曲虽佳,然宫商离乱,恐有播迁之祸。及安史乱起,世人乃识宪能审音。全唐文·卷九十九
宪。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皇后尊号改焉。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立为皇太子。及睿宗降为皇嗣。更册授皇孙。出閤开府置官属。长寿二年改封寿春郡王。复诏入閤。长安中累转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中宗立。改封蔡。固辞。唐隆元年进封宋。睿宗践祚。拜左卫大将军。时帝将建储。以宪嫡长。而元宗有大功。意久不定。宪涕泣固辞。帝嘉其让。以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进尚书右仆射兼司徒。改太子宾客。以司徒兼蒲州刺史。进司空。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历岐州刺史。开元四年徙封宁。又历泽泾等刺史。兼太常卿。复为太尉。二十九年薨。年六十三。帝以宪实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号不称。乃追谥让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武周长安间官永和丞。太子重俊起兵诛武三思,兵溃被害,宫府僚吏莫敢近者,嘉勖号哭,解衣裹重俊首,时人义之。宗楚客闻而大怒,收付制狱,贬为平兴丞,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中为史馆画直。与杨升、张萱同时,皆以写真得名。画至人物为难,宁独工其难,而遂擅人物。风神气骨,不止于求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6 【介绍】: 唐宗室。肃宗第三子,封建宁郡王。英毅有才略,善骑射。安禄山乱,从玄宗幸蜀,途中劝谏太子(后为肃宗)往河西图兴复,为玄宗所接纳。终因性忠謇,为张良娣、李辅国所谮,赐死。代宗时追赠齐王,追谥承天皇帝。全唐文·卷一百
倓。肃宗第三子。天宝中封建宁郡王。授太常卿同正员。元宗幸蜀。百姓遮留太子。倓因劝趣河西。收河朔军谋兴复。遂从肃宗北上。渡渭日数十战。常身先。三军属目。至灵武。肃宗即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乃更诏倓典亲兵。张良娣与李辅国交构。图危皇嗣。倓忠謇。数言之。反谮其有异志。遂赐死。代宗立。追赠齐王。大历三年。诏以倓当艰难。首创大谋。中兴有功。进谥承天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0—约756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少伯。玄宗开元十五年擢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贬岭南,北归,迁江宁丞。晚年又贬龙标尉。故世又称王江宁、王龙标。以世乱还乡,道出濠州(一作亳州),为刺史闾晓丘所杀。工诗,擅长七绝,以边塞诗《出塞》、《从军行》等知名。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称“王江宁”、“王龙标”。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越数年,以事谪岭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史传称后以“不护细行”,又贬龙标尉。安史乱起,昌龄避乱江淮一带,触忤濠州刺史闾丘晓,为晓所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昌龄为开元、天宝间杰出诗人。所作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什,清刚俊爽,深厚婉丽。时人殷璠以为“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今昌龄克嗣厥迹”,称其诗“惊耳骇目”,乃“中兴高作”。(原出《河岳英灵集》卷中,兹据《唐诗纪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传》卷二本传云是“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昌龄特擅七绝,明王世贞以为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卷四)。诗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龄诗注》。另有《诗格》传世。《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又4句。唐诗汇评
王昌龄(694?-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举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获罪谪岭南,二十七年遇赦北还。二十八年冬,为江宁尉。天宝中,贬龙标尉。安史乱起,北归,为濠州刺史闾皇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昌龄工诗,时称“诗家天子”;尤长七绝,与李白共称“联璧”。有《王昌龄集》五卷,已佚。又著《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今传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龄集》二卷和《王昌龄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昌龄(698—约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县尉,再迁江宁县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县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时曾作惜别诗《送人归江夏》,因情造景,借黄鹤楼抒情,表现了友人间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又登博学宏词科。再迁泛水尉。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邱晓所杀。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新唐书本传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唐才子传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天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唐诗品》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圭璋,岂亦定见耶!朱警《王昌龄诗集跋》
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至如“飞雨祠工来,霭然关中暮”、“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艺苑卮言》
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圃撷馀
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莫可捉着。盛唐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诗薮
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统,一唱三叹。诗薮
摩诘五言绝,穷幽极玄;少伯七言绝,超凡入圣,俱神品也。诗薮
杜陵、太白七言律绝,独步词场;然杜陵律多险拗,太白绝间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韵于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萧韶》,李颀、王昌龄故是千秋绝调。诗薮
李(白)词气飞扬,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杀直;王句格舒缓,不若李之自然,然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李作故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陲之迹;王作故极自在。李亦飘翔中闲雅,绝无叫噪之风,故难优劣,然李词或太露,王语或过流,亦不得护其短也。诗镜总论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诗镜总论
书有利涩,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难而苦为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总之,人力不与,天致自成,难易两言,难可相忘耳。诗镜总论
专寻好意,不理声格,此中晚唐绝句所以病也,诗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寻,兴情即是。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唐诗归
钟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细读储光羲及王昌龄诗,深厚处益见陶诗渊源脉络。善学陶者宁从二公入,若从五、孟入。《全唐风雅》
钟云: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 黄绍夫云:唐七言绝句当以王龙标为第一,以其比兴深远,得风人温柔敦厚之体,不但词语高古而已。姜斋诗话
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若“水尽南天不见云”、“水和三日荡轻舟”、“囊无一物献尊亲”、“玉帐分弓射虏营”,皆所谓滞累,以有衬字故也。其免于滞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则又疲茶无生气,似欲匆匆结煞。《诗辩坻》
龙标七言古,气势太峻而才幅狭,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围炉诗话
吴敬夫云:龙标七绝名手,五古笔法高妙,往往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论”,“独立君始悟”、“海静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袭,故愚者入其鬼窟中。岂若“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顿挫雄浑也? 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侧,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围炉诗话
王龙标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原诗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历代诗法》
龙标五古,胜情旷致,刊落凡俗。龙标七绝,如高翼矫风,半空落响,危峰堕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调,一见一新,非惟独秀当时,抑已擅场千古。《唐诗别裁集》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石洲诗话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挹翠楼诗话》
有识者皆当戒心读王龙标“大漠风尘”、“白马金鞍”、“驰道杨花”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讽,使深心人于言外领会,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绝所以独冠三唐。《唐七律隽》
襄阳、龙标、供奉,虽不以七律名家,然视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别有一种神气,有精采而无滞色,此盛唐之所以为盛也。《岘佣说诗》
孟浩然、王昌龄、常建五言清逸,风格均与摩诘相近,而篇幅较窘。学问为之,才力为之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缩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绝擅名,亦由关塞之词,江山所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 【介绍】: 唐时铁勒族人。世袭都督。安禄山反,从郭子仪赴行在,来往征战,收两京,平史朝义,有殊功,封丰国公。累官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代宗广德元年,以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两女远嫁绝域得与蕃将联兵,大功显卓,却受宦官骆奉先、鱼朝恩与边将辛云京、李抱玉挤兑逼迫,而怏怏不平。上书申诉,而朝廷态度又暧昧不明。终于兵戎相见,为唐军击败,子仆固玚被杀。遂屡引回纥、吐蕃攻唐。后率兵至鸣沙县,遇疾还,死于灵武。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怀恩。铁勒部人。世袭都督。天宝中加左领军大将军。从郭子仪李光弼广平王破贼。前后皆立殊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封丰国公。乾元二年进封大宁郡王。加工部尚书。代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授河北副元帅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充朔方都知兵马使同节度副大使。广德改元。册勋拜太保。仍赐铁券。名藏太庙。画像淩烟阁。辛云京与怀恩有隙。奏其反状。怀恩令子玚率众攻云京。进围榆次。朝廷以郭子仪代怀恩。子仪至河中。怀恩率麾下数百骑渡河。北走灵武。啸聚亡命。上念其勋旧。遥授太师兼中书令大宁王。永泰元年。怀恩糺合诸番。南犯京师。至鸣沙县病甚。还死灵武。部曲焚其尸以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0—768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季宁。颜惟贞子。解褐太康尉。玄宗天宝十载应县令举对策及第,授延昌令,以清白闻名。肃宗至德初,奔行在,拜监察御史,推劾不避强御。寻充朔方节度判官,迁殿中侍御史,出为栎阳令,榜杀犯奸录事,使豪强震恐。代宗广德中,拜江陵少尹,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794 【介绍】: 唐怀州河内人,字元堂。穆元休子。擢明经第。为盐山尉。安禄山乱起,宁檄州县并力捍御,颜真卿署为河北采访支使。肃宗上元二年,累授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檄取资粮,以无敕命,不与,时重其能守官。历迁鄂、岳、沔都团练使及淮西、鄂、岳租庸盐铁沿江转运使,掠劫为衰,漕运得通。坐杖死沔州别驾,贬平集尉,累拜太子右谕德。德宗走奉天,宁奔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罢归东都,以秘书监致仕。有《家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3—783 【介绍】: 唐卫州人,先世为博陵安平人,本名旰。落魄客剑南。代宗宝应初蜀乱,严武荐宁为利州刺史,又奏为汉州刺史,旋为西山都知兵马使。宰相杜鸿渐利宁贿,荐诸朝,大历二年授西川节度使。十四年入朝,迁司空,以平章事为御史大夫。德宗立,杨炎说帝罢之,遂改宁灵州大都督。朱泚反,宁自京师奔奉天,卢杞等诬其通朱泚,被冤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皋兰州人,先世属铁勒族浑部。世为本州都督。少有武艺。从朔方军,积战功,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封宁朔郡王。代宗广德中与吐番战,没于灵武,年四十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 【介绍】: 唐荣王李琬之女。肃宗乾元元年随宁国公主陪嫁回纥,及宁国返唐,升为可敦。历配英武、英义二可汗。号小宁国公主,亦称少宁国公主。长寿天亲可汗立,令其居外,戮其与英武(一说英义)所生二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肃宗幼女。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肃宗乾元元年,嫁回纥毗伽可汗。俄而可汗死,国人欲以公主殉,公主以为回纥万里结婚,本慕中国,故不可以殉,乃剺面哭,从回纥俗。后以无子,得还。德宗贞元二年,徙封萧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