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97,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国学
新学
入学
嗜学
下学
古学
学事
学语
无学
奥学
游学
立学
学识
志学
强学
《國語辭典》:国学(國學)  拼音:guó xué
1.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如:「一般中文系所说的国学,包括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等。」
2.国家为全国设立的学校。《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成均辟雍,皆国学之号。」
《國語辭典》:国子监(國子監)  拼音:guó zǐ jiàn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隋、唐、宋、元、明、清称国子监。晋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清末改革学制,自光绪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
《國語辭典》:国故(國故)  拼音:guó gù
1.国家所遭受的变故。《礼记。文王世子》:「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2.本国固有的文化与学术。如:「整理国故」、「他一心想保存国故,振兴文化。」
《國語辭典》:新学(新學)  拼音:xīn xué
1.新倡的学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定势》:「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
2.学习未久。《汉书。卷八一。匡张孔马传。张禹》:「新学小生,乱道误人。」
3.特指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相对汉朝的学术而言。
4.清末西学。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
《國語辭典》:入学(入學)  拼音:rù xué
开始进入某个学校学习,成为该校的学生。如:「入学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王生虽是业儒,尚不曾入学,只在家中诵习,也有时出外结友论文。」《红楼梦》第四回:「珠虽大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高级汉语词典》:嗜学
非常好学
《國語辭典》:下学(下學)  拼音:xià xué
1.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2.从身边附近的事物开始学习。《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上课时间结束,离开学校。宋。陆游 东吴女儿曲:「阿弟贪书下学迟,独拣诗章教鹦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这早晚怎生不见孩儿下学来。」
《國語辭典》:古学(古學)  拼音:gǔ xué
1.古文学,与今文学相对。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后汉书。卷三六。郑范陈贾张列传。贾逵》:「逵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
2.泛指古代的学术。如:「潜心古学,不问名利。」《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段颎》:「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漢語大詞典》:学事(學事)
从某人学习并侍奉之。汉书·贾谊传:“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 李斯 同邑,而尝学事焉。” 颜师古 注:“事之而从其学也。”世说新语·言语“昔 尧 聘 许由 ” 刘孝标 注引 晋 皇甫谧 曰:“ 由 字 武仲 , 阳城 槐里 人也, 尧 舜 皆师而学事焉。”
《漢語大詞典》:学语(學語)
学习语言;学习说话。 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文学结髮学语,服膺不舍。” 晋 陶潜 《和郭主簿》:“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唐 杜甫 《戏作花卿歌》:“ 成都 猛将有 花卿 ,学语小儿知姓名。”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 阿纲 学书蚓满幅, 阿绘 学语鶯囀木。”
分類:学语学习
《漢語大詞典》:无学(無學)
(1).没有学问或学识。史记·汲郑列传:“人果不可以无学,观 黯 之言也日益甚。”北史·齐上党王涣传:“人不可无学,但要不为博士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此皆比时大老及两衙门无学无识,以致张皇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我并不觉得你浅薄和无学。”
(2).佛教语。小乘四果的最后一果,即阿罗汉果。谓学道圆满,不需再行修学。 唐 窥基 《法华玄赞》卷一:“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漢語大詞典》:奥学(奥學)
(1).高深的学问。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骚》,奥学穷讨賾。”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雄词冠於一时,奥学穷乎千古,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宋史·田锡王禹偁等传论:“ 禹偁 制戎之策,厥后果符其言,而醇文奥学,为世宗仰。”
(2).指学识渊深的人。旧唐书·郑覃传:“经籍错讹,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準 后汉 故事,勒石於太学。”
《國語辭典》:游学(游學)  拼音:yóu xué
1.周游各地以讲学。《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2.离家至外地求学。《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自游学十年乃归乡里。」也作「游学」。
3.受学。《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赞曰》:「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國語辭典》:游学(遊學)  拼音:yóu xué
1.到远处或国外求学。《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钟爱,把他纵容得志气极高,向父母要了些银子,到上海游学。」也作「游学」。
2.从事学习。《汉书。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传。史丹》:「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漢語大詞典》:立学(立學)
兴建学校。 清 冯桂芬 《武进盛氏义庄记》:“吾县 范文正公 生千餘年之后,独毅然有所建復者二事:其一为立学,天下之有学自 文正 始;又其一则义庄也。”
《國語辭典》:学识(學識)  拼音:xué shì
学问与知识。如:「他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待人又谦和有礼,称得上是德智兼备。」
《國語辭典》:志学(志學)  拼音:zhì xué
1.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指立志专心求学。唐。马戴 下第别郜扶诗:「平生空志学,晚岁拙谋身。」
2.旧时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三国魏。曹植武帝诔〉:「年在志学,谋过老成。」
《漢語大詞典》:强学(强學)
亦作“彊学”。 勤勉地学习。《礼记·儒行》:“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君子彊学而力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以故与縉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