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浩学
鸿学
女学士
内外学
市学
四学士
四门学
白学
躐学
邪学
宪学
学玩
学塾
学潮
学部
《漢語大詞典》:浩学(浩學)
博学。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 维 ,枢密直学士 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分類:博学
《漢語大詞典》:鸿学(鴻學)
指具有渊博学问的人。 唐 舒元舆 《问国学记》:“至於西,有高门,门中有厦屋。问之,曰:此论堂也。予愧非鸿学,方论,不敢入。”
《國語辭典》:女学士(女學士)  拼音:nǚ xué shì
1.宫中有才学的嫔妃或宫女。《陈书。卷七。皇后列传。后主沈皇后》:「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
2.有才学、能诗文的女子。《聊斋志异。卷四。公孙九娘》:「且是女学士,诗词俱大高。昨儿稍得指教。」
3.女性的大学毕业生。
《漢語大詞典》:内外学(内外學)
内学和外学。 东汉 儒生以七纬为内学,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就加袞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参见“ 内学 ”。
《國語辭典》:内学(內學)  拼音:nèi xué
1.谶纬之学。《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
2.佛学。《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
《漢語大詞典》:市学(市學)
村镇上的学校;私塾。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市学先生预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 元 钟嗣成 《醉太平》曲:“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窰,开一箇教乞儿市学,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若只要个安身之处,敝村有个市学,倘肯相就,权住几时。”
《漢語大詞典》:四学士(四學士)
指 北宋 诗人 黄庭坚 、 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 四人。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黄庭坚 ﹞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俱游 苏軾 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漢語大詞典》:四门学(四門學)
古代学校名。 北魏 正始 四年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 唐 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传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学生家庭出身品级较低。 隋 代及 北宋 亦设四门学,存在时间很短。 元 以后废。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漢語大詞典》:白学(白學)
僧侣服缁,称世俗为“白”。因称儒家之学为“白学”。 南朝 宋 慧琳 《白黑论》:“有白学先生,以为中国圣人经纶百世,其德弘矣,智周万变,天人之理尽矣。”
《漢語大詞典》:躐学(躐學)
礼记·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后以“躐学”指不按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 宋 黄庭坚 《送吴彦归番阳》诗:“诸生厌晚成,躐学要侩駔。”
《漢語大詞典》:邪学(邪學)
不正当的学说。荀子·大略:“语曰:‘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此家言邪学之所以恶儒者也。”
分類:正当学说
《漢語大詞典》:宪学(憲學)
历算之学。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易教上:“夫数乃古今所共,凡明於宪学者,皆可推寻,岂必太元而始合哉!”
分類:历算
《漢語大詞典》:学玩(學玩)
学习玩赏。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方停烟墨,永砥学玩。仰结圣造,伏铭私荷。”
《國語辭典》:学塾(學塾)  拼音:xué shú
旧时学校称为「学塾」。也称为「学房」。
分類:学塾私塾
《國語辭典》:学潮(學潮)  拼音:xué cháo
学生或教职员因不满学校措施、政治现状等,而举行的示威抗议活动。
《國語辭典》:学部(學部)  拼音:xué bù
清末所设管理全国教育的机关,如同现今的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