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学衔
学宪
地理学
籀学
竺学
学运
初学记
村学堂
辩学
持学
操学
策学
缉学
金石学
郊学
《漢語大詞典》:学衔(學銜)
高等学校教师、科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职务称号。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职务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科研机构的职务分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以上总称为学衔。
《漢語大詞典》:学宪(學憲)
即学政。 明 张居正 《答陕西学道王麟洲》:“而 三秦 重地,学宪要秩,非假重望,不足以当之。”参见“ 学政 ”。
分類:学政
《國語辭典》:学政(學政)  拼音:xué zhèng
1.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2.职官名。为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见《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志三》。也称为「大宗师」、「学道」、「学台」、「文宗」。
《國語辭典》:地理学(地理學)  拼音:dì lǐ xué
一门整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主要研究地表空间人类活动及其与自然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科学。
《韵府拾遗 觉韵》:籀学(籀学)
唐书萧颖士传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读书一遍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
《國語辭典》:竺学(竺學)  拼音:zhú xué
佛学。《佩文韵府。卷九二。觉韵》:「朱子诗:『迷心昧性哂竺学。』」
分類:佛学
《国语辞典》:学运(学运)  拼音:xué yùn
学生运动的缩称。学生基于对国家社会的热爱,为达成某种诉求所推行的运动,称为「学运」。
《国语辞典》:初学记(初学记)  拼音:chū xué jì
书名。唐徐坚等奉敕撰,三十卷。编纂经史文章之要,以类相从,分二十六部,三百一十三子目,前为叙事,次为事对,末为诗文,为唐人类书之最精者。
《漢語大詞典》:村学堂(村學堂)
乡村学堂。旧时多指乡村私塾。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友 鲁申公 ,师 浮丘伯 ,尚可教书村学堂。”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分類:乡村私塾
《漢語大詞典》:辩学(辯學)
(1).富于才学而又善辩。梁书·王锡传:“ 善明 负其才气,酒酣谓 异 曰:‘南国辩学如中书者几人?’ 异 对曰:‘ 异 所以得接宾宴者,乃分职是司。二国通和,所敦亲好;若以才辩相尚,则不容见使。’”
(2).“逻辑学”的旧译。也有人称 中国 古代逻辑学为“辩学”。
(3).关于研究辩论的学问。
《漢語大詞典》:持学(持學)
治学。东观汉记·甄宇传:“治《严氏春秋》,持学精微,以白衣教授,常数百人。”
分類:治学
《漢語大詞典》:操学(操學)
操行和学问。南史·谢晦传:“树文德於庭户,立操学於衡门。”
分類:操行学问
《漢語大詞典》:策学(策學)
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新唐书·薛登传:“ 煬帝 始置进士等科,后生復相驰竞,赴速趋时,缉缀小文,名曰策学,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漢語大詞典》:缉学(緝學)
谓积累学识。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吾闻缉学将以俟达也,慎藏将以待出也。” 明 何景明 《王孺人墓志铭》:“公缉学取仕,孺人实佐之。”
分類:积累学识
《國語辭典》:金石学(金石學)  拼音:jīn shí xué
研究金石等钟鼎铭文的学问。分为金文、石刻二部门;又有甲骨文、陶文之分。
《漢語大詞典》:郊学(郊學)
周 代设在远郊百里之内的小学。 清 段玉裁 《礼记四郊小学疏证》:“乡学盖在五十里近郊,郊学盖在百里远郊,遂学盖在远郊之外。”
分類:远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