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化学
蕃学
短学
社学
暮学
美学
新文学
眼学
学报
学差
学俸
学割
学嚬
学位
学系
《國語辭典》:化学(化學)  拼音:huà xué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的自然科学。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核化学等。
《漢語大詞典》:蕃学(蕃學)
(1).蕃,通“ 番 ”。 宋 朝所设供外族或异国人读书的学校。宋史·神宗纪二:“﹝ 熙寧 八年三月﹞戊戌,知 河州 鲜于师中 乞置蕃学,教蕃酋子弟。”
(2).蕃,通“ 番 ”。谓 宋 代 西夏国 创建的学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 元昊 创制 西夏 文字后,又命 野利仁荣 主持建立蕃学( 党项 学)……选拔 党项 和 汉 族官僚子弟入学。”
《漢語大詞典》:短学(短學)
学问浅薄。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元会》:“我惭短学復在后,收餘掇弃聊以书。”
分類:学问浅薄
《國語辭典》:社学(社學)  拼音:shè xué
明、清两朝代在各府、州、县所设立教授民间子弟的学校。
分類:社学学校
《骈字类编》:暮学(暮学)
孟郊 诗 日往复不见,秋堂仍暮学。
《國語辭典》:美学(美學)  拼音:měi xué
研究人对艺术品的欣赏与创作能力及艺术品本身组织法则与内容,更进一步探讨艺术品间关系的一种学问。
《國語辭典》:新文学(新文學)  拼音:xīn wén xué
五四运动以后的白话文学,相对于旧文学而言。如白话文体的各种作品都是。
《漢語大詞典》:眼学(眼學)
谓亲自阅读研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谈説製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通志·总序》:“字书眼学,韵书耳学;眼学以母为主,耳学以子为主;母主形,子主声:二家俱失所主。”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的叙述上得来,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國語辭典》:学报(學報)  拼音:xué bào
学术团体定期出版的报纸、刊物。如:「这一期的学报内容很扎实。」
《漢語大詞典》:学差(學差)
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七回:“有一位老先生点了 四川 学差。”红楼梦第九九回:“就是外任,原是学差,也无关於吏治上。”《冷眼观》第十二回:“他当某省学差的时候……这种荒谬絶伦的题目,都能丧心病狂的想得出。”参见“ 学政 ”。
分類:学政
《國語辭典》:学政(學政)  拼音:xué zhèng
1.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2.职官名。为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见《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志三》。也称为「大宗师」、「学道」、「学台」、「文宗」。
《國語辭典》:学俸(學俸)  拼音:xué fèng
1.官府发给生员的钱。元。朱德润德政碑〉诗:「城中书生无学俸,但得钱多作好颂。」
2.旧时教师的薪俸。如:「因这学校学俸高,所以吸引许多名师大儒。」
《漢語大詞典》:学割(學割)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后以“学割”指学问、经验、技艺尚未成熟的人。北史·薛琡传:“锦縠虽轻,不委之以学割;瑚璉任重,岂寄之以弱力。”
《漢語大詞典》:学嚬(學嚬)
(1).效颦。谓胡乱模仿,弄巧成拙。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悦彼之可,而忘我不可,学嚬之蔽。”
(2).指美女蹙眉。 唐 许敬宗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学嚬齐柳嫩,妍笑发春丛。”
《國語辭典》:学位(學位)  拼音:xué wèi
通常指大学以上学生,于学分修习完毕后,具有某种程度的专业常识,经有关的学术机构覈可而授予的学术资格。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种。
《國語辭典》:学系(學系)  拼音:xué xì
大学院校为使学习专业化所划分的科系。如中国文学系、物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