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学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道之一。谓断三界诸惑已尽,證真谛之理,不更要学修之圆满智慧,即阿罗汉之无漏智也。
【三藏法数】
谓声闻断三界见、思惑尽,真谛之理究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即第四果阿罗汉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术语)三道之一。谓断三界诸惑已尽,證真谛之理,不更要学修之圆满智慧,即阿罗汉之无漏智也。
【三藏法数】
谓声闻断三界见、思惑尽,真谛之理究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即第四果阿罗汉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进学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说孝顺,仁慈,惠施等法。
(经名)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说孝顺,仁慈,惠施等法。
提婆为利养学神通
【佛学大辞典】
(故事)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三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为教于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三从十力迦叶波学。毗奈耶破僧事十三曰:「提婆达多未得圣果时世饥荒,乞食难得,有诸神通者或往他洲,或往天取食。提婆达多见之,欲得神通,诣佛请教。佛知彼起逆罪,劝三学不教通法。提婆去往憍陈如乃至五百上座请教。诸比丘知佛意,亦不教。更去诣十力迦叶波,彼不知佛圣意,即教之。达多受其教而得神通。」四从阿难学。出曜经十五曰:「时有比丘名调达,聪明广学,十二年间坐禅入定,心不移易,诵佛经六万,象不胜载。后意转退,渐生恶念,意望供养,至世尊所,请说神通之法,世尊知彼恶意,说四非常法,不许通法。去至舍利弗目连所,二比丘亦同佛,调达念阿难我弟,彼必教我。诣阿难所请,阿难为说其法。调达闻已,在闲处专心一意,由粗入细,以心举身,以身举心,身心俱合,渐渐离地,乃至石壁无碍。」智度论十四、十诵律三十七亦同。
(故事)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三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为教于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三从十力迦叶波学。毗奈耶破僧事十三曰:「提婆达多未得圣果时世饥荒,乞食难得,有诸神通者或往他洲,或往天取食。提婆达多见之,欲得神通,诣佛请教。佛知彼起逆罪,劝三学不教通法。提婆去往憍陈如乃至五百上座请教。诸比丘知佛意,亦不教。更去诣十力迦叶波,彼不知佛圣意,即教之。达多受其教而得神通。」四从阿难学。出曜经十五曰:「时有比丘名调达,聪明广学,十二年间坐禅入定,心不移易,诵佛经六万,象不胜载。后意转退,渐生恶念,意望供养,至世尊所,请说神通之法,世尊知彼恶意,说四非常法,不许通法。去至舍利弗目连所,二比丘亦同佛,调达念阿难我弟,彼必教我。诣阿难所请,阿难为说其法。调达闻已,在闲处专心一意,由粗入细,以心举身,以身举心,身心俱合,渐渐离地,乃至石壁无碍。」智度论十四、十诵律三十七亦同。
绝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传心法要上曰:「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閒道人也。」
(术语)传心法要上曰:「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閒道人也。」
义学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如俱舍唯识等建立名数,论因果阶级,法相跼蹐文字间之学问也。释氏稽古略四所谓「两街止是南山律部。慈恩贤首之疏钞,义学而已。士大夫聪明超轶者,皆厌闻名相因果。」之类是也。
(杂语)谓如俱舍唯识等建立名数,论因果阶级,法相跼蹐文字间之学问也。释氏稽古略四所谓「两街止是南山律部。慈恩贤首之疏钞,义学而已。士大夫聪明超轶者,皆厌闻名相因果。」之类是也。
意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宗之学问。禅学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有佛心宗之名。禅源都序一曰:「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不相违。」传通缘起上曰:「道善意学。」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宗的学问。禅学相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名意学。
(术语)禅宗之学问。禅学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有佛心宗之名。禅源都序一曰:「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不相违。」传通缘起上曰:「道善意学。」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宗的学问。禅学相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名意学。
圆融三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华严天台所判中,圆教之三学也,戒定慧互为融即,具三即一、一即三之理致,异于馀教之三学也。
(术语)谓华严天台所判中,圆教之三学也,戒定慧互为融即,具三即一、一即三之理致,异于馀教之三学也。
新学菩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发心学习佛道之菩萨也。梵网经下曰:「汝新学菩萨,顶戴受持戒。」
【佛学常见辞汇】
新发心学习佛道的菩萨。
(术语)新发心学习佛道之菩萨也。梵网经下曰:「汝新学菩萨,顶戴受持戒。」
【佛学常见辞汇】
新发心学习佛道的菩萨。
寿光学士
【佛学大辞典】
(人名)梁慧超,学经论,明解宏达,博赡内外。武帝敕为寿光殿学士。见释氏要览下。
(人名)梁慧超,学经论,明解宏达,博赡内外。武帝敕为寿光殿学士。见释氏要览下。
慧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学之一,观达真理为慧,进习为学。断惑證理,慧之作用也,为发此慧而进修,谓之慧学。对配于三藏,则为阿毗达磨藏之所诠。阿毗达磨藏者,诠显此慧学之法藏也。大乘义章十曰:「观达称慧,进习为学。」对法论十一曰:「开示慧学是阿毗达磨。」
【佛学常见辞汇】
三学之一。
【佛学次第统编】
慧者,分别事理,决定断疑之作用,又通达事理之作用也。又为智与慧之通名,但二者相对。达有为之事相曰智,达无为之空理曰慧耳。名慧学者,观达真理为慧,进习为学。断惑證理,是慧之作用。为发此慧而进修,是曰慧学。三藏中之阿毗达摩藏,为显慧学之法藏也。慧分声闻慧、缘觉慧,下分述之。
【三藏法数】
慧者,智慧也。谓能断除烦恼,显发本性,故名慧学。
(术语)三学之一,观达真理为慧,进习为学。断惑證理,慧之作用也,为发此慧而进修,谓之慧学。对配于三藏,则为阿毗达磨藏之所诠。阿毗达磨藏者,诠显此慧学之法藏也。大乘义章十曰:「观达称慧,进习为学。」对法论十一曰:「开示慧学是阿毗达磨。」
【佛学常见辞汇】
三学之一。
【佛学次第统编】
慧者,分别事理,决定断疑之作用,又通达事理之作用也。又为智与慧之通名,但二者相对。达有为之事相曰智,达无为之空理曰慧耳。名慧学者,观达真理为慧,进习为学。断惑證理,是慧之作用。为发此慧而进修,是曰慧学。三藏中之阿毗达摩藏,为显慧学之法藏也。慧分声闻慧、缘觉慧,下分述之。
【三藏法数】
慧者,智慧也。谓能断除烦恼,显发本性,故名慧学。
增上心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学之一。定学也。定学有增上之力,故谓之增上心学。又为增进心之学,故曰增上心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定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能舍欲界诸不善法,得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于诸定心而能增胜,是名增上心学。(初禅、四禅,即色界天也。)
(术语)三学之一。定学也。定学有增上之力,故谓之增上心学。又为增进心之学,故曰增上心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定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能舍欲界诸不善法,得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于诸定心而能增胜,是名增上心学。(初禅、四禅,即色界天也。)
增上戒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学之一。(参见:增戒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戒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具足受持大小乘戒,制伏过非,成就威仪,于诸戒法而能增胜,是名增上戒学。
(术语)三学之一。(参见:增戒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戒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具足受持大小乘戒,制伏过非,成就威仪,于诸戒法而能增胜,是名增上戒学。
增上慧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学之一。发增胜智慧之学。又增进智慧之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慧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四圣谛等法,如实能知,是名增上慧学。(四圣谛者,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
(术语)三学之一。发增胜智慧之学。又增进智慧之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慧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四圣谛等法,如实能知,是名增上慧学。(四圣谛者,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
增戒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增上戒学之略。戒律为三学之一,故曰戒学,此法力强,故曰增上。增上谓力之强也。因而三学共冠增字。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增戒学者,出世正道,增上胜法,非谓渐制而言增也,定慧亦同。」又增上其戒之义。
(术语)增上戒学之略。戒律为三学之一,故曰戒学,此法力强,故曰增上。增上谓力之强也。因而三学共冠增字。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增戒学者,出世正道,增上胜法,非谓渐制而言增也,定慧亦同。」又增上其戒之义。
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学修戒定慧三者。因位曰学。果上曰无学。
【佛学常见辞汇】
修学戒定慧。在因位叫做有学,在果上则叫做无学。
(术语)学修戒定慧三者。因位曰学。果上曰无学。
【佛学常见辞汇】
修学戒定慧。在因位叫做有学,在果上则叫做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