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97,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闽学
老学庵
隶学
国学生
学庐
学裁
侍学
罢学
哲学
课学
留学
脩学
通学
逃学
学期
《國語辭典》:闽学(閩學)  拼音:mǐn xué
宋儒朱熹的学术思想。朱熹于治学上继承洛学程颐的观点,主张追求道理的本源。理学上融合了周敦颐、张载、二程与其他各派说法,扩大范围,理学至此达到极盛。因朱熹讲学,均在闽江上游,故其学派称为「闽学」。
《漢語大詞典》:老学庵(老學菴)
宋 陆游 的书斋名。 陆游 《老学庵》诗:“穷冬短景苦悤忙, 老学菴 中日自长。”自注:“予取 师旷 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菴。”后亦借指读书养静之所。 清 赵翼 《哭洪稚存编修》诗:“赐环归后脱征衫,十笏新营 老学菴 。”
分類:读书养静
《漢語大詞典》:隶学(隸學)
谓隶书之学。宣和书谱·韩择木:“隶学之玅,唯 蔡邕 一人而已。” 清 项絪 《〈录辨·目录〉识语》:“ 顾南原 氏究心隶学,徧见古碑,备稽往籍,作隶辨八卷,以印其是而砭其非。”
分類:隶书
《漢語大詞典》:国学生(國學生)
古代国学的学生。文献通考·学校二:“﹝ 东晋 孝武 ﹞ 太元 九年……国子祭酒 殷茂 上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詔虽褒纳,竟不施行。’”清史稿·礼志十:“国学生见国子师仪,初见,具名柬,公服诣学,自东阶升堂,北面三揖,师立受。”《孽海花》第三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鸞掖,占鰲头,祇剩 曹公坊 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
分類:国学学生
《漢語大詞典》:学庐(學廬)
(1).学校。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髫齓夙孤,不尽家训,及就学庐,便受大典。”
(2).学校房舍。新唐书·李栖筠传:“又增学庐,表宿儒 河南 褚冲 、 吴 何员 等,超拜学官为之师。”
分類:学校房舍
《分类字锦》:学裁(学裁)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分类:织染
《漢語大詞典》:侍学(侍學)
给帝王或皇子讲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杜相国 侍学龙楼一十七载, 咸丰 壬子薨于位。上眷念旧学,饰终典礼,极优渥。赠太师,諡‘文正’,皆出特旨。”此指为皇子讲学。
《漢語大詞典》:罢学(罷學)
放弃学业。 邹鲁 《福建光复》:“迨取缔风潮发生,罢学归国,乃於 福州 成立中国同盟会支部。”
分類:放弃学业
《國語辭典》:哲学(哲學)  拼音:zhé xué
哲学一词在西方原指爱智,是一种藉由人的理智去探讨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最高原理之学问。在东方,哲学除包含上述意义外,尚包含如何通过实践行为以实现道德理想人格。
分類:哲学希腊
《漢語大詞典》:课学(課學)
考求学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然自 卿 渊 已前,多役才而不课学; 雄 向 已后,颇引书以助文。”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稍长,能自课学,明《左氏春秋》。”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以离经辨志为始事,以知类通达为大成,课学之程也。”
《國語辭典》:留学(留學)  拼音:liú xué
到国外求学深造。如:「大学毕业后,他就到外国留学,继续深造。」
《漢語大詞典》:脩学(脩學)
研习学业,治学。庄子·渔父:“ 孔子 再拜而起曰:‘ 丘 少而脩学,以至於今六十九岁矣。’”史记·儒林列传:“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
《國語辭典》:通学(通學)  拼音:tōng xué
学生不住校舍,每天往返于住处与学校之间。如:「他通学一年,身心疲惫,所以毅然决定住校。」
《國語辭典》:逃学(逃學)  拼音:táo xué
学生不到校上课,在外游荡。《红楼梦》第五六回:「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國語辭典》:学期(學期)  拼音:xué qí
一般学校把一学年分为两期,由本年八月到次年一月是第一学期,次年二月到七月是第二学期。又或从秋季开学到寒假为一学期,从春季开学到暑假为一学期。
《國語辭典》:学年(學年)  拼音:xué nián
学校中所规定的修业年度。我国以每年的八月一日为学年开始,到翌年的七月三十一日为学年结束,一学年分为上下两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