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96,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学世
学空
东学
名学
南学
语学
学府
学儿
重学
寡学
左学
学侣
村学
治学
幸学
《漢語大詞典》:学世(學世)
书香门第。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书》:“足下出文閫,生学世,业精前古,言高当今。”
分類:书香门第
《漢語大詞典》:学空(學空)
学佛。空,指佛门。 唐 韦应物 《夏日》诗:“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唐 曹松 《书翠岩寺壁》诗:“入郭非无路,归林自学空。”
分類:学佛佛门
《漢語大詞典》:东学(東學)
(1). 周 代指设在王宫之东的大学。礼记·乐记“散军而郊射” 汉 郑玄 注:“郊射,为射宫于郊也,左东学也,右西学也。”大戴礼记·保傅:“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始恩相及矣。”
(2).指 中国 传统文化。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 中国 ‘十三经’、‘二十五史’,正是酋长祭师们一心崇奉的治国平天下的谱,此后凡与土人有交涉的‘西哲’,倘能人手一编,便助成了我们的‘东学西渐’,很使土人高兴。”
《國語辭典》:名学(名學)  拼音:míng xué
1.研究先秦各家关于「名」的思想与问题之学。
2.研究关于推理、思考所以得为正、误的一般性原理与法则的学说。参见「理则学」条。
《國語辭典》:南学(南學)  拼音:nán xué
1.太子的学舍。周代有东、南、西、北四学,加太学为五学,南学即五学之一。《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始民不诬矣。」
2.南朝宋何尚之,在南郭外立学聚生徒,士人多慕道来游,称为「南学」。《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其所治的经学大多承袭魏晋学风,又受佛教影响,所作的义疏比经注更加详细,故称为「南学」。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漢語大詞典》:语学(語學)
(1).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又称文法、文法学。 章炳麟 《文学说例》:“草昧未开之世,语言必先名词,次及动词,又次及助动词。东西诸国,顺是以成语学。”
(2).指对于外语的研究。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这就势必至于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一面也自然只好怪自己语学程度的不够格。” 鲁迅 《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重译的书之多,这也许是一种原因,说偷懒也行,但大约也还是语学的力量不足的缘故。”
《國語辭典》:学府(學府)  拼音:xué fǔ
1.学问渊博的人。《南史。卷六○。列传。傅昭》:「傅昭博极古今,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官宦簿阀,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世称为学府。」
2.学术中心的所在。今俗称学校为「学府」。如:「每一位考生都希望能进入最高学府就读。」
《漢語大詞典》:学儿(學兒)
犹学生。旧时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明 无名氏 《东篱赏菊》第二折:“学儿是这 彭泽县 一箇县丞,近日撰将这箇 陶县令 来,十分兜搭,我试见他去。”
《漢語大詞典》:重学(重學)
(1).尊尚学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谒先师:“重学尊师,兴贤进士。”
(2).即力学。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清 王韬 《上当路论时务书》:“化学、光学、重学、医学、植物之学,皆有专门名家。” 严复 《救亡决论》:“不讲载力,重学,又乌识桥梁营造?”
《漢語大詞典》:寡学(寡學)
学问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致堂胡氏:“ 孝宗 一日在宫中閲《通鑑纲目》,有 致堂 胡 氏断语,未知其人,因出御札付内阁,问其本末。时 洛阳 刘文靖 诸公在阁,俱茫然失对,遂直陈以谢,比出阁,翻閲故籍始得之,具揭以復,且以寡学引愆,上亦不罪也。”
分類:学问
《國語辭典》:左学(左學)  拼音:zuǒ xué
商代的小学。《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汉。郑玄。注:「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唐。李华〈含元殿赋〉:「盖左学之遗制,协前王之讲德。」
《漢語大詞典》:学侣(學侣)
(1).学友。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臣仰承皇威,训兹学侣;奉扬圣旨,洞晓羣儒。”
(2).犹学生。 南朝 梁简文帝 《徵君何先生墓志》:“聚徒教习,学侣成羣。”南史·贺琛传:“年将三十,便事讲授…… 彭城 到溉 为行事,闻 琛 美名,命驾相造。会 琛 正讲,学侣满筵。”
(3).指有学识的僧侣。 南朝 梁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詵詵学侣,济济名僧。”
《國語辭典》:村学(村學)  拼音:cūn xué
旧时乡村间的私塾或学校。也称为「村校」。
分類:乡村私塾
《國語辭典》:治学(治學)  拼音:zhì xué
研究学问。如:「教授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在学术上颇有成就。」
分類:治学学问
《漢語大詞典》:幸学(幸學)
皇帝巡幸学校。南齐书·武帝纪:“三月辛亥,国子讲孝经,车驾幸学,赐国子祭酒、助教绢各有差。”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典礼:“幸学,车驾幸太学,则有恩例,盖古之养老尊贤之故事。”清史稿·世宗纪:“辛酉,詔临 雍 大典,改幸学为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