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女学(女學) 拼音:nǚ xué
1.书名。清蓝鼎元编,共六卷。博采经传格言,旁及史传,以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四项内容教导妇女。
2.女子学校。唐。杜光庭《录异记。卷六。洞》:「长安富平县北定陵通关乡入谷三十馀里,有二洞,一名东女学,一名西女学。」
2.女子学校。唐。杜光庭《录异记。卷六。洞》:「长安富平县北定陵通关乡入谷三十馀里,有二洞,一名东女学,一名西女学。」
《漢語大詞典》:涉学(涉學)
谓研究学问。《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加以年齿方刚,涉学日寡。”《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 王遵业 ﹞儁爽涉学,时人惜其才而讥其躁。” 明 吴承恩 《〈两汉书抄〉序》:“夫天下涉学缀文之士,莫不稽史。”
分類:学问
《漢語大詞典》:郑学(鄭學)
(1).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隋书·经籍志一》:“ 梁 、 陈 , 郑玄 、 王弼 二注,列於国学, 齐 代,唯传 郑 义,至 隋 , 王 注盛行, 郑 学浸微。”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郑学》:“ 郑君 尽注三《礼》,发挥旁通,遂使三《礼》之书合为一家之学,故直断之曰:‘《礼》是 郑 学’。”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 汉 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説,学者莫知所从; 郑君 兼通今古文,沟合为一;於是经生皆从 郑氏 ,不必更求各家。 郑 学之盛在此, 汉 学之衰亦在此。”
(2).泛指经学。 清 赵翼 《王西庄光禄挽诗》“遍收 汉 末遗文碎(粹),不鬭《虞初》小説工”自注:“公最精 郑 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 郑玄 杂糅今古文的古文经学号称 郑 学,失败了的今文经学派转而拥护 郑 学,再加上 郑玄 寿高(公元127-200年)门徒多,著述富(一百馀万字), 郑 学成为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 魏 晋 以后的经学主要就是 郑 学。”
(2).泛指经学。 清 赵翼 《王西庄光禄挽诗》“遍收 汉 末遗文碎(粹),不鬭《虞初》小説工”自注:“公最精 郑 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 郑玄 杂糅今古文的古文经学号称 郑 学,失败了的今文经学派转而拥护 郑 学,再加上 郑玄 寿高(公元127-200年)门徒多,著述富(一百馀万字), 郑 学成为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 魏 晋 以后的经学主要就是 郑 学。”
《國語辭典》:南学(南學) 拼音:nán xué
1.太子的学舍。周代有东、南、西、北四学,加太学为五学,南学即五学之一。《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始民不诬矣。」
2.南朝宋何尚之,在南郭外立学聚生徒,士人多慕道来游,称为「南学」。《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其所治的经学大多承袭魏晋学风,又受佛教影响,所作的义疏比经注更加详细,故称为「南学」。
2.南朝宋何尚之,在南郭外立学聚生徒,士人多慕道来游,称为「南学」。《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其所治的经学大多承袭魏晋学风,又受佛教影响,所作的义疏比经注更加详细,故称为「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