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97,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47  148  149  150  151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吴之美(学周 )
徐学诗(子言 进士 )
刘一儒(孟真、学孔 小鲁 庄介 )
萧彦(思学 念渠 定肃 )
徐学古(有获 )
朱翰臣(学甫 )
朱学颜(子愚 启峰 )
陈汝学(仲道 )
甘来学(开之 )
宋仕(汝学 可泉 )
熊惟学(习之 )
何孙谋( 学绳、翼轩 表寰 )
解学礼(仲立 )
李尚思(从学 晋峰 )
卢学益(学易 懋思 太初 )

人物简介

维基
吴之美,字学周,山东登州卫旗籍直隶泰州人。山东乡试第五十七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三百名进士。万历八年(1580年)六月考选,授南京礼科给事中,十二年升任卫辉府知府。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学诗(1536年—?),字子言,留守中卫官籍,直隶凤阳府宿州灵璧县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二百九十九名,三甲第一百零一名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右寺正,累官河南佥事,万历五年(1577年)八月升陕西右参议,七年八月调补山西左参议、分守河东道,移驻解州,兼理东西两池事务。九年九月调补陕西佥事,分巡陇右道,十年十二月以不谨闲住。

人物简介

维基
刘一儒(1537年—1585年),字孟真、学孔,号小鲁,谥庄介,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今湖北省宜昌市)人。嘉靖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湖广乡试第八十七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二甲二十七名进士。次年任刑部福建司主事。嘉靖四十一年,担任吏部考功司主事。次年,担任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次年改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嘉靖四十三年,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嘉靖四十五年,任吏部稽勋司郎中。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验封司郎中。次年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常寺少卿。隆庆四年,授太常寺少卿,未任,改任大理寺左少卿。隆庆五年,任南京光禄寺卿、太常寺卿。万历四年,任大理寺卿,丁忧归乡。万历八年,任刑部右侍郎,同年改刑部左侍郎。万历十一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张居正去世后,归乡不再出仕,天启年间,追谥庄介。《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国府泾县人,字思学,号念渠。隆庆五年进士。万历初官户科给事中。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邓子龙所部兵变,彦调土、汉兵平之。进兵部右侍郎,总制两广军务。时日本侵朝鲜,尚书石星谓可令暹罗发兵捣日本。彦言暹罗去日本万里,安能飞越大海,请罢其议。卒谥定肃。有《掖垣人鉴》。
维基
萧彦(1537年—1591年),字思学,号念渠,直隶宁国府泾县(今安徽泾县)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谥定肃。隆庆元年(1568年)丁卯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十五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八名,三甲十五名进士,任浙江杭州府推官。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升兵科给事中。七年复除礼科给事中,八年四月升户科右,万历九年(1581年)二月,任工科左给事中,巡视陕西四镇的边务。回来后,向神宗奏报训练部队、储藏粮饷等十件事,神宗全部予以赞同。十一年升为户科都给事中。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萧彦升任太常寺少卿。万历十五年(1588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都匀答千岩苗族叛乱,土官蒙诏不能制服,萧彦命令副使杨寅秋平定叛乱。宣慰安国亨诡称要献上大木,受到赏赐。等到征求大木时却称没有,被萧彦弹劾。安国亨非常害怕,诬赖商人掠夺了他的大木,在朝廷上攻击萧彦。神宗大怒,准备治罪萧彦。大学士申时行等称是安国亨反咬一口,轻视朝廷,神宗才作罢。万历十六年(1588年),萧彦改任云南巡抚,当时明朝用兵陇川,副将邓子龙不善统御部队,士兵群起喧哗,守备姜忻安抚他们,但是,士兵平素就骄纵,兵饷给得稍慢,就犯上作乱。部队很快走到永昌,直趋大理,抵澜沧,过会城。萧彦调动少数民族士兵和汉兵两路夹攻,杀死八十余人,其余的或降或逃。事情传到京城,朝廷赏赐大量的银子。自从缅甸叛乱,孟养、车里二宣慰已很久不上贡了。从这时起,才重新修好关系上贡,萧彦抚慰并接纳他们的贡品。不久,以副都御史抚治郧阳。万历十九年(1591年),加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日本入侵朝鲜期间,暹罗入贡,使者表示愿意出兵救援朝鲜,尚书石星命暹罗发兵攻日本。萧彦认为暹罗地处西面,离日本有万里之遥,请求收回成命,石星执意不从。结果暹罗并未发一兵一卒。神宗召见萧彦,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不久,萧彦病逝。朝廷赠右都御史,谥定肃。
徐学古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学古(1537年—?),字有获,河南河南府洛阳县民籍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河南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九十七名,二甲第五十五名进士。官四川顺庆府知府,隆庆五年(1571年)正月以卓异入觐,赐宴礼部。升陕西按察司副使,二月调山西,加从三品服俸。万历元年(1573年)升山东参政,二年九月以考察不及降调陕西副使,六年正月再以考察不及降山东右参议,七年正月升本省副使。
朱翰臣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朱翰臣(1537年—?),字学甫,山东平山卫旗籍直隶扬州府泰兴县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山东乡试第五十二名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第二百八十八名,三甲第一百零八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朱学颜(1537年—?),字子愚,号启峰,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灶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浙江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九十四名进士。通政司观政,本年授潜山知县,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升雷州府同知,五年正月以知县降调,愿不赴部。
陈汝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汝学(1553年—?年),字仲道,四川嘉定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治《书经》,万历元年(1573年)由国子生中式癸酉科四川乡试第十三名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四十一名进士。
甘来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甘来学(1538年—?),字开之,四川雅州人,民籍。四川乡试第十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二百四十四名,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历官户部郎中,蓟镇管粮,万历八年(1580年)四月升陕西副使,十一年十月贬福建左参议。
宋仕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宋仕(1538年—1618年),字汝学,号可泉,山东平原县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山东乡试第二十一名,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九十四名,廷试三甲二百七十六名进士。授直隶衡水知县,万历元年(1573年)调遵化,万历五年(1577年)七月行取考选浙江道御史,六年(1578年)丁父忧。八年十月复除本道御史,十年巡按四川,十二年巡按直隶,十五年二月升顺天府丞,十六年六月升大理寺右少卿,十月升左少卿,十一月以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提督紫荆等关,十九年九月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二十年四月升南京大理寺卿,十一月为山西道御史钱梦得所弹劾,勒令回籍。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四月晋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四十六年九月五日卒官。赐祭葬,赠太子少保,荫一子祀乡贤。
熊惟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熊惟学(1538年—?),字习之,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民籍。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江西乡试第四十五名举人,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四名,二甲第四十七名进士。历官工部郎中,万历五年(1577年)二月升广东佥事,八年正月升云南左参议,十二年三月起补陕西右参议,十三年十月升广西提学副使,十七年正月升广东布政司右参政,迁广西按察使,二十一年七月升广西右布政使,二十二年十月转左布政使,官至应天府府尹。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一八
何孙谋,更名挺,字学绳,又字翼轩,号表寰。香山(今中山)人。明神宗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举人。官至浙江绍兴府知府。事见清何天衢《榄溪何氏诗徵》卷一。
解学礼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解学礼(1539年—?),字仲立,山西平阳府解州安邑县人,军籍。山西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四百名,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进士。授推官,六年十月选授试御史,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巡视东城,弹劾御马监太监张忠殴死亲母,乞敕严究如律。三月实授江西道御史,巡视长芦山东等处盐课,兼管河道,出为陕西按察司佥事,五年正月升本省左参议,七月二月升陕西副使、整饬固原兵备,十年正月升本省右参政。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尚思(1539年—1615年),字从学,号晋峰,山西平阳府曲沃县南薰里人,军籍。嘉靖戊午解元,隆庆戊辰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右侍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三百四名,三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审判尽责。万历十年(1582年)九月升吏部验封司郎中,不阿谀权臣张居正,十三年(1585年)四月补文选司郎中,上疏请求任用张居正罢黜的官员。十四年(1586年)二月升太常寺少卿,十五年(1587年)三月升大理寺右少卿,十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六年(1588年)六月升太常寺卿,十七年(1589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免除采木之役,赈灾剿匪有功。十九年(1591年)九月升刑部右侍郎,十二月还京,改任户部右侍郎,二十年(1592年)十月改吏部右侍郎,十一月以被论上疏乞归。四十三年(1615年)卒,赠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一八
卢学益,一名学易,字懋思,号太初。东莞人,附广西籍。明神宗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举人。宰连江,转襄王府长史。阁臣荐擢京职,固辞。寻迁艖司,亦不赴。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