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政学
密学
杂学
学廪
学宗
乡学
学门
困学
学使
四学
冬学
汉学
灭学
律学
放学
《漢語大詞典》:政学(政學)
犹政教。周礼·夏官·都司马:“以国灋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下:“政当读政事之政,学当读为教。政学即政教也。”
分類:政教
《漢語大詞典》:密学(密學)
枢密直学士的简称。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每吏部尚书补外,除龙图阁学士,户部以下五曹,则除枢密直学士,相呼谓之密学。”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戚密学 纶 初筮仕知 太和县 ,里俗险悍,喜构虚讼,公至,以术渐摩。”
《國語辭典》:杂学(雜學)  拼音:zá xué
1.兼含各类学说,不专主一家的学问。《尉缭子。治本》:「杂学不为通儒。」
2.科举时代指作文章以外的其他学问。《儒林外史》第三回:「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
《漢語大詞典》:学廪(學廩)
学校的经费。 元 吴师道 《池阳纪事》诗:“惟 池 学廩素赡丰,十夺七八归豪雄。”
分類:学校经费
《漢語大詞典》:学宗(學宗)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布衣,传十餘世,学者宗之。”后以“学宗”指学术界的领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荀况 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國語辭典》:乡学(鄉學)  拼音:xiāng xué
乡里中的学校。
《漢語大詞典》:学门(學門)
(1).学校之门。后汉书·儒林传序:“ 熹平 四年, 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 李贤 注引《谢承书》:“碑立太学门外。”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謁於学门,将见 吉 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2).书香门第。三国志·魏志·李傕郭汜传“ 傕 等纵兵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 弘农 ” 裴松之 注引《三辅决录注》:“ 瑞 字 君荣 , 扶风 人,世为学门。 瑞 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
《國語辭典》:困学(困學)  拼音:kùn xué
遇到困难,才发愤学习。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后指刻苦勤学。宋。朱熹 困学诗:「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漢語大詞典》:学使(學使)
即学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学使謁文庙,一诸生讲孟子·明堂章……学使击节曰:‘一读语意已明,不必更讲矣!’” 清 袁枚 新齐谐·龙护高家堰:“ 乾隆 二十七年,学使 李公 因培 科考 淮安 。”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辛学使》:“近时学使……整飭士习,扶植单寒,以 辛公 从益 为最。”参见“ 学政 ”。
分類:学政
《國語辭典》:学政(學政)  拼音:xué zhèng
1.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2.职官名。为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见《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志三》。也称为「大宗师」、「学道」、「学台」、「文宗」。
《漢語大詞典》:四学(四學)
(1).指 周 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 郑玄 注:“四学,谓 周 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 周 、 殷 、 夏 、 虞 四代之学。 孔颖达 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 周 学也, 殷 学也, 夏 学也, 虞 学也。”
(2).指 南朝 宋 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鸡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 会稽 朱膺之 、 潁川 庾蔚之 ,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南朝 梁 沈约 《为皇太子谢表》:“不闲三善之训,未习四学之仪。”
《漢語大詞典》:冬学(冬學)
农村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 宋 陆游 《冬日郊居》诗:“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 徐特立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说》:“边区 淳化县 的冬学教员,就把一村子拦羊娃娃组织上来,在拦羊时分组教学。” 王老九 《张玉婵》诗:“秋收冬藏民消闲,她在冬学把书念,两月识字整五百,攒下知识常使唤。”
《國語辭典》:汉学(漢學)  拼音:hàn xué
1.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
2.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漢語大詞典》:灭学(滅學)
消灭学术。指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 蔡邕 《宗庙迭毁议》:“左中郎将臣 邕 议,以为 汉 承 秦 灭学之后,宗庙之制,不用 周 礼。” 南朝 梁 沈约 《修定乐书疏》:“窃以 秦 代灭学,《乐经》残亡。”隋书·经籍志一:“遭 秦 灭学,至 汉 ,唯 济南 伏生 口传二十八篇。”
《漢語大詞典》:律学(律學)
(1).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 晋 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 后秦 姚兴 设律学于 长安 ,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 隋 律学隶大理寺, 唐 宋 律学隶国子监。晋书·石勒载记下:“参军 续咸 、 庾景 为律学祭酒。”新唐书·百官志三:“﹝律学﹞律令为顓业,兼习格式法例。 隋 ,律学隶大理寺,博士八人。 武德 初,隶国子监。”宋史·选举志三:“律学。国初置博士,掌授法律。 熙寧 六年,始即国子监设学,置教授四员。凡命官、举人皆得入学,各处一斋。”
(2).法律学科。 南朝 梁 沈约 《援蔡法度廷尉制》:“ 郭恭 以律学通明,仍业司士。”
《國語辭典》:放学(放學)  拼音:fàng xué
学生下课回家。如:「老师再三叮嘱,放学后,要记得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