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旗学
情报学
庆氏学
庆氏学族
罄其所学
诠才末学
全体学
曲学阿世
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
勤工俭学
勤工助学
桥君学
巧学人言
清华大学
《漢語大詞典》:旗学(旗學)
八旗子弟学校有八旗官学、八旗义学、八旗学堂三种。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 顾树森 《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清代的学校制度》:“中央设立的有一般性质的国子监及特殊性质的宗学、旗学、觉罗学、算学馆及俄罗斯学馆等。”
《漢語大詞典》:情报学
研究情报的特性、功能以及情报传递和交流过程的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情报概念、特征、功能,情报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情报分类,情报利用效率,情报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
《漢語大詞典》:庆氏学(慶氏學)
礼记学的一派,为 汉 庆普 所传,故名。汉书·儒林传·孟卿:“ 孟卿 , 东海 人也。事 萧奋 ,以授 后仓 、 鲁 閭丘卿 。 仓 説数万言,号曰《后氏曲臺记》,授 沛闻人通汉 子方 、 梁 戴德 延君 、 戴圣 次君 、 沛 庆普 孝公 。 孝公 为 东平 太傅; 德 号 大戴 ,为 信都 太傅; 圣 号 小戴 ……由是有 大戴 、 小戴 、 庆氏 之学。”晋书·贺循传:“其( 贺循 )先 庆普 , 汉 世传,世所谓 庆氏 学。”
分類:一派
《分类字锦》:庆氏学族(庆氏学族)
晋书贺循传循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讳改为贺氏
分类:宗族
《高级汉语词典》:罄其所学
用尽平生所学一切
《漢語大詞典》:诠才末学(詮才末學)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詮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漢語大詞典》:全体学(全體學)
晚 清 时称生理学为全体学。 清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明医一科,以能通全体学,识万国药方,知中西病名证治者为及格。”亦简称“全体”。 清 谭嗣同 《仁学》:“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舆、全体、心灵四学,盖羣学羣教之门径在是矣。”
《國語辭典》:曲学阿世(曲學阿世)  拼音:qū xué ē shì
语本《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辕固生传》:「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指歪曲或违背自己的学识以投世俗的喜好。《明史。卷二○六。陆粲传》:「南京礼部尚书黄绾曲学阿世,虚谈眩人。」
《國語辭典》:曲学诐行(曲學詖行)  拼音:qū xué bì xìng
曲,弯曲不直。诐,斜歪不正。曲学诐行指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歪斜不正。宋。陆九渊 与张辅之:「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漢語大詞典》: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并且刻苦练习。例如:他的儿子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漢語大詞典》:勤工俭学(勤工儉學)
(1).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做工,把所得的工资作为学习的费用。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后一段时间,到 法国 留学的一些青年所采取的一种求学形式。
(2).我国某些学校采取的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期间从事一定的劳动,以劳动收入作为办学资金的来源之一。
《漢語大詞典》:勤工助学(勤工助學)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劳动,通过生产实践接触社会,增长才干,劳动所得则作为学习期间的经济补益。《人民日报》1985.7.26:“近年来,大中学生中的‘勤工’活动,已不是为了‘俭学’,而是为了‘助学’。从自强自立这一点上看,‘勤工助学’比过去的‘勤工俭学’是一个进步。”《解放日报》1985.12.7:“一年来,复旦大学已有两千多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经济收入。”参见“ 勤工俭学 ”。
《漢語大詞典》:勤工俭学(勤工儉學)
(1).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做工,把所得的工资作为学习的费用。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后一段时间,到 法国 留学的一些青年所采取的一种求学形式。
(2).我国某些学校采取的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期间从事一定的劳动,以劳动收入作为办学资金的来源之一。
《漢語大詞典》:桥君学(橋君學)
汉 桥仁 以研究礼记著称,时人称其学为“桥君学”。后汉书·桥玄传:“﹝ 桥玄 ﹞七世祖 仁 ,从同郡 戴德 学,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学’。”
分類:著称人称
《分类字锦》:巧学人言(巧学人言)
裴夷直 鹦鹉诗 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分类:鹦鹉
《國語辭典》:清华大学(清華大學)  拼音:qīng huá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民国十七年成立于北平的理工科大学。前身为民国前一年创设于北平清华园的清华学堂,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留美预备学校,民国十四年始设大学部。对日抗战期间西迁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四十五年在台复校,首设原子科学研究所,五十三年恢复大学部。六十三年分设原子科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七十三年增设人文社会学院。现址位于新竹市光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