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数术
傍通
墨水
佛学
孤学
求学
杂学
乡学
汉学
分科
学派
习业
粹学
国闻
学林
《國語辭典》:数术(數術)  拼音:shù shù
关于天文、历法、占卜、阴阳五行等的学问。《墨子。节用上》:「此不令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序》:「极数知变而不诡俗,斯深于数术者也。」
《國語辭典》:傍通  拼音:páng tōng
形容通晓各种技艺。《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國語辭典》:墨水  拼音:mò shuǐ
1.写字用的各种颜色的水汁。如:「红墨水」、「蓝墨水」。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二。历代制中》:「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孽海花》第二五回:「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2.比喻学问、才识。如:「看不出他肚子里还真有点儿墨水。」《镜花缘》第二二回:「可惜你枉自生得白净。腹中也少墨水,就是出来贸易,也该略认几字。」
《國語辭典》:佛学(佛學)  拼音:fó xué
研究佛教经典的哲学,约在西元前五世纪至西元前六世纪的时候产生于古印度,以后流行于印度的南北各地,发展成南传巴利语系的小乘佛学,与北传梵语的大乘佛学。
《漢語大詞典》:孤学(孤學)
(1).将要失传的学问。汉书·礼乐志:“守习孤学,大指归於兴助教化。”后汉书·陈元传:“ 左氏 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新唐书·杨瑒传:“请帖平文以存学家,其能通者稍加优宦,奬孤学。” 宋 陆游 《述感》诗:“断简承孤学,穷阎负壮心。”
(2).谓学识浅陋的士人。宋书·志序:“渊流浩漫,非孤学所尽;足蹇途遥,岂短策能运?”
《國語辭典》:求学(求學)  拼音:qiú xué
研求学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秋胡变文》:「况汝少小失阿耶,孤单养汝,成立汝身。今舍吾求学,更须审思。」
《國語辭典》:杂学(雜學)  拼音:zá xué
1.兼含各类学说,不专主一家的学问。《尉缭子。治本》:「杂学不为通儒。」
2.科举时代指作文章以外的其他学问。《儒林外史》第三回:「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
《國語辭典》:乡学(鄉學)  拼音:xiāng xué
乡里中的学校。
《國語辭典》:汉学(漢學)  拼音:hàn xué
1.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
2.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國語辭典》:分科  拼音:fēn kē
分门别类。如:「分科教学」、「分科诊疗」。
《國語辭典》:学派(學派)  拼音:xué pài
学术上因诠释主张不同而形成的门派。如姚江学派、乾嘉学派。
《漢語大詞典》:习业(習業)
(1).攻习学业,钻研学问。吕氏春秋·博志:“盖闻 孔丘 、 墨翟 ,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 文王 、 周公旦 而问焉。”汉书·礼乐志:“典者自卿大夫,师瞽以下,皆选有道德之人,朝夕习业,以教国子。”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诂经精舍》:“於 西湖 圣因寺 旁,设 詁经精舍 ,选诸生中经学修明通於一艺者,习业其中。”
(2).学习职业。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多方托人留意,居然得到个成功的消息,是介绍他到 上海 一家钱庄去习业。”
《漢語大詞典》:粹学(粹學)
精粹的学问。 宋 刘宰 《寄同年朱景渊通判》诗之三:“四海 游夫子 ,粹学洞古今。”
分類:精粹学问
《漢語大詞典》:国闻(國聞)
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章炳麟 《〈新方言〉序》:“方今国闻日陵夷,士大夫厌古学弗讲,独语言犹不违其雅素,殊言絶代之语尚有存者。”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乌虖!正大夫君子邦人诸友之知方而治国闻者。”
《漢語大詞典》:学林(學林)
(1).喻学问的总汇。汉书·叙传下:“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学林。” 颜师古 注:“信惟文学之林藪也。”南史·王僧孺传:“而 僧孺 与 高平 徐夤 俱为学林。”
(2).指学术界。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我法稍不同,凡所泛览,皆通行之本,易得之书,故遂孑然於学林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