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七桥问题
著名古典数学问题之一。在哥尼斯堡的一个公园里,有七座桥将普雷格尔河中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如图)。问是否可能从这四块陆地中任一块出发,恰好通过每座桥一次,再回到起点?欧勒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了此问题,他把问题归结为如下右图的“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
《國語辭典》:切磋琢磨  拼音:qiē cuō zhuó mó
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
《漢語大詞典》:青云独步(青雲獨步)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书:“髮悬樑,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必不叫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
《漢語大詞典》:女教师
指旧式乡村或小城市学校的女性教师
表现出一般认为是属于学校教师的特征(如卖弄学问及一本正经)的女人
《國語辭典》:升堂入室  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
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也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國語辭典》:入室弟子  拼音:rù shì dì zǐ
正式磕头拜师、得师傅真传的徒弟。《晋书。卷九四。隐逸传。杨轲传》:「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
《國語辭典》:入室  拼音:rù shì
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比喻学问已达精深的境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若效而不已,则髡袒而入室,旃孟之石交乎?」
《國語辭典》:居安资深(居安資深)  拼音:jū ān zī shēn
学道有所得,则可自处安稳,且可利用无穷。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漢語大詞典》:阃隩(閫隩)
同“閫奥”。 比喻学问和事理的精微奥秘所在。 唐 韩愈 《荐士》:“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閫隩。”
《國語辭典》:款学寡闻(款學寡聞)  拼音:kuǎn xué guǎ wén
比喻人学识短浅,见闻寡陋。清。黄宗羲〈答万充宗质疑书〉:「诚不意款学寡闻之夫,得相抵掌,聊述所闻。」也作「款启寡闻」。
分類:学问见识
《漢語大詞典》:款启
谓见识少。庄子·达生:“今 休 ,款启寡闻之民也。”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款,空也;启,开也。如空之开,所见小也。” 宋 苏轼 《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诗:“嗟我晚闻道,款启如 孙休 。” 宋 叶适 《祭邱枢使文》:“我生款启,以拙自摈;由公有闻,又顽不近。”
分類:见识
《國語辭典》:经纶满腹(經綸滿腹)  拼音:jīng lún mǎn fù
经纶,整理清楚的蚕丝,引申为人的学识、谋略。经纶满腹形容人才识丰富。《歧路灯》第五五回:「我看其人博古通今,年逾五旬,经纶满腹,诚可为令婿楷模。」也作「满腹经纶」。
《漢語大詞典》:教研室
教育厅、局和学校中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
《漢語大詞典》:教研组(教研組)
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规模比教研室小。 吴晗 《〈灯下集〉·前言》:“有的是个人写,大家讨论,有的是教研组写,有的是几个教研组写。”
《漢語大詞典》:今文学(今文學)
以今文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创立于 西汉 。 汉武帝 时立五经博士,传授今文经学。 西汉 末,古文经复出, 刘歆 欲以古文经学的毛诗《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立于学官。与今文家发生立学之争。自此今文学与古文学分立,每有论争。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因研究国故感受兴趣,而有就今文学再生而为整理国故的志向。”
《國語辭典》:末学肤受(末學膚受)  拼音:mò xué fū shòu
学问不求根本,浅尝即止,仅得皮毛。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國語辭典》:冥行擿埴  拼音:míng xíng tì zhí
1.夜间走路,以杖点地。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2.比喻研究学问时不识门径,暗中探索。清。阮元〈汉读考周礼六卷序〉:「自先生此言出,学者凡读汉儒经子汉书之注,如梦得觉,如醉得醒,不至如冥行擿埴,此先生之功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