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修艺(修藝)
研究学问。《晋书·束晳传》:“今先生耽道修艺,嶷然山峙,潜朗通微,洽览深识。”
分類:学问
《国语辞典》:儿童学(儿童学)  拼音:ér tóng xué
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人格特质、行为表徵和思想的一门有组织、有系统的学问。
《國語辭典》:碑学(碑學)  拼音:bēi xué
1.崇尚碑刻的书派,与帖学相对称。碑学原本相当发达,至唐,由于太宗偏爱王羲之、献之的帖书,一度使碑学趋于衰微,直至清嘉庆、道光以后,阮元倡为南北书派论,碑学始得以复兴。
2.研究考订碑刻的时代、体制、真伪、内容、鉴赏等问题的学问。如赵明诚的《金石录》、郭宗昌的《金石史》等
《漢語大詞典》:格术(格術)
格物之术。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
《漢語大詞典》:区中学(區中學)
世俗的学问。 唐 无可 《秋暮与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诗:“独寡区中学,空论树下禪。”
分類:世俗学问
《漢語大詞典》:阶下汉(階下漢)
比喻对某门学问尚未入门的人。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 陆 异日又谓师曰:‘弟子亦薄会佛法。’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 陆 云:‘寸丝不挂。’师云:‘犹是阶下汉。’”
《漢語大詞典》:跩文
犹转文。说话爱用书面语和文言词,以显示有学问。 峻青 《海啸》第二章:“‘什么叫必要?’ 老金头 打断了 老宫 的话说。‘你就别给我跩文啦。’”
《漢語大詞典》:专门家(專門家)
对某门学问有专门研究或对某种技术有独到造诣的人。 柯岩 《特邀代表》:“我衷心祝愿各条战线都能成批涌现象 王胜川 和他的教师集体这样具有无产阶级事业心的内行、专门家、实干家。”
《漢語大詞典》:专门名家(專門名家)
专精于某一门学问、技艺而享盛名的人。 宋 苏轼 《德威堂铭》:“贯穿古今,洽闻强记,虽专门名家有不逮。” 宋 陆游 《跋〈曾文清公诗稿〉》:“方 西汉 时,专门名家之师,众至千餘人,然能自见於后世者寡矣。” 清 江藩 《国朝经师经义·诗》:“训詁声音以尔雅为主,草木虫鱼以 陆 疏为则,可谓专门名家。”
《國語辭典》:真才实学(真才實學)  拼音:zhēn cái shí xué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隋唐演义》第三六回:「非朕要自家草诏,奈这些翰林官员,没个真才实学的能当此任。」《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你说得外国话,懂得外国文,这是真才实学。」
《漢語大詞典》:长材茂学(長材茂學)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开局秉笔,固皆一代之长材茂学,必有所见以广圣意者。”
《國語辭典》:文江学海(文江學海)  拼音:wén jiāng xué hǎi
比喻学问文章范围的广大丰富。
《漢語大詞典》:文宗学府(文宗學府)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文宗学府,腾 班 马 而孤上;英规胜范,凌 许 郭 而独高。”《南史·儒林传·顾越》:“至如文宗学府,廉洁正人,当趋奉龙楼,晨游夕论,恒闻前圣格言,往贤政道。” 唐 刘知几 史通·人物:“ 鲍照 文宗学府,驰名海内。”
《漢語大詞典》:尉律学(尉律學)
有关尉律的学问。《魏书·江式传》:“ 汉 兴,有尉律学,復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吏民上书,省字不正,輙举劾焉。”参见“ 尉律 ”。
分類:学问
《漢語大詞典》:尉律
汉 律令为廷尉所掌管,故称“尉律”。《说文·叙》:“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輒举劾之。” 段玉裁 注:“谓 汉 廷尉所守律令也。”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 云阳 八体又瓜剖,至使 汉 童讹尉律。”
《漢語大詞典》:通古达变(通古達變)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宋 王禹偁 《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非经天纬地、通古达变者,其文不贵,则文学得其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