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18
词典
9
分类词汇
209
共209,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庸俗唯物主义
政治学
章甫缝掖
陀罗骠
五德终始
天人感应
一元论
訞学
享乐主义
性三品说
批判哲学
守死善道
侵蚀循环
三世因果
浮动领土
《漢語大詞典》:
庸俗唯物主义
把意识直接归结于物质性东西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取消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19世纪50年代流行于德国。有的提出物质、力和精神是同一个基本原理的不同表现。还有的提出精神性的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分類:
意识
直接
归结
物质
质性
东西
哲学
学学
学说
《國語辭典》:
政治学(政治學)
拼音:
zhèng zhì xué
研究国家的起源、性质、政体、目的等,及一个社会中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分類:
政治学
国家
家学
学说
政治
治理
理论
治制
制度
和政
《國語辭典》:
章甫缝掖(章甫縫掖)
拼音:
zhāng fǔ féng yè
章甫,礼冠。缝掖,袖子宽大的衣服。章甫缝掖指儒者的服饰。《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章甫缝掖,儒者衣服。」
分類:
儒者
儒家
儒家学说
家学
学说
《漢語大詞典》:
陀罗骠(陀羅驃)
佛教语。 印度 胜论派哲学说明宇宙万有的六原理(六谛,译为六句义)中的第一实句义,即水、火、风……九种。亦所谓万物皆有之本体。 章炳麟
《无神论》
:“若云 耶和瓦 外本有质料,如 鞞世师 所谓陀罗驃者,则此质料固与 耶和瓦 对立。”
分類:
佛教语
印度
哲学
学说
说明
宇宙
万有
原理
《漢語大詞典》:
五德终始(五德終始)
战国 末期阴阳家 邹衍 的学说。指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论者并用以推断自然的命运和王朝兴亡的原因。 范文澜
《中国通史》
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 战国 时, 邹衍 结合五行与阴阳两种思想成为阴阳五行学。它不是简单地结合,而是发展为神秘的德和运。 邹衍 把德(五行的性)当作本体,运(阴阳变化)当作作用,以德运为出发点,推断自然和社会的命运。属于唯物论的原始五行论、阴阳论,经 邹衍 改造后,成为唯心论的阴阳五行学,即五德终始论。不过它仍是哲学的一种,还不算是宗教。”
分類:
末期
阴阳家
邹衍
学说
种物
物质
德性
性相
相生相克
终而复始
循环
《國語辭典》:
天人感应(天人感應)
拼音:
tiān rén gǎn yìng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应。为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思想的学说,认为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天,上天也能影响人事。汉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有详细的阐论。《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切谓天人感应,一理也。人心悦则天意得;人心怨则天变彰。」
分類:
中国
哲学
中关
天人
人关
唯心主义
学说
《國語辭典》:
一元论(一元論)
拼音:
yī yuán lùn
哲学上指用唯一原理说明万有现象之本质。相对于多元论、二元论等而言。
分類:
世界
哲学
学学
学说
《漢語大詞典》:
訞学(訞學)
怪诞不经之学说。 宋
朱弁
《
曲洧旧闻
》
卷五:“ 道原 曰:‘诸郎皆秀异,必有成立,无为訞学,但自守家法,他日定有闻於世。’” 清 朱焘
《北窗呓语》
:“ 道原 所谓訞学,指 安石 也。愚谓訞学二字,可与佛经作对。”
分類:
学说
《国语辞典》:
享乐主义(享乐主义)
拼音:
xiǎng lè zhǔ yì
以物质享受为人生目的的学说。
分类:
物质
享受
为人
人生
学说
《漢語大詞典》:
性三品说(性三品説)
汉 董仲舒 和 唐 韩愈 的人性学说。 董仲舒 把人性区分为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因“中民之性”可上可下,可善可恶,“性待渐於教训,而后能为善” 韩愈 进一步提出“性之品有上中下三”并把“性”和“情”对立起来,“性”的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是“与生俱生”的;“情”的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接于物而生”的。参阅 汉 董仲舒
《
春秋繁露·实性
》
、 唐 韩愈
《原性》
。
分類:
董仲舒
人性
性学
学说
《国语辞典》:
批判哲学(批判哲学)
拼音:
pī pàn zhé xué
德国哲学家康德所创的学说。其内容在批判我们的纯粹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及判断力之有效应用范围和作用。康德指出「批判」的意义在于检验知识的构造和能力,而不是提出一个新的知识系统。
分类:
德国
哲学家
康德
学说
其内
批判
我们
纯粹
理论
论理
理性
实践
有效
效应
范围
《国语辞典》:
守死善道
拼音:
shǒu sǐ shàn dào
誓死维护学说或道统。《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旧唐书。卷八○。褚遂良等传。史臣曰》:「而韩、来诸公,可谓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分类:
誓死
维护
学说
道统
《国语辞典》:
侵蚀循环(侵蚀循环)
拼音:
qīn shí xún huán
是一种地形演育的学说。地壳发生变动,陆地隆起抬升之后,地表地形主要受到河流、海水、风、冰河等的侵蚀,随著时间的延长,发展出不同的形态特徵。该学说也将地形演育历程比拟为人生不同阶段,由幼年期地形而演进为壮年、老年期,最后地表高度大致接近海平面,形成「准平原」,完成一个循环。在地形演育过程中,若地壳又发生隆起,地形演育将再从幼年期起,形成另一循环。
分类:
种地
地形
学说
地壳
生变
变动
《国语辞典》:
三世因果
拼音:
sān shì yīn guǒ
佛教用语。佛教解释众生为何有形象、生活环境之种种差别的学说。谓由于过去世的行为,决定现在的状况,而现在世的行为决定了未来世的处境。现在的果报,是过去因所造成,而现在所作的一切,又成为未来果报的因。如此不断的行为造作,构成众生轮回的现象。《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一六:「三世因果名为处,我第自性为非处。」《
四明尊者教行录
》卷一:「三世因果,轮转不息。」
分类:
佛教
佛教用语
解释
众生
为何
有形
形象
环境
种种
种差
学说
《国语辞典》:
浮动领土(浮动领土)
拼音:
fú dòng lǐng tǔ
传统学说主张,一国在公海上对其船只享有类似对领土的管辖权,故将其拟制为国家的浮动领土。
分类:
学说
主张
海上
上对
船只
享有
类似
领土
管辖权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